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肤淋巴瘤(CL)的18F-FDG PET/CT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出现皮肤损害,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51.5岁。NK/T细胞淋巴瘤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渐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边缘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 14例患者皮肤病灶均为多发,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皮下,CT上皮损形态以絮状、斑片状、结节状、团块状为主,部分病灶边界不清,部分伴有皮肤增厚,所有皮损或皮下结节均不伴钙化。所有患者皮损部位均伴有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 5.47~26.76,平均值12.72±7.26。除皮肤病灶外,另有不同部位淋巴结受累者13例,脾脏受累者6例,骨骼受累者7例,副鼻窦及口鼻腔、肺部受累者各5例,甲状腺、乳腺、心包、肝脏、胰腺、肾上腺、肾脏、胃肠道受累者2各例,附件及睾丸受累者各1例,胸、腹膜受累者6...  相似文献   

2.
蔡亮  张伟  陈跃  黄占文 《重庆医学》2011,40(8):771-773,835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与MRI在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率,为诊断NPC颅底骨侵犯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NPC患者同时行MRI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颅底骨侵犯16例,PET/CT检出21例,肿瘤侵犯颅底骨最多的部位是枕骨斜坡(14例),其次是蝶骨体(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中PET/CT检出溶骨型侵犯11例,MRI检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ET/CT检出成骨型侵犯6例,MRI检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ET/CT检出混合型侵犯4例,MRI检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 PET/CT与MRI都是NPC颅底骨转移的有效检查手段,PET/CT对溶骨型侵犯的检测优于MRI,且在对放疗靶区的定位中,PET/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为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设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8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提供完善的护理,对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8例体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PET/CT结果显示,418例中有病变者408例,占97.61%,其中恶性肿瘤9例(2.15%),6例为肺癌,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胰腺癌,1例为肝癌,均无转移;良性病变399例(95.45%),包括副鼻窦炎、肺炎、脂肪肝、前列腺增生及钙化、肝囊肿、骨关节退行性变、肾结石及肾囊肿、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完善的护理工作是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PBL、2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图像资料。观察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病灶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指标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确定诊断效能。 结果 双侧及多发病灶更多见于PBL,两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10.66,P=0.001、0.010)。PBL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分别为(13.02±7.70)和(5.69±3.48),高于乳腺癌组[(7.22±4.63)和(2.43±1.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4.25,P=0.004、<0.001)。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阈值分别为4.85和2.85,敏感度分别为93.8%和76.0%,特异度分别为52.0%和7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82。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结合形态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有助于PBL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病灶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RMS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例经病理证实的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分型RMS、成人与儿童RMS的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肿瘤/肝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TLR)。结果 41例患者中,胚胎型21例,腺泡型10例,梭形细胞型3例,多形型1例,类型不明6例。胚胎型RMS和其他病理类型RMS SUVmax分别为9.34±4.64与10.93±5.12,TLR分别为4.18±1.98与4.38±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RMS和成人RMS SUVmax分别为9.22±4.35与10.41±5.43,TLR分别为4.46±1.67与3.96±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型及其他病理类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方法 19例经骨髓穿刺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行全身PET/CT检查,分析影像形态、功能代谢的特点,并测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 19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骨病变。CT共检出病灶221处(占全部骨骼病变的85.3%),表现为穿凿样、皂泡样溶骨改变,以中轴骨受累为主,一般位于骨髓腔内,较少形成软组织肿块及髓外侵犯。PET检查198处阳性病灶(76.4%),表现为全身多灶性18F-FDG摄取增高,SUVmean为3.1±1.4(范围1.3-7.4)。PET所示病灶大部分与CT匹配,少数病灶不匹配。PET/CT表现出一定特征,大致可分为:①部分病例中CT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而PET累及的不均匀性代谢增高区与之不完全相符。②部分病灶CT未见明确骨质破坏,PET表现为代谢异常增高。③少数病灶CT示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时,PET显示代谢显著增高,且与CT基本相当。本组有2例常规骨穿阴性的患者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尤其在常规骨穿假阴性病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18F-FECH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疾病患者22例,其中前列腺癌治疗前1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6例;前列腺增生3例。18 F-FDG全身PET/CT后3d内相同条件下行18F-FECH显像,测量原发及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前列腺癌治疗前组18F-FDG PET/CT仅61.5%(8/13)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而18 F-FECH PET/CT显像检出病灶11例(11/13,84.6%),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8 F-FECH显像阳性率(7/7)高于18F-FDG(6/7)。18F-FECH发现骨转移病灶8例,18F-FDG仅显示5例。结论 18 F-FDG、18 F-FECH双示踪剂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 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 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 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 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的51例FUO病例的FDG PET/CT检查结果。依据病理学、实验室检查或临床随访(大于3个月)得出最终病因诊断,通过定性及半定量方法对FDG PET/CT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结果:51例FUO患者的最终诊断包括感染32例、恶性肿瘤9例、非感染性炎症7例以及不明原因3例。单独FDG PET显像对FUO的诊断结果中,真阳性27例(52.9%),假阳性14例(27.5%),假阴性9例(17.6%),真阴性1例(2.0%)。相比之下,联合PET和CT检查的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中,真阳性36例(70.6%),假阳性14例(27.5%),假阴性1例(2.0%),真阴性0例(0)。 PET/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性为0(0/14),准确度为70.6%(36/51)。针对恶性肿瘤,PET或PET/CT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达100.0%(9/9)。感染与恶性肿瘤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7 vs.7.7±3.5,P=0.001,t=3.6),提示SUVmax可能有助于发热病因的鉴别诊断。结论:FDG PET/CT不但能够在全身范围内发现、定位导致发热的潜在病灶,而且有助于FUO的病因诊断,特别是对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在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就诊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骨肉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 ROI)技术计算肿瘤病灶的SUVmax,同时分析同机CT扫描图像的影像学特点,着重研究肿瘤新生骨及软组织肿块特点.结果:10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均位于干骺端,其中位于股骨下端6例,肱骨上端2例,股骨颈和胫骨上段各1例,1例发现有“跳跃性转移灶”.同机CT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和软组织肿块.其中,肿瘤骨对18F-FDG呈低摄取,而非癌骨区或软组织肿块对18F-FDG摄取明显增高.“跳跃性转移灶”呈明显18F-FDG高摄取.结论:18F-FDG PET/CT实现了对原发性骨肉瘤解剖结构改变和代谢变化的优势互补,对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佳  陈跃 《四川医学》2011,32(2):258-26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乳腺包块的女性患者,PET/CT全身显像行鉴别诊断和分期。PET/CT结果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15例为乳腺癌,12例为良性包块。15例中PET/CT诊断阳性14例,漏诊1例,其它影像学方法(CT、乳腺钼靶、超声)诊断11例;12例中PET/CT诊断阴性10例,误诊2例,其它影像学方法诊断阴性7例。PET/CT在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15(93.3%)、10/12(83.3%)、24/27(88.8%)、14/16(87.5%)、10/11(90.1%)。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中的12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阳性10例,假阴性2例。结论 18F-FDGPET/CT显像是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12月在作者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为MM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统计分析18F-FDG PET/CT对MM病例的检出率,通过骨病变、髓外浸润性病变在显像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病变的代谢特点,对MM的18F-FDG PET/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MM病变的检出率为95.24%,57.50%的病例累及20个以上局灶性病变或呈弥漫性病变,常见累及部位依次为脊椎35例(87.50%),骨盆31例(77.50%),肋骨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8F-PSMA-1007 PET/CT在诊断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和18F-PSMA-1007 PET/CT检查,最终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显像剂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前列腺癌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灶及骨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病灶检出率;对血清t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原发灶的SUVmax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水平及两种显像剂的SUVmax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18F-PSMA-1007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异机融合在MRI阴性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将1个月内行常规MRI检查为阴性的3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纳入研究。将MRI数据输入uWS-MI工作站并与PET/CT进行异机融合,比较PET/CT及其与常规MRI融合图像在难治性癫痫病灶术前定位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33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占69.7%(23/33),海马硬化占24.2%(8/33),巨脑回畸形占3.0%(1/33),灰质异位占3.0%(1/33);其中3.0%(1/33)定位于顶叶,12.1%(4/33)定位于额叶,9.1%(3/33)定位于枕叶,其余75.8%(25/33)均定位在颞叶;PET/CT与常规MRI异机融合图像检出率为93.9%(31/33),明显高于PET/CT的72.73%(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病人,其中结节病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淋巴结结核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18F-FDG PET/CT图像所示的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密度、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结其特点。结果 10例结节病均有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淋巴结结核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灶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梅毒性淋巴结炎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病灶大小1.0~5.5cm,CT值30~55 Hu,内均无钙化,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低密度坏死液化区。病变淋巴结FDG代谢均明显增高,早期显像SUVmax为2.1~19.5,注药后2h延迟显像SUVmax为2.1~21.0,滞留指数为0~21.2%。PET/CT正确诊断11例,误诊6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灵敏反映淋巴结病变的全身分布及病灶的18F-FDG代谢情况,但不能鉴别高18F-FDG摄取的淋巴结良恶性;除典型结节病外,其他的高代谢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常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比较PET、PET/CT和甲胎蛋白(AFP)对复发、转移病灶的检测效能,并分析病灶18F-FDG摄取高低和PET检测阳性率与肿瘤分化、个体荷瘤数量及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4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经临床证实肿瘤复发转移者38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7%、66.7%。肝内复发者17例,PET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和82.4%。肝外转移者36例,最常见部位为淋巴结(23例),其次为肺(17例)和骨(11例)。PET对肺转移灶及腹膜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0.6%、0.0%,而PET/CT均为100%;PET和PET/CT对其他部位肝外转移灶的阳性检出率相同(均为100%)。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移植术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为73.0%,低于18F-FDG PET/CT(94.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PET对单发病灶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病灶者(P<0.05),而PET的阳性检出率与HCC的分化及AFP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P>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个体荷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及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肾上腺转移瘤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18F-FDG PET/CT发现肾上腺占位的肾上腺外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以正常肝脏的代谢作为参考,结合肾上腺占位的CT值、体积、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等对肾上腺病变性质作出综合诊断。结果 50例患者中确诊肾上腺转移瘤41例,良性肿瘤9例,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7.5%、78%、95.2%、87.5%、94%。肾上腺良性肿瘤CT值为(12.43±0.78)HU,肾上腺转移瘤CT值为(30.95±7.7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良性肿瘤直径为(1.63±0.8)cm,肾上腺转移瘤直径为(2.59±1.4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肾上腺良性肿瘤SUVmax为1.7±1.29,肾上腺转移瘤SUVmax为7.56±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