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30例。依达拉奉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开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2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单肺通气结束时取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于开胸单肺通气开始时、肺叶离断时取肿瘤边缘正常肺组织,测定肺水通道蛋白1(AQP1)、肺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肺通气结束时2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较肺通气开始时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患者单肺通气结束时血清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开胸单肺通气时比较,肺叶切除时2组患者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患者肺叶切除时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降低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时TNF-α、IL-8水平,抑制AQP1、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单肺通气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对围手术期氧合指数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参照组(40例)全麻单肺通气下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干预,观察组(40例)全麻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联合使用肺保护通气策略与右美托咪定(Dex)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15例/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组(A组)、使用Dex组(B组)、联合应用Dex+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C组)、空白对照组(D组).四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4.
秦恺 《当代医学》2021,27(21):86-88
目的 探究胸腔镜术、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单肺通气时肺血分流率(Qs/Qt)、炎性因子、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胸术组(n=39)与胸腔镜术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节点的Qs/Qt、炎性因子水平与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T1、T2、T3、T4时点,胸腔镜组Qs/Qt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胸术组(P<0.05);胸腔镜术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术组(P<0.05);术后,胸腔镜术组患者TNF-α、IL-6、IL-8、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术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开胸术组(P<0.05).结论 实施胸腔镜术、开胸手术均对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并发症、生存时间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开胸术比较胸腔镜术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而与胸腔镜术比较,开胸术患者单肺通气的Qs/Qt明显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胸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肺通气麻醉,研究组患者采取单肺通气麻醉,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科手术中应用单肺通气麻醉可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发生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4例肺多发结节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每组32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及72 h VAS评分)、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应用小潮气量快频率双肺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胸腔镜食管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组(50例)、双肺通气组(50例)、右美托咪定组(50例)、联合组(50例),单肺通气组采用单肺通气,双肺通气组采用小潮气量双肺通气,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单肺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联合组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双肺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胸腔镜操作开始即刻(T2)、操作结束后双肺间歇正压通气15min(T3)的气道平台压力、气道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T1、T2、T3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气道平台压力、气道阻力均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T1、T2、T3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TNF-α、IL-6均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双肺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气道平台压力、缓解气道阻力,减少机体应激水平,降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风险,更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卫然  陈兰仁  隗清 《安徽医学》2018,39(1):48-50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OLV开始前5分钟(T0)及OLV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Qs/Qt值,同时记录OLV 1 h内肺萎陷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Qs/Qt在T1、T2、T3、T4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T1、T2、T3时间点,Qs/Qt值高于开胸组,PaO2值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患者肺萎陷质量优于胸腔镜组,胸腔镜组肺萎陷质量I级7例、II级13例,开胸组I级15例、II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OLV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胸腔镜手术方式并不能降低由OLV增加的Qs/Q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院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本院共完成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脏手术38例,包括:房缺修补术18例,左房肿物10例,右房肿物2例,二尖瓣修复术8例。患者均采取全凭静脉双腔气管内插管麻醉。除常规监测,BIS、有创动、静脉和食道超声也例行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拔管时间为(10.75±5.6)h;ICU住院(2.0±0.74)d;术后(7.17±2.3)d出院。4例房缺修补和3例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停机后行单肺通气时发生严重缺氧。结论调控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和防治停机后严重缺氧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时麻醉的管理要点。方法:对46例需于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以及术中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患者需进行第2次插管调整,其余均1次成功置入双腔管;9例OLV后出现不同程度的SpO2下降,经积极处理后得到改善。术中单肺通气后25 min、50 min的血气分析表明PaO2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时能为术者提供清晰开阔的术野,但同时存在低氧血症的可能。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要准确,同时加强术中呼吸和循环监测,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方法对3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8例,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是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准确,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避免低氧血症,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韩兴忠  李建钢  朱洪宽   《四川医学》2018,39(1):60-6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性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拟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OLV时间、液体总量、术中失血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前(T1)、开胸后单肺通气开始时间(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时间60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手术结束(T6)各时段中PETCO2、气道压峰值(Pmax)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T1与T6时点IL-8、IL-10、TNF-ɑ、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OLV时间、液体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量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PETCO2、Pmax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时点IL-8,IL-10,TNF-ɑ,S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有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IL-8,TNF-ɑ,SP-A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升高程度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运用在麻醉诱导前能抑制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行胸科微创手术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的作用.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40例,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A组左肺单肺通气后右肺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HFJV频率60次/min,驱动压0.5kg/cm2;B组行左肺单肺通气.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 与T1时比较,T2 -T4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肺顺应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高于B组、Qs/Qt低于B组(P<0.05),气道峰压(Pmax)、肺顺应性较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使胸腺瘤微创手术患者降低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孔法胸腔镜手术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孔组(21例)和单操作孔组(19例),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胸患者,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与单操作孔组患者,相差无几(P0.05);但单孔组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轻于单操作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与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同样安全有效,但单孔法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对40例气胸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次插管成功者35例,2~3次成功5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纠正。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治疗采用双腔支气管单肺通气优点很多,但要警惕其并发症,并积极防治,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慧  刘洪波 《黑龙江医学》2022,46(6):665-667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对患者肺功能与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65例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与常规组(32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VATS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与疼痛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麻醉护理。方法选出80例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医治的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麻醉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较参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00%(P0.05),组间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提供麻醉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治疗看效果显著,可以进行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