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a,CIP)的CT特征,提高该疾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恶性肿瘤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肺部炎症,除外其他导致肺炎的病因后诊断为CIP的患者。分析其CT征象、分布特征、放射学分型,并采用视觉半定量法评价肺炎严重程度。结果 共入组28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例。CT征象主要为磨玻璃影、小叶中心结节、网格、实变、牵拉支气管扩张、蜂窝灶等。病变主要累及肺外周(17/28)、下肺(18/28)及肺的后部(18/28),以弥漫性分布(23/28)分布为主。病变多累及双肺(23/28),少数可发生于单侧肺或单个肺叶,右肺下叶(25/28)及左肺下叶(20/28)受累最常见,其次为右肺上叶(18/28)。肺炎严重程度评分平均值5.5,标准差3.8,范围1~15分。本组CIP病例最常见的放射学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1/28)及过敏性肺炎(10/28),其次为机化性肺炎(6/28)。结论 CI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患者药物治疗史及临床症状,能够...  相似文献   

2.
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死亡率约为2%。肺癌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总发生率及重度CIP发生率高于其他癌种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报告了荆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的三例CIP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28-728
目的:分析局限性慢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局限性慢性肺炎,均有术前HRCT片。结果:病变邻近胸膜面19例,14例宽基贴邻胸膜,病灶呈类圆形8例、多边形10例、楔形5例,轮廓呈锯齿状或有长毛刺11例,边缘呈弓形向心性凹陷9例。结论:局限性慢性肺炎的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部分病例经全面分析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治疗后发生CIP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描述,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 75例患者,男71例,女4例,年龄(66.7±7.6)岁。发病时间为接受ICI治疗后4~1 054 d。60.0%的患者基线存在肺气肿,36.0%存在肺间质异常(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ILA)/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影像学表现为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型、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I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型和其他类型的 CIP 患者分别有 36 例(48.0%)、28 例 (37.3%)、6例(8.0%)和5例(6.7%)。基线是否存在ILA/ILD和CIP是否表现为AIP/ARDS型的患者生存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 (P < 0.05)。结论:接受ICI治疗前存在ILA/ILD,以及CIP影像学表现为AIP/ARDS型的肺癌合并CIP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肺气肿并发肺炎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和30例单纯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CT和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气肿并发肺炎组与单纯肺炎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中15例吸烟,占71%;单纯肺炎病人中5例吸烟,占17%。21例肺气肿并发肺炎病人的CT和HR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实变,实变内伴有假蜂窝征,少见支气管充气征;30例单纯肺炎病人表现为单发的叶段实变,实变内伴有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周围伴有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结论 肺气肿并发肺炎与单纯肺炎有不同的HRCT表现,认识这些影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传友 《西部医学》2010,22(4):733-735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多样化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8例经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临床与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球形肺炎CT主要表现:①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靠近或紧贴胸膜。②病灶多为中低密度,其密度欠均匀,病灶中央密度高,周围密度较淡。③病灶均单发,常呈球形,少数为楔形或方形,病灶边缘可不规则呈锯齿状,但较模糊。④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局部充血征”。⑤病灶附近胸膜反应显著,胸膜明显增厚。⑥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⑦抗生素治疗后复查,病灶大多数较快吸收。结论球形肺炎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和周围型肺癌、结核瘤及其它良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20例NCP患儿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0岁,中位年龄2岁9月,5岁以下患儿14例。分析20例NCP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均有渗出性病灶,表现如下:11例为肺野中外带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其中9例为胸膜下分布;2例为节段性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2例为肺内局限性沿着小血管分布的磨玻璃影;5例为类小叶性肺炎特点,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样、小斑片样影。结论:儿童NCP临床症状不典型,其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可对疾病做出早期预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永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CT表现与动态变化。结果:39例COVID-19患者中,轻型3例,普通型28例,重型8例,其中37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入院首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5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7例,18例C反应蛋白升高,35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肺部病变呈自然进程,入院初诊CT表现为胸膜下小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密度影,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入院3~6 d CT多表现为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实变明显,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新发病变呈较淡薄磨玻璃密度影,以两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入院9~11 d CT多数表现为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4例完全吸收,3例残留少许纤维灶病变。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CT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深入了解并认识COVID-19的CT表现可以弥补病毒核酸检验的假阴性现象,以便患者早期隔离、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曲洋海 《中外医疗》2012,31(33):167+169-167,169
目的总结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及临床证实的26例球形肺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球形肺炎主要CT表现为:大多位于肺的背部,靠近或贴近胸膜,呈球形,病变边缘比较规则;或呈波浪状,也可有毛刺,有时边缘较模糊,常可见粗大或参差不齐的毛刺样结构,密度多不均匀,周围密度较淡,可见"晕征"。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治疗后复查,短期内就有吸收改变。结论上述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IPL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病变部位:病灶位于右肺20例、左肺6例;形态:19例病灶为扇形团块影,7例为类球状影;边缘:17例边缘呈刀切样改变,5例边缘密度低的晕圈状改变;密度:平扫均匀者14例,不均匀者12例,CT值12~41 HU之间,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后CT值超过100 HU,9例边缘明显强化伴中央液化、坏死,6例中度强化,强化后CT值在70~80 HU之间。胸膜:14例胸膜增厚、局部形成幕状、线状粘连带。淋巴结:7例淋巴结增大。结论:IPL CT特点: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多呈扇形团块、增强明显强化,边缘呈刀切样改变。全面分析病史及CT表现,对减少误诊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0例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胸部CT对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单发12例(30%),多发28例(70%);单侧18例(45%),双侧22例(55%);单纯磨玻璃密度(GGO) 32例(80%),完全实变1例(2. 5%),GGO+实性混合密度7例(17. 5%);分布模式为小叶核心型17例(42. 5%),胸膜下型7例(17. 5%),混合型13例(32. 5%),弥漫型3例(7. 5%)。伴随征象中血管增粗征17例(42. 5%),胸膜平行征10例(25%),空气支气管征8例(20%),晕征7例(17. 5%),反晕征1例(2. 5%),铺路石征3例(7. 5%)。吸收期病变残留纤维条索灶或胸膜下线的有14例(35%);病变完全消失未残留纤维条索灶的有20例(50%);以上2种形式均存在的有6例(15%)。有17例第2次CT复查有进展。结论 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其...  相似文献   

13.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它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等作为作用靶点,阻止T细胞表面受体与其配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CT异常病灶的部位、分布、密度及其他伴随征象进行分析,并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 13例患者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平均年龄为(46.8±14.7)岁(27~68)岁。10例有武汉接触史,2例有近期旅行史,1例有北京郊区出游史。92.3%(12/13)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15.4%(2/13)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92.3%(12/13)患者发热,11例因发热就诊,2例(15.4%)表现为低热;8例(61.5%)有干咳。13例患者胸部CT均有异常,病变主要沿支气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为主,8例病变相对局限(1~3个肺叶受累)、累及右下叶或左下叶多见,5例为双肺弥漫多发病变。10例(76.9%)患者胸部CT以磨玻璃影表现为主,7例(53.8%)部分磨玻璃影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76.9%)病变内见血管束穿行、增粗,12例(92.3%)有支气管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肺段肺炎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2例慢性肺段肺炎。全部经穿刺、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2,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尖朝向肺门,底部位于肺外周),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段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楔尖支气管通畅,未见结节;密度较均匀,可见支气管气像或支扩;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诊断符合率75%。结论 慢性肺段肺炎CT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6.
霍奇金淋巴瘤(HL)的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HL)患者是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其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初治无反应或复发,而这部分患者可能从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中获益。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新发现的免疫检查点(IC)及其抑制剂,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作为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靶向点的可能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至3月15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均行多次CT检查,间隔时间2~10 d。分析其早期、进展期和消散期的CT影像特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表现为小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合计21例(占75.0%),结节影7例(占25.0%)。进展期,以混杂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49例(占81.7%),实变影为主11例(占18.3%);多发病灶52例(占86.7%),病灶分布以两肺中下叶为主44例(占73.3%),位于胸膜下为主55例(占91.7%)。消散期,病灶数量减少49例(占81.7%),范围缩小60例(占100.0%),密度减低60例(占100.0%);再次出现磨玻璃密度影改变36例(占60.0%),出现条片实变影者24例(占40.0%);最后吸收后残留胸膜下弧线影和小叶间隔增厚表现9例(占15.0%)。结论:CT可清楚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的分布、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肺间质增生改变,能用于早期诊断和动态变化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壁硬纤维瘤临床特点及CT表现,旨在提高CT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壁硬纤维瘤1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CT表现与病理表现。结果本组13例腹壁硬纤维瘤共14个病灶,女11例,男2例,年龄20-58岁,平均(30.5±5.3)岁,9例有手术史。其中2例男性伴发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均以无痛性缓慢生长腹壁肿块为首发症状。肿瘤大小2.5cm×3.0cm-8cm×9cm,10个呈梭形,4个呈类圆形,均与腹直肌或腹外斜肌长轴平行;11个病灶边界清楚,3个边界不清,2个病灶累及腹膜。增强扫描除1例无强化外,其余均为渐进性强化或延迟强化,均未出现出血、坏死及钙化。结论腹壁硬纤维瘤好发于有剖宫产史的生育期妇女及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男性患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等临床资料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认识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分析其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的鉴别点。方法:肺炎性假瘤9例,周围型肺癌27例,结核球2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肺炎性假瘤圆形2例,类圆形3例,其中边缘有假包膜2例;不规则形2例,分叶状1例,楔形1例。平均直径2.7cm,边缘光滑3例,毛糙或模糊4例,细短毛刺2例;平扫密度均匀3例,中心低密度灶5例,合并空洞2例;多发点状钙化1例。病灶周围有炎性渗出5例。5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4例增强值在40Hu以上,2例增强值在80~92Hu之间。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分叶状外形,细短毛刺,不均匀密度,增强可均匀或不均匀,以不均匀强化居多,增强值22~55Hu。结核球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缘粗大毛刺和实质钙化多见,周围肺内常见卫星病灶,呈包膜状或周围强化,也可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增强值4~20Hu。结论:肺炎性假瘤CT影像缺乏特征性表现,定性比较困难,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表现较为特殊,可作为与炎性假瘤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宇波  杨帆  王万祥 《医学综述》2021,(9):1747-1752
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且HCC发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常已进展至晚期.同时,晚期HCC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为HC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避免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