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酸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90年代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属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慢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本组通过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和四川巴中普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普罗新希)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经过1wk的导入期后,采用阳性药物对照、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2例,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qd;对照组22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qd,共治疗8 wk。同时观察2组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血糖和肝肾功能。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8 wk后,DBP分别从(98.48±5.13)和(99.18±5.23)mm Hg下降至(83.28±5.58)和(83.19±5.79)mm Hg;SBP分别从(156.26±9.81)、(158.23±10.15)mm Hg,下降至(131.50±8.75)、(131.74±7.79)mm Hg,P均<0.01。2组的心率及各项血、尿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均<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可有效降低DBP与SBP,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qd;B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早上6点至8点,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A组患者夜间舒张压显著低于B组患者外(P<0.05),两组患者白天、24 h的动态血压及夜间收缩压、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长期降压用药方面,硝苯地平控释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实际选用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择优选择,如夜晚舒张压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压变异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氧化氮均低于治疗前,内皮素-1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SBP(110.32±6.51)mm Hg(1 mm Hg=0.133 kPa)、DBP(75.32±8.59)mm Hg、一氧化氮(58.62±4.19)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25.44±11.39)mm Hg、(83.27±6.35)mm Hg、(65.10±3.86)μmol/L,内皮素-1(64.38±5.16)ng/L高于对照组的(58.02±4.6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变异指数、收缩压标准差、血压晨峰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收缩压变异指数(6.87±0.65)...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病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易损害其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造成相应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剧,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化,致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比中青年人更为严重,罹患心脑血管和肾脏等慢性疾病的几率明显提高,由此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选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以及对照组(n=100).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共治疗16周,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动态血压参数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3±0.12)mm,与对照组(0.86±0.15)mm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17,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均比对照组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比对照组的8.00%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马来酸氨氯地平有优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并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对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临床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d,疗程4周和马来酸氨氯地平5~10mg/d,疗程4周。于用药前、后分别测24h动态血压、诊所血压及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用药4周后,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87%,对照组85%;对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谷/峰比值:实验组收缩压为0.80,舒张压为0.73,对照组收缩压为0.82,舒张压为0.75。表明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具有平稳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且多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结论:马来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左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左氨氯地平组339例、氨氯地平组221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指标变化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氨氯地平组的降压效果明显劣于左氨氯地平组(P<0.001);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左氨氯地平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氨氯地平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左氨氯地平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OR=2.030,95%CI:1.136~3.630);左氨氯地平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情况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左氨氯地平对MACE的发生无明显影响(OR=0.892,95%CI:0.461~1.727);左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口服,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基线和治疗8周时的昼夜节律和清晨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清晨血压、夜间血压、日间血压以及24h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血液昼夜节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清晨高血压发生率为37.00%,与治疗前的69.00%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血压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少清晨高血压,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9,(8)
目的比较观察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马来酸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n=70)和B组(n=70),对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马来酸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对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显现(P <0.05),且B组优于A组。结论相较于实施马来酸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控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使其血压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杨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3):137-139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4 h血压变化情况、血脂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给药1个疗程后24 h平均收缩压为(138.73±2.35)mm Hg(1mm...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所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文献报道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对LVH的短期逆转作用。为了观察药物对该作用的远期疗效,本文随机选择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长期观察(24~28个月)。并同时与服用其他降压药物(依拉普利、赖诺普利)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4月至1998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80例。男性76例,女性4例。年龄60~81岁,平均(64±5)岁,符合1978年WHO分期及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刘文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4,(10):46-49
目的 比较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χ2=4.000,P=0.046);观察组头晕、头痛、耳鸣及视物模糊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SBP、DBP与TG、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χ2=5.455,P=0.0... 相似文献
16.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方法 :1 2 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68例给予甲磺酸氨氯地平 ,另外 5 4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均 5~ 1 0mg,qd× 8wk。治疗前后作血压测定、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结果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 96% ,显效率为 82 %和74%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治疗有效、安全 ,不良反应少 ,而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是轻、中度高血压满意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7.
单文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38/50)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0%(4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对照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6.0%,观察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占8.0%,两组不良反应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5>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9,(33)
目的分析并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参照组(100例)。参照组高血压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治疗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83.85±3.16)mm Hg和收缩压(125.49±4.87)mm Hg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95/100)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2/100)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更高,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效改善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老年高血压行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0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4例)、观察组(103例),前者行缬沙坦单药治疗,后者行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患者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观察组患者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指标(SCr、BUN、24h尿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7.50%)对比,观察组患者(97.09%)更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老年患者治疗中,行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改善,安全性较高,推广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对照1组40例(缬沙坦治疗)和对照2组40例(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三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12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