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回顾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生化指标与临床结局。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期间被诊断为DILI患者142例,进行临床分型和肝损伤分度。结果 在本组DILI患者中,诊断肝细胞型109例,胆汁淤积型17例,混合型16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52.5±350.6)U/L、(172.6±92.8)U/L和(380.6±218.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水平分别为(451.8±418.1)U/L、(185.5±105.2)U/L和(276.0±144.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P水平分别为(94.5±77.5)U/L、(468.8±312.8)U/L和209.1±144.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2.3±32.3)μmol/L、(126.8±103.5)μmol/L和(57.8±4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6.8±7.2)g/L、(32.2±6.8)g/L和(33.0±7.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损伤程度分组,本组轻度102例,中度14例,重度26例。轻度肝损伤患者以小于60岁、无基础肝病和以肝细胞型为主,与其他两组比,差异显著(P<0.05);本组临床治愈95例,未愈47例。治愈患者年龄偏轻、血清AST、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偏低、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偏高,与未愈患者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因抗结核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年龄大、存在低蛋白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预后差,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 依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适应现象病例32例.按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继续用药情况,分为持续用药和停药后再用药两组,依据生物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对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探讨适应患者肝损伤类型、肝损伤与用药间的时间关系.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果 在3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住院病例中,持续用药者21例,停药后再用药者11例.32例适应患者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潜伏期为(16.59±3.05)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11.34±5.97)d.21例持续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7.05±13.71)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20±5.92) d;11例停药后再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6.46±12.09)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91±6.20)d.30例适应患者肝损伤程度为1级,2例患者肝损伤程度为2级. 结论 抗结核药物肝脏适应性变化的特点是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暂时性升高,需要认识这种适应现象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因肺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DIL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分别给予双环醇或双环醇联合NAC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或至肝功能正常。因本组患者被发现得早,肝功能损害较轻,未停止抗结核治疗。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组血清AST、ALT和GGT水平分别为(39.3±10.5)U/L、(35.9±32.5)U/L和(58.4±10.5)U/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75.4±14.6)U/L、(86.9±44.8)U/L和(95.8±14.5)U/L,P<0.05】;B组血清SOD水平为(83.5±8.0)U/L,显著高于A组【(74.5±7.3)U/L,P<0.05】,而血清MDA、IL-6和CRP水平分别为(5.0±0.8)μmol/L、(4.1±1.2)ng/L和(9.1±2.2)mg/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6.9±1.2)μmol/L、(6.8±2.4)ng/L和(14.5±3.7)mg/L,P<0.05】;在治疗过程中,B组与A组出现头晕、腹泻、皮疹、发热和恶性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8.4%对15.8%,P>0.05)。结论 应用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恢复,可能与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同时患者加用药物后也未明显增加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其长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纠正低蛋白血症对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9 年3月~2021 年3 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56例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28例。给予两组2HRZE/4HR抗结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对照组仅接受抗结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DILI发生时,给予护肝治疗。在治疗结束时,评定临床转归,进行痰培养和肺部CT检查。结果 观察组结核治愈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肺部病变吸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DILI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在DILI发生时,7例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5.2±4.9)g/L,显著高,15例对照组【(29.6±4.9)g/L g/L,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33.6±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6.6)μmol/L,P<0.05】;在护肝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ST、ALT、ALP、TBIL和TBA水平分别为(39.4±9.8)U/L、(35.1±10.8)U/L、(98.6±16.2)U/L、(17.4±4.6)μmol/L和(81.3±13.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8±9.9)U/L、(78.0±13.8)U/L、(133.7±22.9)U/L、(26.5±6.8)μmol/L和(96.9±16.4)μmol/L,P<0.05】。结论 补充人血白蛋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于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能够提高结核治愈率,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7.
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为DILI的最常见因素。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从2.0%~30.0%不等。西方国家较低,美国<1%,英国4%,巴塞罗那3.3%,土耳其为0.8%~18%。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为8%~30%,这种差异可能与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及研究者对DILI的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等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医师来说,如何正确地判断DILI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治疗DILI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死灰复燃趋势。结核病的化学疗法又是控制结核病的首选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抗结核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足肝损伤,严重的肝损伤致使化疗中断。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也在增加,特别是抗结核药致严重肝损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研究总结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应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2冽,以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并根据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内是否发生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组(ATLI组)与对照组(Non-ATLI组),采集发生肝损伤时的粪便标本。利用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通过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比较抗结核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组件丰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的肠道菌属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均发生了改变(P<0.05);通过LEfSe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共找到17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分类群(P<0.05);进一步分析肠道差异菌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发现乳杆菌(Lactobacillus)、Herbinix、Anaerosporobacte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对降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在全国14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纳入初治涂片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93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5例和对照组438例,两组均采用2HREZ/4HR抗结核方案,治疗6个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试验组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不给予对照组任何护肝药物。结果 在933例患者中,DILI总发生率为31.9%,其中试验组为2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P<0.05);试验组因DILI导致改变抗结核治疗方案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在治疗6月末,两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1.8%和92.2%(P>0.05);两组在肝损伤以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4%和30.7%(P=0.054)。结论 应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性护肝治疗可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对维持抗结核方案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TB-DILI的9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MMP-1、MMP-2、MMP-7、MMP-9、MMP-13、MMP-14浓度。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ATB-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A组)、胆汁淤积型(B组)、肝血管损伤型(C组)、混合型(D组);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急性肝功能衰竭)、5级(致命)。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MMP水平;分析MMP水平与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结果:按照ATB-DILI临床分型,病例组中A组有51例,B组有12例,C组有15例,D组有20例;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病例组中1级有33例,2级有27例,3级有22例,4级有14例,5级有2例。A、B、C、D组及对照组MMP-1浓度分别为:(89.1±11.2)ng/ml、(32.3±6.3)ng/ml、(47.5±9.1)ng/ml、(55.2±11.1)ng/ml、(27.5±8.2)ng/ml;MMP-2浓度分别为:(8.2±2.1)ng/ml、(6.2±2.3)ng/ml、(15.5±1.8)ng/ml、(7.2±1.6)ng/ml、(3.2±1.3)ng/ml;MMP-9浓度分别为:36.1(25.9,47.3)ng/ml、11.3(5.1,20.6)ng/ml、14.1(6.1,21.3)ng/ml、15.3(3.8,28.1)ng/ml、6.4(2.8,8.6)ng/ml;MMP-14浓度分别为:5.2(2.8,7.5)ng/ml、6.0(3.6,8.9)ng/ml、11.2(5.2,17.4)ng/ml、4.0(1.8,6.2)ng/ml、2.8(1.4,4.3)ng/ml。A组MMP-1和MMP-9浓度明显升高,C组MMP-2和MMP-1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3,P=0.031;H=9.979,P=0.041;F=9.381,P=0.010;H=10.555,P=0.032)。ATB-DILI严重程度1、2、3、4、5级患者MMP-9浓度分别为:16.2(13.2,19.3)ng/ml、21.5(18.4,23.6)ng/ml、24.3(20.6,27.1)ng/ml、30.3(25.1,35.3)ng/ml、38.5(33.9,43.1)ng/ml,与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882,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ATB-DILI患者MMP-1、MMP-2、MMP-9、MMP-14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浓度与ATB-DIL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MP水平可能为ATB-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TB-DILI的9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MMP-1、MMP-2、MMP-7、MMP-9、MMP-13、MMP-14浓度。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ATB-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A组)、胆汁淤积型(B组)、肝血管损伤型(C组)、混合型(D组);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急性肝功能衰竭)、5级(致命)。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MMP水平;分析MMP水平与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结果:按照ATB-DILI临床分型,病例组中A组有51例,B组有12例,C组有15例,D组有20例;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病例组中1级有33例,2级有27例,3级有22例,4级有14例,5级有2例。A、B、C、D组及对照组MMP-1浓度分别为:(89.1±11.2)ng/ml、(32.3±6.3)ng/ml、(47.5±9.1)ng/ml、(55.2±11.1)ng/ml、(27.5±8.2)ng/ml;MMP-2浓度分别为:(8.2±2.1)ng/ml、(6.2±2.3)ng/ml、(15.5±1.8)ng/ml、(7.2±1.6)ng/ml、(3.2±1.3)ng/ml;MMP-9浓度分别为:36.1(25.9,47.3)ng/ml、11.3(5.1,20.6)ng/ml、14.1(6.1,21.3)ng/ml、15.3(3.8,28.1)ng/ml、6.4(2.8,8.6)ng/ml;MMP-14浓度分别为:5.2(2.8,7.5)ng/ml、6.0(3.6,8.9)ng/ml、11.2(5.2,17.4)ng/ml、4.0(1.8,6.2)ng/ml、2.8(1.4,4.3)ng/ml。A组MMP-1和MMP-9浓度明显升高,C组MMP-2和MMP-1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3,P=0.031;H=9.979,P=0.041;F=9.381,P=0.010;H=10.555,P=0.032)。ATB-DILI严重程度1、2、3、4、5级患者MMP-9浓度分别为:16.2(13.2,19.3)ng/ml、21.5(18.4,23.6)ng/ml、24.3(20.6,27.1)ng/ml、30.3(25.1,35.3)ng/ml、38.5(33.9,43.1)ng/ml,与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882,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ATB-DILI患者MMP-1、MMP-2、MMP-9、MMP-14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浓度与ATB-DIL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MP水平可能为ATB-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阻断其向重型肝炎发展,以及肝功能恢复后如何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等一直是广大结核科医师面,临的难点。作者就近年发生的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致死亡患者进行了报告与分析,供大家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XM)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与两组:DXM加护肝药者为治疗组,仅用护肝药者为对照组,每组5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5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药同时加用DXM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有显效。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3月1日-2007年2月1日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符合研究标准的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3.0%。190例(81.9%)发生在90天内。59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胃纳差和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出现频率分别为67.8%和55.9%。死亡2例,病死率为0.9%。52例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175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 在558例结核病患者抗痨过程中,发生DILI患者69例(12.4%);在442例初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24例(5.4%),在103例复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37例(35.9%),在13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8例(61.5%,P<0.05);69例DILI患者血清ALT、AST、TBIL、GGT和AKP峰值水平分别为152.1±9.6 U/L、174.8±15.4 U/L、94.8±8.6μmol/L、131.3±10.2 U/L和152.0±14.3 U/L;不同年龄、肝病史、酗酒史和抗结核治疗时机患者DILI发生率显著不同,而既往有肝病史、复治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是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治或耐多药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DILI,了解这类人群发生DILI的诱发因素,及时控制和做好保护工作,对完成抗结核方案,取得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TB-DILI的9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MMP-1、MMP-2、MMP-7、MMP-9、MMP-13、MMP-14浓度。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ATB-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A组)、胆汁淤积型(B组)、肝血管损伤型(C组)、混合型(D组);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急性肝功能衰竭)、5级(致命)。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MMP水平;分析MMP水平与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结果:按照ATB-DILI临床分型,病例组中A组有51例,B组有12例,C组有15例,D组有20例;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病例组中1级有33例,2级有27例,3级有22例,4级有14例,5级有2例。A、B、C、D组及对照组MMP-1浓度分别为:(89.1±11.2)ng/ml、(32.3±6.3)ng/ml、(47.5±9.1)ng/ml、(55.2±11.1)ng/ml、(27.5±8.2)ng/ml;MMP-2浓度分别为:(8.2±2.1)ng/ml、(6.2±2.3)ng/ml、(15.5±1.8)ng/ml、(7.2±1.6)ng/ml、(3.2±1.3)ng/ml;MMP-9浓度分别为:36.1(25.9,47.3)ng/ml、11.3(5.1,20.6)ng/ml、14.1(6.1,21.3)ng/ml、15.3(3.8,28.1)ng/ml、6.4(2.8,8.6)ng/ml;MMP-14浓度分别为:5.2(2.8,7.5)ng/ml、6.0(3.6,8.9)ng/ml、11.2(5.2,17.4)ng/ml、4.0(1.8,6.2)ng/ml、2.8(1.4,4.3)ng/ml。A组MMP-1和MMP-9浓度明显升高,C组MMP-2和MMP-1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3,P=0.031;H=9.979,P=0.041;F=9.381,P=0.010;H=10.555,P=0.032)。ATB-DILI严重程度1、2、3、4、5级患者MMP-9浓度分别为:16.2(13.2,19.3)ng/ml、21.5(18.4,23.6)ng/ml、24.3(20.6,27.1)ng/ml、30.3(25.1,35.3)ng/ml、38.5(33.9,43.1)ng/ml,与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882,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ATB-DILI患者MMP-1、MMP-2、MMP-9、MMP-14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浓度与ATB-DIL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MP水平可能为ATB-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化疗疗程长,常用的抗结核治疗的一线药品(如异烟肼和利福平)均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易引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低下和用药无效,继而诱发耐药结核病,增加治疗的困难及患者的负担。ATLI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所引起的。但是国内尚没有对ATLI易感基因研究进展的相关综述,笔者通过对国内外ATLI易感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