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中Ras(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诊治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Ras,包括K-Ras(第2、3、4外显子)、N-Ras(第2、3、4外显子)、BRAF(第15外显子)及PIK3C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存在Ras基因突变92例(46.0%),其中K-Ras基因突变87例(43.5%),主要发生在外显子2,N-Ras基因突变5例(2.5%);其中1例患者存在K-Ras、N-Ras基因同时突变。存在BRAF基因突变15例(7.5%),突变类型均为V600E,且与K-Ras突变存在排他性。存在PIK3CA基因突变9例(4.5%),可与Ras或BRAF基因突变共存。Ras(K-Ras/N-Ras)基因在年龄≥65岁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65岁者(P<0.05),其表达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均>0.05)。BRAF、PIK3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Ras、PIK3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Ras(K-Ras/N-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联合检测将会为提高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中国人群小细胞肺癌(SCLC)标本中检测BRAF/KRAS以及PIK3CA基因突变频率,分析这些基因突变的基因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 2009-2014年共收集557例单纯SCLC患者组织样本。利用双脱氧测序法进行BRAF、KRAS、PIK3CA、NRAS、MEK1基因突变检测。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在557例标本中检测到13例BRAF突变,突变类型包括V600E (n=5)、V600A (n=2)、V600M (n=1)、D594G (n=1)、G464E (n=1)、K601R (n=2)、S605N (n=1)。6例KRAS突变,突变类型包括G12C (n=3)、G12A (n=1)、G12D (n=1)、G13D (n=1)。4例PIK3C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E545G (n=2)、H1047R (n=2)。另外1例NRAS突变(Q61R)和1例MEK1突变(D61Y)。这些突变基因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无此类突变者生存时间差,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30±0.75)个月(95%CI为8.83~11.77个月)和(12.80±0.54)个月(95%CI为11.74~13.86)(P=0.011)。结论 在单纯SCLC中存在小比例的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群体,这些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但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与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KRAS、NRAS、BRAF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发生情况, 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47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分析MSI状态, 并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及MSI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4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5.03%(213/473)、2.96%(14/473)和5.50%(26/473), 未检出两种基因共突变患者。高/中分化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低分化腺癌[47.4%(175/369)比36.5%(38/104), χ2=3.89, P=0.049]。女性NRAS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5.0%(10/202)比1.5%(4/271), χ2=4.86, P=0.027];肿瘤长径≤3 cm者NRAS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长径>3 cm者[7.1%(7/98)比1.9%(7/375), 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P53、KRAS、KDR、APC、MLH1及PIK3CA等56个基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驱动基因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胃食管癌15例、结直肠癌21例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6个肿瘤突变高频基因,并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36例标本检出34例有已知基因突变,突变基因为TP53、KRAS、MLH1、PIK3CA、KDR、APC、SMARCB1、KIT、EGFR、NRAS、STK11、SMO、SMAD4、CDH1、ERBB2、JAK2和RET共17种。其突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P53(75.00%),KRAS(33.33%),MLH1、PIK3CA、KDR(均为13.89%),APC(11.76%),SMARCB1(8.82%),KIT、EGFR及NRAS(均为2.78%)。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47.62%)显著高于在胃食管癌中的突变率(13.33%)。TP53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中KRAS的突变率显著高于KDR、APC、MLH1,未发现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TP53突变率较高,可能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低及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在结直肠癌中较在胃食管癌中更易发生突变,存在部位差异。同时KRAS与KDR、APC、MLH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共突变现象,提示结直肠癌的酪氨酸激酶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在致癌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导致肿瘤在结直肠中更易发生发展,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考虑协同作用,以便科学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方法对134例结直肠癌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49.3%(66/134),第2外显子突变率42.5%(57/134),其中12及13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35.1%(47/134)和7.5%(10/134),第3外显子61密码子突变率1.5%(2/134),第4外显子117/146密码子突变率5.2%(7/134),BRAF V600E突变率4.5%(6/134)。左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率54.5%(54/99)高于右半结肠34.3%(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BRAF基因突变率14.3%(5/35)高于左半结肠1.0%(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民族、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型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39.9%),与野生型47个月(46.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型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26.7%),与野生型48个月(44.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型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1.664,OR=5.278,95%CI:1.505~18.516, P<0.05),而性别、年龄、民族、肿块大小、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均不是CR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高,BRAF基因突变率低。KRAS和BRAF基因突变型与肿瘤部位有关。BRAF基因突变型是CR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三种驱动基因BRAF V600E、NRAS和TERT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旨在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分子分型检测指导。方法:纳入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接受BRAF V600E、NRAS、TERT三基因检测的PTC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三种基因突变状态资料,分析各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347例患者,BRAF V600E、TERT、N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9.3%、2.0%以及1.2%。TERT和NRAS基因的患者同时发现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 V600E/NRAS或BRAF V600E/TERT双基因突变率为3.2%。双基因突变患者多发病灶占72.7%,病理分型非PTMC占72.7%,淋巴结转移率为81.8%。BRAF V600E/NRAS双基因突变患者均发现淋巴结转移,BRAF V600E/TERT双基因突变患者有71.4%(5/7)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数量、病灶位置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基因突变相关(P均<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在PTC中的突变率达89.3%,TERT、NRAS基因突变往往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同时出现,双基因突变可能与PTC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PCR-优化寡核苷酸探针法检测304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中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12和13密码子、BRAF基因的15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分别为38.8%(118/304)和4.3%(13/304)。KRAS基因突变阳性标本中12密码子的突变率为78.0%,其中p.G12D发生率最高,占总突变的45.3%;13密码子的突变率为22.0%。高年龄组(≥60岁)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47.2%(58/123),高于低年龄组(<60岁)的33.1%(6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9例,其KRAS基因突变率为36.8%(7/19),与28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突变率(38.9%,111/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在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直肠、中或高分化和管状腺癌的患者。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不相关。BRAF基因突变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原发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PIK3CA基因编码ⅠA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的p110催化亚基,致癌性的PIK3CA突变可通过激活P13K通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IK3CA在西方结直肠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但其在中国人结直肠癌中的突变情况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结直肠癌中PIK3CA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79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20中的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79例肿瘤标本中检出PIK3CA基因突变率为8.9%(7/79),其中外显子9突变率为6.3%(5/79),外显子20突变率为2.5%(2/79),其突变热点分布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结论:中国人结直肠癌中存在一个PIK3CA基因突变的亚群,其E542K、E545K和H1047R突变,与以往报道的该基因的致癌性突变相一致,可能是这部分结直肠癌中PI3K信号通路激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信号通路中EGFR、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KRAS)、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 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BRAF)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α亚单位(phosphatidylinositol -4,5- 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3KCA)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为酪氨酸酶抑制剂(tyrasin kimase inhibitor, TKI)临床用药与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urPlex-xTAG70plex液相芯片技术平台检测中国430例NSCL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 FFPE)组织中EGFR、K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KRAS、BRAF和PIK3CA的突变率分别为41.2%,79%,0.7%和3.7%。EGFR外显子19、21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 在肺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在无吸烟史患者中的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的患者(P<0.01)。相反地,KRAS突变在男性患者中的突变率高于女性(P<0.05),在肺腺癌中的突变率高于肺鳞癌(P<0.005),有吸烟史患者的突变率高于无吸烟史患者(P<0.01)。在肺腺癌患者中PIK3CA的突变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结论: EGFR和KRAS基因突变率与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史密切相关。在检测中发现EGFR和KRAS双突变,此外PIK3CA突变并非与EGFR和KRAS突变互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确诊的5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微卫星状态与KRAS、NRAS突变状态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Ki-67、EGFR、MGMT及Lgr5的表达情况。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frequency MSI,MSI-H)大肠癌组与微卫星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low-frequency MSI,MSI-L)大肠癌组,比较组间的临床、病理等资料的差异。  结果  572例大肠癌患者中40例(7.0%)为MSI-H,532例(93.0%)为MSS/MSI-L。与MSS/MSI-L组大肠癌病例相比MSI-H组具有以下特征:1)病灶常位于右半结肠;2)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相当;3)肿瘤分期较早,即Ⅰ/Ⅱ期分期比例较大(P=0.003);4)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 0.023);5)形成癌结节比例较低(P=0.005);6)KRAS第2外显子突变率较低(P=0.004),NRAS未突变。两组在MGMT、EGFR、Lgr5、Ki-6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检测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  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相关,与MSS/MSI-L的大肠癌患者相比,MSI-H的患者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且NRAS及KRAS第2外显子的突变率低,MGMT甲基化率高,可为大肠癌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俞悦  张雯  孙永琨  杨林  崔成旭  曾益新  周爱萍 《癌症进展》2019,17(2):149-153,172
目的探索影响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评估客观缓解率(ORR);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8(6~26)周,一线治疗的ORR为60.1%,疾病控制率为92.2%。整体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3(3.8~89.7)个月。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9个月(95%CI:7.9~9.9),中位总生存期(OS)为28.7个月(95%CI:23.6~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PFS短于无腹膜转移、BRAF野生型、原发肿瘤已切除、转移灶已切除的患者(P﹤0.05);原发肿瘤部位在右半结肠、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短于原发肿瘤部位在左半结直肠、无腹膜转移、BRAF野生型、原发肿瘤已切除、转移灶已切除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是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转移灶未切除是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RAF突变和腹膜转移可能是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部位与OS相关,转移灶切除患者的PFS和OS均延长。  相似文献   

12.
刘鑫  赵任 《癌症进展》2019,17(13):1579-1582
目的探讨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K-ras、PIK3CA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了K-ras、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K-ras、PIK3CA基因的突变率,分析K-ras、PIK3CA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37.27%,PIK3CA基因突变率为18.18%;肿瘤直径≥5cm、直肠癌和Ⅲ~Ⅳ期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结肠癌和Ⅰ~Ⅱ期的患者(P﹤0.01);Ⅲ~Ⅳ期患者的PIK3CA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1);K-ras基因与PIK3C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1)。结论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K-ras、PIK3CA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BRAF基因突变结直肠癌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亚型,BRAF突变以BRAFV600E突变最为常见。BRAFV600E突变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较差,晚期一线可选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策略,后线治疗采用BRAF抑制剂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方案可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目前BRAF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探索包括阻断各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靶向药物联合以及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等治疗策略。文章就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以及BRAF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法检测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和MET十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索十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6例,其中石蜡包埋样本400例,细胞涂片6例,采取柱提法提取DNA和RNA,突变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十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频率为73.2%(297/406),各驱动基因突变分布为:EGFR:51.0%(207/406)、KRAS:9.6%(39/406)、ALK融合:6.2%(25/406)、ROS1融合:2.5%(10/406)、RET融合 :2.2%(9/406)、NRAS:0.2%(1/406)、PIK3CA:2.2% (9/406)、BRAF:1.0% (4/406)、HER2:2.2% (9/406)、MET 14外显子跳跃:0.7% (3/406)。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鳞癌;女性患者EGFR与HER2 20ins突变频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KRAS突变频率高于女性;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ROS1突变频率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十基因突变率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无差异,冰冻后样本突变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样本。另外在30例样本中检出双突变,突变类型为18种,突变率达到7.4%;57%的双突变样本来源于初诊患者,没有观察到独特的组织病理特征。双突变患者在年龄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上与单突变患者无差异,但易发生于女性患者。结论:ARMS法非小细胞肺癌十基因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为分子靶向用药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信息,对于临床取材量少标本意义重大,多基因联合检测提供的共突变信息能够更全面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V600E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374例Ⅰ~Ⅱ期PTC患者组织样本中BRAF基因V600E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374例PTC患者标本中BRAF基因V600E的突变率为40.37%(151/374)。BRAF基因V600E突变与包膜侵犯、多灶、多次131I治疗相关(P<0.05)。374例 PTC患者中31例复发,复发患者中有BRAF基因V600E突变的22例。31例复发病例中,BRAF基因V600E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3年(95%CI:3.9~6.7年),未突变患者为7.0年(95%CI:5.1~8.9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及包膜侵犯是Ⅰ~Ⅱ期PT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BRAF基因V600E突变可能是Ⅰ~Ⅱ期PTC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的概率为5%~15%,临床预后明显差于无突变者。该研究将BRA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联合用于BRAF V600E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模型,观察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4例疑似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利用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方法获取组织标本,建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筛选BRAF突变者传代培养至F2代进行药物实验,实验组分为BRAF抑制剂组(A组)、EGFR抑制剂组(B组)、BRAF和EGFR抑制剂联合组(C组)及安慰剂对照组(D组)。给药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统计建模成功率及抑瘤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23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成功建立16个PDX模型,建模成功率为69.6%(16/23)。共筛选出4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者,成功建立4个BRAF突变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实验组无明显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实验组抑瘤率分别为21.57%、21.61%和6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建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PDXs模型成功率高,针对EGFR和BRAF的双重打击治疗安全、可行,能够明显提高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尹小兰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419-242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 KRAS 与 BRAF 基因突变机率及特征,研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液(51例),观察组25例,为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对照组26例,为病灶局限于肝脏的肝癌患者。所有的患者抽取外周血10ml,从血样中游离 DNA,采用人类 KRAS /NRAS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及人类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检测试剂盒分别对 KRAS 基因和 BRAF 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突变机率及与其突变特征。结果:51例肝癌患者中,伴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24%,6/25)明显高于无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0%,0/26;P <0.05);肝癌患者中 BRAF 基因突变率为0%(0/51)。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癌患者 KRAS 基因会发生明显的突变,且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未检测出 BRAF 基因突变或 BRAF 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是迄今报道最多的基因突变。检测甲状腺穿刺细胞中的BRAF V600E突变有助于提高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对甲状腺穿刺细胞液进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估BRAF V600E突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5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B超引导下FNAC标本中的BRAF V600E突变结果,所有病例用QIAamp DNA Mini Kit提取DNA,并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方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结果:563例患者的FNAC标本中,ARMS方法检测成功率为99.3%,男女比例为1.0∶3.7,平均年龄(45.0±0.9)岁。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对20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诊断,细胞学诊断PTC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100.0%;细胞学联合BRAF V600E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100.0%。FNAC联合BRAF V600E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细胞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PTC的患者中,有11例患者细胞学诊断未见肿瘤细胞,但BRAF V600E检测有突变,其中9例为微小PTC。结论:用ARMS方法检测FNAC标本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成功率高,是临床易于开展的术前辅助诊断方法。将细胞学诊断与BRAF V600E检测结果相结合,可提高PTC的检出率,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16S rD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癌患者19例,采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IK3CA突变型(n=4)和PIK3CA野生型(n=15)之间肿瘤组织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差异。  结果  在门水平上,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栖热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占总群落的98%以上。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型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野生型。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生物特征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双歧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呈正相关。  结论  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患者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甲状腺切除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活检的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49.3±12.9岁),病理诊断为PTC 48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3例。采用基因检测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状态,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结节灶的SUVmax,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与SUVmax之间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比较两组间SUVmax值的差异。结果 在PTC患者中,33例患者肿瘤发生BRAF V600E突变,15例患者肿瘤未发生突变,BRAF V600E突变组的SUVmax显著高于未突变组(5.5±3.9 vs. 2.2±1.2,P=0.002);肿瘤直径≥1cm的患者的SUVmax明显高于肿瘤<1cm(P<0.05);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升高患者的SUVmax高于正常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患者(P<0.05);FTC组中未观察到BRAF V600E突变。结论 PTC患者携带BRAF V600E突变基因相对于未携带者具有更高的SUVmax值,不同肿瘤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浓度的PTC患者SUVmax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