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围术期指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甚(P<0.05)。术后2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甚(P<0.05)。术后2组的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更多(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早期NSCLC的疗效更佳,不仅可改善其肺功能,还可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常规开放手术患者15例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无中转开胸,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而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在孤立性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施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niportal VATS)组21例,传统胸腔镜手术(conventional VATS)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比传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短(P<0.05),术后24h、72h疼痛程度减低(P<0.05),术中出血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及开胸根治术后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6例)和开胸组(3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而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7天对比2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胸腔镜组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开胸组(27.78%)。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10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组在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及精力3个方面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余项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0例,依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将患者分为开胸组(24例)及未开胸组(96例),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开胸组年龄≥65岁、肺结核病史、肿瘤直径≥3.5 cm、病变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发生率均高于未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病史(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是影响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具有肺结核病史、病变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的肺癌患者需慎重选用胸腔镜手术,以降低术中中转开胸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单孔胸腔镜与多孔胸腔镜两种手术方式的肺叶切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特点,为不同手术患者术后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3~5月行肺叶切除术并符合纳排标准的107名患者,按照手术类别分为单孔组(46例)和多孔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康复指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出院30天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及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及情绪与功能康复指标(抑郁、焦虑及自理能力)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性。结果:单孔组纳入有效数据43例,有效率93.48%;多孔组59例,有效率96.72%。生理康复指标中,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单孔组低于多孔组(3.40±1.20 vs 4.54±2.70,4.14±1.21 vs 6.9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多孔组,且具有随着时间、分组变化的趋势,并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孔组低于多孔组(2.33% vs 10.17%),出院30天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单孔组低于多孔组(0% vs 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与功能相关康复指标方面,抑郁、焦虑和自理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具有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理念下,医护配合实施单孔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减少术后住院天数,同时不增加患者出院后居家的不适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7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9例,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20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组.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和48 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等体液免疫指标.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疼痛及止疼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患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CRP水平又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降低创伤和出血量,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优点,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单孔组)和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65例患者(三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三孔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11,P<0.05);单孔组患者VAS评分[(6.5±2.1)分]低于三孔组[(8.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6%)高于三孔组(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孔法比较,单孔法可有效治疗肺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孔操作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胸组(n=24)和单孔组(n=19),开胸组行开胸切除术,单孔组行单孔操作胸腔镜下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分别为(103.29±12.17)min、(58.35±11.26)ml、(95.57±12.64)ml,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分别为(143.71±21.02)min、(94.91±15.69)ml、(378.13±42.19)ml,单孔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开胸组(P﹤0.05).单孔组术后镇痛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操作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与传统开胸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周围型肺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患者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价值高,与传统三孔法术式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曾敏  徐利强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60-3564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孔组45例和三孔组42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纵隔淋巴结切除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三孔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单孔组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无进展生存率与三孔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抑制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3年内生存率与三孔法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肺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应用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定量分析(IQQA-3D)图像分析系统指导下荧光反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肺腺癌单孔胸腔镜切除术患者,根据实际操作技术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IQQA-3D图像分析系统指导的荧光反染技术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胸管持续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缘宽度、交界线识别率、交界线呈现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管持续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手术切缘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的交界线识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交界线呈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单孔组:半俯卧位;三孔组:平卧位;两组均采用腔镜下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清扫淋巴结数目、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长度[(3.91±0.35)cm]显著短于三孔组[(6.50±0.84)cm](P<0.05);单孔组术后卧床时间[(5.88 ±1.55)天]、术后带管时间[(3.68±1.27)天]均显著短于三孔组[(7.27±3.11)天、(5.17 ±2.27)天](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单孔组(5.32±1.01)显著低于三孔组(6.08±1.07)(P<0.05).结论:半俯卧位下单孔L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肺癌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治疗肺大细胞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33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76例与开胸组5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状况及血清NSE、CA125和EGF水平.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胸组,胸腔镜组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开胸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胸组患者与胸腔镜组病灶均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组数、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胸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术后第7天,开胸组与胸腔镜组患者NSE、CA125和EGF水平均有所下降(P均<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EGF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而NSE、CA125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均是肺大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能够降低血清EGF水平,对于适合胸腔镜根治术的肺大细胞癌患者宜选择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MVV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解剖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对照组(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创伤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为(4.95±1.22)d,术后住院时间为(6.56±1.6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4±1.88)d及(8.14±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5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41±0.42)分及(2.46±0.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1±0.71)分及(3.2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解剖切除术在保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常规开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早期肺癌手术患者118例,尊重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开胸组52例、胸腔镜组43例及机器人组23例。三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各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与站数也明显优于胸腔镜组(P<0.05),但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结论:除手术费用高昂,机器人辅助手术较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于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n=44)和传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前和术后2周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FVC、FEV1、MV和FEV 1/FVC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FVC、FEV1、MV和FEV 1/FVC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实用癌症杂志》2018,(2):273-276,286
目的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