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方通过下调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KM2)蛋白表达而抑制有氧糖酵解过程,从而对大肠癌HCT116细胞的促凋亡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健脾养正方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观察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乳酸(LD)测试盒和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糖酵解代谢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糖酵解关键蛋白PKM2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作用HCT116细胞48 h,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健脾养正方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也增加,且在质量浓度为4. 0 g·L-1时,HCT116细胞抑制率在53. 87%左右,从而选取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作为低、中、高剂量组进行研究;细胞流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P0. 05),且随给药浓度增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更明显(P0. 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均具有抑制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P0. 05),随给药浓度增加,作用更明显(P0. 05);乳酸和葡萄糖的测定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给药浓度增加,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产生的乳酸量逐渐减少(P0. 05),葡萄糖利用量亦逐渐降低(P0. 05);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E-cadherin,Bax蛋白表达量上调(P0. 05),N-cadherin,Vimentin,Bcl-2及PKM2蛋白表达量下调(P0. 05)。结论:健脾养正方可有效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抑制EMT,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下调PKM2蛋白表达而抑制HCT116细胞的有氧糖酵解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方联合紫杉醇节律化疗对小鼠胃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紫杉醇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615品系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剂量的紫杉醇化疗组(PTX)、紫杉醇节律化疗组(MC-PTX),健脾养正方组(JPYZ),健脾养正方联合紫杉醇节律化疗组(MC-PTX+JPYZ),每组6只,小鼠尾静脉注射MFC细胞建立胃癌肺转移模型。给药2周后观察肿瘤浸润肺组织情况,计算肺转移抑制率;完整剥离脾、胸腺组织,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组织学改变及骨髓细胞占骨髓腔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凋亡情况;血细胞分析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改变。结果:1.MC-PTX+JPYZ组肿瘤浸润及肺转移灶结节最少且抑瘤率最高(73.14%),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2.与PTX组和MC-PTX组比较,MC-PTX+JPYZ组骨髓细胞占骨髓腔比值显著升高(P<0.05),骨髓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降低明显,升高了紫杉醇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的白细胞水平(P<0.05)且对骨髓有明显的促恢复作用。3.与PTX组和M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 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微血管CD34及淋巴管D2-40也明显下调(P<0.005)。结论 健脾补肾法能明显下调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炎症受体TLR4及RAGE、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及肿瘤新生淋巴管标记物D2-40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舒肝凉血方联合三苯氧胺(TAM)对荷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裸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MCF-7乳腺癌移植瘤,随机分为对照组、TAM组、舒肝凉血汤组(简称中药)及中药+TAM组,给药28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裸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治疗各组移植瘤生长速度均低于对照组,TAM组、中药组及中药+TAM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30%、26.30%、41.01%,各治疗组的平均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治疗各组G0/G1期细胞增多,出现G0/G1期细胞阻滞,其中中药+TAM组周期阻滞最明显;凋亡检测发现中药+TAM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01),且高于单独应用中药和TAM组;中药组和中药+TAM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001)。结论:舒肝凉血方与TAM联合应用,可以使TAM的抑瘤作用增强,此作用可能与中药复方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以及降低动物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方协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615小鼠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极化方向,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5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5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10只。腋下接种MFC胃癌细胞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病理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中M1,M2型TAMs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腋下移植瘤中CD20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TAMs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几丁质酶3蛋白3(chitinase 3-like 3,Ym1)的mRNA表达水平。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lug,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胃癌细胞排列呈巢状及片状,细胞间质见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各药物组可见明显肿瘤凝固性坏死,残留肿瘤细胞量正常组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联合组。免疫组化表明,各给药组均能减少瘤体CD206的表达,以联合组最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减少M2型TAMs的含量(P0.05,P0.01),联合组减少M2型TAMs的含量最明显;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联合组均能增加M1型TAMs的含量(P0.05,P0.01),以益气健脾化瘀方组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联合组均能下调Arg1,Ym1 mRNA,上调IL-1β,TNF-α,IL-12 mRNA表达(P0.05)。与5-FU组比较,联合组能明显升高IL-1β,IL-12,TNF-αmRNA,下调Arg1,Ym1 mRNA表达(P0.05)。与正常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能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下调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P0.05);联合组能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Snail,Vimentin mRNA表达(P0.05),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蛋白表达(P0.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能上调肿瘤组织中E-cadherin,下调N-cadherin,Slug,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胃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5-FU联用有较好的协同抑制胃癌生长、改善胃癌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癌中TAMs从M2表型向M1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肾组和顺铂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予磷酸盐缓冲液(PBS) 0. 2 m L/d灌胃,健脾益肾组予健脾益肾颗粒10 mg/(kg·d)灌胃,顺铂组予顺铂0. 5 mg/(kg·d)灌胃,均2天1次。持续2周后,取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观察药物干预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t)、血红蛋白(HGB)及脾中NK细胞活性;检测IFN-γ和I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量变低,RBC数量降低,WBC、NEU、Pt数量增加,NK细胞活性抑制,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CD4~+T细胞数量CD4~+/CD8~+T比值降低(均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肾组和顺铂组小鼠体重增加,肿瘤重量降低,抑瘤率升高,肿瘤细胞数量于干预后第5天开始出现下降,且健脾益肾组体重增量、肺癌细胞数量干预优于顺铂组(均P 0. 05);健脾益肾组RBC数量升高,WBC、NEU以及Pt数量下降,NK细胞活性增加(均P 0. 05),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增加(均P 0. 05)。结论健脾益肾颗粒对Lewis肺癌肿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固本方联合胸腺五肽穴位注射治疗肿瘤相关性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随机分益气健脾固本方联合胸腺五肽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检测患者乏力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值、KPS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乏力占27.58%,对照组中重度乏力占60.71%,在乏力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降低CD8+(P0.05),而NK细胞数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和NK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的卡氏(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益气健脾固本方联合胸腺五肽穴位注射治疗肿瘤相关性疲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疲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晚期胃癌患者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及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病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有焦虑抑郁情绪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CD16+/CD56+细胞)比例;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结果: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CD4+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低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P0.05或P0.01),CD8+细胞比例升高,疏肝健脾和胃方可升高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CD4+细胞和NK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情绪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疏肝健脾和胃方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化瘀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MFC荷瘤615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6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离移植瘤、脾、胸腺,计算抑瘤率、胸腺、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水平及其亚型多形核细胞样(PMNMDSC),单核细胞样(M-MDSC)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各免疫细胞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5-FU组小鼠体质量、瘤重、胸腺、脾指数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胸腺、脾指数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总MDSCs水平下降(P 0. 05,P 0. 01),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及联合组PMN-MDSC水平均下降(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PMN-MDSC水平下降(P 0. 05),M-MDSC水平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巨噬细胞及其M1型水平增加(P 0. 05),各T细胞群水平均增加(P 0. 05,P 0. 01),5-FU组巨噬细胞,CD3+,CD4+,CD8+T细胞群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巨噬细胞,CD4+,CD8+T细胞群水平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使用能更好地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改善化疗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SCs的水平及增加T细胞、巨噬细胞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贝母素甲作用于MCF-7/TAM细胞后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变化。结果:贝母素甲对MCF-7/TA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减弱(P0.01)。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10-1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抑制小鼠Hepa1-6肝癌转移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转染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firefly luciferase gene)的C57BL/6小鼠肝癌Hepa1-6细胞,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绿色荧光蛋白及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 (luc2/GFP)。采用尾静脉注射及右侧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分别建立尾静脉肝癌转移模型及皮下肿瘤模型,并分别给予活血化瘀方52、104 g/kg组、索拉菲尼30 mg/kg组。造模后进行小动物成像荧光观测,16天后取皮下肿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法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IHC)法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结果:活血化瘀方能抑制小鼠Hepa1-6肝癌的转移和生长,与模型组比较,活血化瘀方52 g/kg、104 g/kg治疗组可使PD-1、IL-8、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时上调CD4~+T蛋白表达、升高CD4~+T/CD8~+T比值,下调CD8~+T、CD31MVD蛋白的表达。结论:活血化瘀方可能是通过调控CD4~+T细胞、CD8~+T细胞、PD-1、CD31、IL-8、TNF-α等多靶标来抑制小鼠Hepa1-6肝癌的转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
健脾清化方抗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健脾清化方抗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免疫学机制探讨。 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除正常组外,按ConA 5 mg ·kg-1尾iv每周3次,共2周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ig,干预组给予健脾清化方25 g ·kg-1 ig,治疗4周。检测血清ALT,AST含量,PE和FITC-单克隆抗体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肝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活化状态。 结果: 健脾清化方干预后降低血清ALT,AST( P <0.05),肝内CD4+ T淋巴细胞活化受到明显抑制,CD8+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 结论: 健脾清化方通过促使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状态的复常,抑制CD4T细胞的含量及其活性,活化CD8T细胞等作用达到抗肝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中药方对Lewis肺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健脾解毒中药治疗肺癌的机理。方法:将18只C57BL/6纯系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0.2ml,随机分为中药组和模型组,并设6只正常鼠对照观察。造模后第5天开始给药,中药组灌服健脾解毒方0.4ml/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第14天处死小鼠,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含量。结果:荷瘤中药组和荷瘤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均有降低,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中药组和荷瘤模型组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实,Lewis肺癌荷瘤环境下,脾细胞的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增多,脾淋巴细胞增殖低下。健脾解毒中药可增强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壁虎对肝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肿瘤球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干性;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及干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相互作用蛋白;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肝癌细胞的干性。结果显示,壁虎对Huh7细胞的IC_(50)为(0.750±0.112)g·mL~(-1),其对Hep3B细胞的IC_(50)为(0.454±0.039)g·mL~(-1)。壁虎处理的肝癌细胞培养形成的肿瘤球的数目和大小均缩小(P0.05),CD44,CD133阳性的肝癌细胞比例减少(P0.05)。守宫处理肝癌细胞后,β-catenin,CD44,c-Myc,CCND1,Sox2,Oct4,Nanog,ABCG2等表达均下调。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壁虎能抑制LRP6与Frizzled6的相互作用。表明,壁虎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肿瘤球的形成及肿瘤干细胞的比例,其通过靶向LRP6,阻止LRP6与Frizzled6复合物的形成而抑制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基于PI3K/Akt通路抑制大肠癌SW480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噻唑蓝(MT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健脾化瘀方(0.25,0.5,1,2,4,8 g·L~(-1))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健脾化瘀方(1,2,4 g·L~(-1))培养24 h,另设空白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对SW480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W480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27,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_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W480细胞中PI3KⅢ,Akt,p27,Cyclin D_1,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瘀方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作用于SW480细胞后明显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健脾化瘀方明显降低PI3K,Akt,Cyclin D_1,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27,Ba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健脾化瘀方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和Akt的表达,从而影响下游的Cyclin D_1,p27,Bcl-2,,Bax的表达,引起SW48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机制。方法:96孔板接种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接种浓度是5×104个/mL,以10、20、40μg/mL健脾解毒方分别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运用Real-time 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自杀相关因子(Fas)、半胱氨酸蛋白酶-8 (Caspase-8)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Bax、Cytochrome c、Fas、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μg/mL健脾解毒方组细胞抑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10μg/mL的健脾解毒方处理24 h后,SGC-7901细胞形态学未有明显改变;20μg/mL的健脾解毒方处理24 h后,SGC-7901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细胞变圆;40μg/mL处理后的细胞皱缩,数目明显的减少。10、20、40μg/mL健脾解毒方处理SGC-7901细胞后,分别有5.98%、14.94%和31.88%细胞出现凋亡。与对照组比较,10、20、40μg/mL健脾解毒方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随着健脾解毒方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40μg/mL健脾解毒方组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SGC-7901细胞中的Bax、Cytochrome c、Fas、Caspase-8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 0.05,P 0.01),并呈剂量依赖性。20、40μg/mL健脾解毒方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ax、Cytochrome c、Fas、Caspase-8蛋白表达含量也增加(P 0.05,P 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剂量依赖性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能与影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Bax、Cytochrome c、Fas、Caspase-8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裸鼠品名-BALB/c-nu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在确定成瘤后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中药柔肝健脾饮组,西药MFC化疗方案组,西药MFC化疗方案加柔肝健脾饮组和对照组。定时观测瘤体积及体重的动态变化,4周时处死小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外周血中CD13的表达和瘤细胞DNA的倍体含量。在检测含量之前称重。结果:观测瘤体积及体重动态变化结果见表1和表2;中药组外周血中肿瘤相关因子CD13的表达明显底于在对照组中的表达(t=3.3454P<0.01);瘤体中DNA倍体中药组2倍体的数量为5只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985P<0.025);干预4周时体重对比,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t=2.69P<0.05),瘤体的重量是:中药组轻于对照组(t=2.01P<0.1)。结论:柔肝健脾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减低CD13的表达抑制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健脾疏肝抗毒方对三阴性乳腺癌荷瘤鼠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稳定高表达的p Ac GFP MDA-MB-231细胞株,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MDA-MB-231-p Ac GFP细胞异种移植瘤裸鼠,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别:对照组(A组)、健脾疏肝抗毒方组(B组)、ADM3100(CXCR4抑制剂)组(C组)、健脾疏肝抗毒方联合ADM3100组(D组)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XCR4/CXCL12轴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健脾疏肝抗毒方能显著抑制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浸润,抑制CXCR4/CXCL12轴相关分子CXCR4、CXCL12、HIFα,NF-κB,VEGF的表达,且与ADM3100联合后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结论健脾疏肝抗毒方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调节CXCR4/CXCL12轴相关分子的表达而发挥抑制乳腺癌荷瘤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恶性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4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检测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K细胞、CD4T细胞百分数、CD4 /CD8 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百分数下降;对照组结果相反。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淑兰 《光明中医》2022,(23):4321-4324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汤与香菇多糖对乳腺癌病变细胞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1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样本,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45例,香菇多糖治疗)和中药组(45例,益气健脾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肿瘤标志物、细胞抗氧化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CA15-3、CEA、CA125、SOD、MDA、T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药组CD3+、CD4+、CD4+/CD8+、SOD、TAC检测值高于对照组,CA15-3、CEA、CA125、MDA检测值低于西药组,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较于香菇多糖西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健脾汤辅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对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