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62例患者全部CT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特点。结果 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CT表现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其中溶骨型40例(64.52%),成骨型9例(14.52%),混合型13例(20.96%);病变累及腰椎32例、胸椎15例、颈椎7例,胸腰段交界3例,骶腰段交界3例,骶椎2例,病变累及部位腰椎、胸椎以及颈椎占比87.10%;单椎体、2个椎体、3个椎体以及3个以上椎体分别累及10例、22例、25例以及5例。结论 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学特点各不相同,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脊柱转移瘤还需要与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结核以及化脓性脊柱炎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与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1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MRI表现。结果 19例脊椎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5例、腰椎4例、骶椎9例,同时累及骶尾骨1例。MSCT显示椎体呈不同程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见骨嵴分隔;病灶呈偏侧性生长,大部分累及一侧附件;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改变。MRI显示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T1WI序列均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高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SCT、MRI结合,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准确诊断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MRI)对腰椎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临床治疗和观察证实的腰椎椎体骨挫伤病人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5例病人共有48个腰椎椎体骨挫伤病灶,MRI T1WI均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地图状及条状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脂肪抑制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中累及L1椎体2例,L2椎体4例,L3椎体6例,L4椎体6例,L5椎体7例。异常信号分布在椎体前1/3者8例,椎体中1/3者12例,椎体后1/3者21例,整个椎体累及者7例。结论 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敏感度,能清楚显示腰椎骨挫伤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是诊断腰椎骨挫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X线常规摄片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诊断价值。结果28例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中,26例发于长骨骨端,2例发于不规则骨。25例影像学表现典型,术前诊断准确。结论骨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部分病例不典型,故误诊时有发生,最后诊断需影像、临床和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7~49岁,分析CT及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骶椎2例,胸椎1例,腰椎1例.CT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并显示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病灶在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混杂低~高信号.结论结合CT、MRI检查,可提高脊柱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二者在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受累范围以及邻近组织的关系等方面能作出正确评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FCD)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手术及病理证实10例FFCD,10例X线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 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7例,尺骨远端干骺端3例。X线显示患骨弯曲,2例合并肢体缩短。骨皮质凹陷,并可见斜行透亮区,同侧骨皮质增厚。MRI的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4例病变内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邻近骨质硬化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5例病灶周围见骨髓水肿。3例行增强扫描其内软骨成分明显强化。结论 FFCD是罕见的良性骨病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长骨干骺端,MRI增强软骨成分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共累及187节椎体,其中颈椎25节(13.4%),胸椎56节(29.9%),腰椎93节(49.7%),骶椎13节(7.0%);单椎体受累11例(18%),多椎体受累50例(82%),合并“楔形”或“盘状”压缩性骨折17例(28%),侵及椎弓根或棘突53例(87%),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21例(34%),椎间盘无1例破坏。结论根据转移瘤累及椎体及附件的信号,椎间盘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征,MRI可对多数脊柱转移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刘琳  李丽  王侃  杜庆蕾 《吉林医学》2013,34(23):4753-475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对1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转移瘤的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这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①本组15例病例中,颈椎受累3例,胸椎受累8例,颈椎、胸椎同时受累1例,胸椎、腰椎同时受累3例,腰椎、骶椎同时受累2例。②MRI表现:多椎体受累,呈跳跃性分布,胸椎最多见,常累及附件,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而椎间盘无异常。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低信号或者混杂信号,T2STIR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显示脊柱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伴有骨质侵犯的临床、影像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腱鞘巨细胞瘤,同时合并有骨质侵犯表现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7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有5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有11例。结果 8例患者病理结果为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4例患者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 5例病灶位于手部,1例病灶位于足部,2例病灶位于腕关节,2例病灶位于踝关节,1例病灶位于膝关节,2例病灶位于髋关节,1例病灶位于髋关节,其中1例病灶恶变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上述各病灶MRI表现,均为T1WI序列呈等低、等信号为主,T2WI序列信号表现多种多样,8例病灶出现特征性的“双低信号”表现。结论 发病部位和影像征象在诊断GCTTS时不难,当出现病灶周围骨质改变,需要仔细分析骨质改变的多模态影像特征,并与相应部位恶性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确诊需要结合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现将临床病理证实的32例脊柱结核的CT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73岁,平均39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个月至8年。病灶在胸椎9例,腰椎18例,胸腰椎3例,腰骶椎2例;多椎体骨质破坏25例,单椎体骨质破坏7例,伴附件骨质破坏4例。2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根据脊柱X线平片对可疑部位行5mm层厚及层距螺旋扫描,扫描图象分别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结果1病变分布胸椎9例,腰椎18例,胸腰椎3例,腰骶椎2例;2个以上椎体同时受累25例,单椎体受累7例,伴附件骨质破坏4例。2骨质破坏本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表现为虫蚀状溶骨性及斑片状骨质破坏,硬化边可有可无,位于椎体中央前部24例(75%),整个椎体8例(25%),有4例伴附件骨质破坏,呈囊状骨质破坏。3死骨形成本组为22例(68.8%),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可见不规则沙砾样高密度,死骨形成是诊断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4椎间盘破坏本组为26例(81.3%),多椎体破坏均合并椎间盘破坏,表现为受累椎间盘局限性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累及胸椎、腰椎。共侵犯20个椎体,颈椎4个,胸椎9个,腰椎7个。X线及CT病灶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无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但以MRI检查最具价值,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曹林德  唐勇  布桂林 《四川医学》2010,31(6):855-856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结果单椎体受累5例,多椎体受累38例,多椎体受累中跳跃性改变28例,共累及137个椎体,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04个,盘状压缩骨折35个,楔形骨折17个,溶骨型26例,成骨型3例,混合型14例,软组织肿块17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脊柱转移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多种影像学特征及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明确强脊炎患者合并脊柱骨折病人的影像检查和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腰段骨折14例,其中剪力骨折3例,应力骨折13例,胸腰段多发压缩骨折1例,贯通三枉骨折15例,累及椎体32个,椎间关节38处,合并脊髓损伤5例。结论AS患者脊柱骨折通常表现为累及三柱的贯通骨折,其中应力骨折最为多见,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变的主要手段,MRI检查对显示脊髓损伤及椎体终板病变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X线和CT检查,影像学显示有异常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其中颈椎损伤10例,胸椎29例,腰椎21例,骶椎3例,胸腰椎混合伤37例.结果 根据100例X线平片和CT表现,单椎体骨折25例,多椎体骨折48例,骨折伴脱位24例,单纯关节...  相似文献   

15.
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脓性脊柱炎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脊柱椎体感染病例的MR表现,全部病例均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5例,腰骶椎15例。受累椎体和椎间盘在T1W1呈广泛的融合的低信号,椎体和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而在T2W1图像上,受累椎体与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增高,椎间盘残留部分呈略低或略高的信号。去脂序列中呈等高信号。累及附件、椎体旁软组织肿块形成、硬膜脓肿形成局部硬膜囊受压,相应脊髓受压见于部分病例中。结论MRI影像学对化脓性脊柱炎有明确的诊断价值,MRI应作为怀疑化脓性脊柱炎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27例X线、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CT表现。结果:(1)骨质破坏以偏心性、膨胀性、囊样为多(15例);其次为偏一侧性溶骨性破坏(6例)。(2)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不同形态的分隔(7例)。(3)发生于椎体的骨巨细胞瘤以侵犯单个椎体多见(16例);部分病例椎体附件亦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4例)。(4)椎体病理骨折导致椎体压缩变扁或楔形变8例。(5)软组织肿块影11例。提示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CT表现呈缺乏长骨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但其提供的影像学征象对于诊断还是很有价值的,CT的应用更提高了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临床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和US诊断HAML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中医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5例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HAML病例,分型讨论HAML患者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US检查,1例同时行CT、MRI和US检查。肌瘤型(2例):CT、MRI扫描见微小少脂肪组织;US见不均质低回声。脂肪瘤型(5例):CT见弥漫性脂肪密度影,增强后见扭曲血管影;MRI的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见动脉期轻度强化;US见高回声。血管瘤型(3例):CT可见低密度瘤体,内部部分钙化,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MRI中T1WI处为低信号,T2WI处为中高信号。混合型(5例):CT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相互混杂,增强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MRI的T1WI、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US见实性不均匀高回声。 结论 肝脏不同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US影像学表现不同,临床可依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对患者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8.
CT扫描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55例中累及胸椎16例,腰椎26例,胸腰椎同时受累10例,腰骶椎3例。单椎体受累11例,两个椎体33例,三个及以上椎体11例。四种骨破坏类型中粉碎型18例(32.7%),溶骨型15例(27.3%),骨膜下型14例(25.5%);局部硬化型8例(14.5%);附件及肋骨破坏分别为16例(29%)和11例(20%);椎体压缩改变18例(32.7%);死骨11例(20%);椎间盘改变22例(40%);椎旁脓肿43例(78.2%);椎管狭窄17例(30.1%)。结论CT扫描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及MRI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46例,手术前均进行了MRI检查,根据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面部肿胀不适,局部膨隆、质硬,按之有乒乓球感,少数患者出现牙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现象,部分患者出现轻压痛或疼痛症状,极个别患者有下唇麻木及张口受限现象产生。46例患者中在MRI扫描上表现为:21例(45.65%)为囊性肿块,15例患者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高信号;6例患者在T1WI、T2WI上均呈现为高信号,于肿块内有液-液平面出现。5例(10.87%)为实性肿块,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等信号,边界清晰。囊实性20例(43.48%),病灶部位在T1WI上出现低信号改变,在T2WI序列中,肿瘤区域出现高信号区改变。结论 MRI扫描检查可有效显示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病灶部位及图像特征以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74例中病灶位于颈椎22例,胸椎28例,腰椎24例。74例均行DR检查,椎体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变扁平,间隙正常或增宽。62例CT平扫,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多见。56例MR检查,表现为骨形态及信号的异常,椎间盘信号正常。24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胀。2例行NM检查,显示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的核素浓集。结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晚期椎体形态改变有一定特征性;活动期病变联合多种影像方法及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