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有效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临床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但是,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新近研究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抗体、PD-1/PD-L1抗体)之间关系的报告结果进行了探讨。许多研究显示了有趣的结果,但各研究中发现的与抗肿瘤疗效相关的微生物种群不尽相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否源于研究设计、试验方法或试验人群基线特征的不同。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者对肠道菌群在调节免疫反应上的重要作用十分关注。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之间、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显得异常迫切,了解清楚该机制后,临床医师就可以通过准确调控肠道菌群来达到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但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在其中可能发挥潜在的调节作用。例如嗜黏蛋白-艾克曼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功能,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影响和目前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是当前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塑造肿瘤免疫环境,并且可能关联其他免疫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新生抗原、微卫星不稳定,影响ICI治疗最终疗效。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准确有效的干预,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肠道菌群临床转化研究的重点。目前以肠道菌群为治疗靶点,借助抗生素、粪便移植、口服益生菌等手段来提高ICI疗效,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方式值得深入研究,但临床仍面临较多问题。为此,本文就肠道菌群与ICI治疗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应用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和肝脏不良反应,肺脏和心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致命。类固醇全身治疗是对抗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主要治疗手段,如对类固醇治疗没有反应,则需要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掌握irAE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常见类型及其治疗策略,可为IC...  相似文献   

5.
在正常的肠道内寄居着很多的细菌,这些肠道细菌不仅参与保护宿主的作用,也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几年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菌群参与恶性肿瘤发展的同时,也参与抗肿瘤治疗。肠道细菌通过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增加化疗和免疫检索点抑制剂的疗效,同时减低治疗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我们总结了肠道菌群参与癌症化疗和免疫检索点抑制剂的进展,当然我们更加关注免疫检索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寻找更加优化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多项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激活免疫系统的同时可导致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  相似文献   

7.
锁娇娇  魏豪  汪燕 《中国肿瘤》2020,29(4):304-308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总生存,然而相当一部分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不能获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有目的地调整肠道菌群使免疫治疗有益菌富集,有望成为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手段。各类研究中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肠道菌群种属只有少量重叠,本文就近几年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几种肠道菌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虽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的免疫治疗为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免疫治疗的低应答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之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是我国补充医学的代表,口服中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其对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和免疫治疗疗效的提高也被肿瘤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将基于肠道菌群总结并探讨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而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阻断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技术。利用单克隆抗体抑制机体靶向的负调控信号  激活下游免疫反应  能够产生由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然而这种疗法只能令少数患者受益  因此研究并开发提高免疫疗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被认为对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成功有重要的贡献。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的存在组成和多样性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和小鼠的肿瘤治疗效果  并且免疫应答效率能通过粪菌移植或有益菌干预而改善。肠道的特征菌群与宿主肿瘤微环境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和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菌群‐免疫之间的调控机制很大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或次级胆汁酸等物质通过配体‐受体的关系调控宿主基因表达  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及活性。另外  肠道细菌还可能通过易位定植于肿瘤组织进而刺激免疫反应。基于这些菌群与免疫关系的研究  可确信通过避免使用抗生素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的方法  改善或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  是优化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有效途径。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2):111-117
免疫检查点阻断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技术。利用单克隆抗体抑制机体靶向的负调控信号,激活下游免疫反 应,能够产生由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然而这种疗法只能令少数患者受益,因此研究并开发提高免疫疗 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被认为对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成功有重要的贡献。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存在、组成 和多样性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和小鼠的肿瘤治疗效果,并且免疫应答效率能通过粪菌移植或有益菌干预而改善。肠道的特征菌群 与宿主肿瘤微环境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和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菌群‐免疫之间的调控机制很 大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或次级胆汁酸等物质通过配体‐受体的关系调控宿主基因表达,调节免疫细胞分 化及活性。另外,肠道细菌还可能通过易位定植于肿瘤组织进而刺激免疫反应。基于这些菌群与免疫关系的研究,可确信通过 避免使用抗生素、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的方法,改善或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是优化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类肠道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微生物群,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宿主免疫构建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答和IC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测序分析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及免疫治疗间的探索维度,干预和塑造肠道菌群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微生物制品的食源性添加、粪菌移植等研究尚未获得足够证据,肠道菌群的免疫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ICI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寄生于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肠道菌群受到宿主饮食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以参与调控宿主免疫状态。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与抗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且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提升免疫治疗疗效,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现有的研究进展及不足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雪  李大可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1):894-89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随着ICIs的快速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几乎全身器官皆可发生irAE,但风湿性irAE似乎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本文就ICIs治疗引起的风湿性irAE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管理原则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潜在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免疫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为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研究证实,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dMMR/MSI-H)状态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更敏感,有较为客观及持续的临床反应。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中,肠道菌群被证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部分细菌可通过免疫系统或机体代谢功能来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随着研究的进展,肠道菌群不仅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成为影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结果的关键调控因素,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为更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带来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T细胞功能的活化也引起了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 AE)。不同于传统化疗的不良反应,ir AE有着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处理要求。虽然ir AE的发生和管理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一些常见ir AE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及其综合监测管理仍需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以便提高临床医生工作水平和临床试验设计质量。而且不同ir AE的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影响、原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疗风险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阐述ICI治疗黑色素瘤引起的ir AE相关临床表现特点和诊疗管理措施,旨在对ir AE管理策略和研究方向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20例晚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免疫治疗中位时间为4.0月,发生较明确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共6例,中位时间5.3月,其中1例发生Ⅰ级免疫性胃肠炎,1例Ⅰ级免疫性皮炎,1例Ⅱ级免疫性甲状腺炎,1例Ⅲ级免疫性肝炎,1例Ⅲ级免疫性肺炎及1例Ⅳ级免疫性肺炎。结论伴随免疫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ICIs主要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随着使用ICIs增加,越来越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被报道,其中内分泌腺体的累及尤为常见。这些irAEs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复杂,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本文就ICIs作用机制及irAEs中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总结其现有发病机制研究、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皮肤不良反应为常见的irAEs,病变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斑丘疹、苔藓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白癜风、银屑病和硬皮病;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他包括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Sweet′s 综合征、秃头症、Grover′s病和副肿瘤综合征等。本文将对ICPIs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对小鼠结直肠癌作用的相关微生物机制。方法:将16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建立小鼠原位结直肠肿瘤模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每组8只;其中氧化苦参碱干预组于造模第5周开始接受10 mg/k...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在国内外临床试验和应用中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得显著的疗效。其中抗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1 ligand,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癌、头颈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等肿瘤的治疗。但PD-1/PD-L1单抗也会引起免疫相关性皮肤、消化道、肝脏、内分泌、肺部等器官的不良反应,皮肤毒性如皮疹、白癜风、皮肤干燥症等是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