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男性行为者(MSM)由于多性伴和"知行分离"等特点,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重要人群,及早发现感染者并给予干预,是减少二代传播的重要途径.采用同时检测血清中p24抗原和抗体的第四代检测试剂和HIV核酸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早期及急性期感染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位MSM急性期感染者,现报告对其检测和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derived factor 1α,SDF-1α)和其受体CXCR4构成的SDF-1α/ CXCR4轴在调节干/祖细胞"归巢"受损心肌中起关键作用。深入研究此轴的启动和调控机制,对干/祖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进一步明确影响HIV/HBV重叠感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单独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单独HIV感染组)和合并HBV的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定点,以及两组病人感染HIV一年内CD4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和HIV急性期/早期合并HBV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20例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43.55±197.00)个/μL(213~985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4.34±0.99)Log10拷贝/mL(1.82~5.47Log10拷贝/mL)。30例单独HIV感染组病人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97.37±121.29)个/μL(196~792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3.87±0.62)Log10拷贝/mL(2.77~5.19Log10拷贝/mL)。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重叠感染组的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高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中,HIV/HBV重叠感染者与单独HIV感染者比较,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升高,HIV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4.
据医学空间网9月17日报道,只有在高于推荐水平即CD4细胞计数在350个/微升以上时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病人的存活率才接近于HIV阴性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T淋巴细胞对HBV反应能力的差异.方法 入组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急性期患者10例,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慢性期患者15例,分析HBV DNA与HIV RNA及CD4+T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收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重叠肽刺激培养后检测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 HBV DNA水平与HIV RNA水平呈正相关(r=0.502,P=0.011),HBV DNA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09,P=0.042).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经HBsAg重叠肽刺激后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分别为9.1%±3.9%及4.4%±1.8%)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患者(分别为5.7%±2.5%及2.7%±1.4%).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在HIV感染急性期对HBV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本研究为探究HIV感染不同时期对HBV清除能力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标本和5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整合素α2β1和CD44v4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整合素α2β1与CD44v4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正协同作用,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可有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等多种临床表现.此后有的清除病毒,表现为自限性HBV感染,而约90%的儿童和10%的成人则转为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CD4+T淋巴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起核心作用.他有Th1、Th2、Treg、Th17、Th22、Tfh和Th9等多种亚群,均可来自于同一祖细胞(Th0),有着各自的分化途径和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彼此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尤其是Th1/Th2和Th17/Treg的平衡在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抗整合素α4β7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维得利珠单抗(VDZ)和正在研发的阿利鲁单抗(abrilumab)。VDZ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肠道选择性抗淋巴细胞迁移生物制剂, 多项研究证明了其在IBD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预测、监测和评估VDZ的疗效, 如何优化VDZ用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案等, 在临床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现通过回顾VDZ和阿利鲁单抗的相关研究进展, 特别是已上市的VDZ在治疗IBD方面的最新研究内容, 旨在为IBD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HAART药物依从性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依从性(停药、漏服)对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为制定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收集2省6县88例成人艾滋病患者6个月免费抗病毒治疗随访资料,应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结果 CD4细胞增长率属偏态分布(u偏=13.81,u蜂=30.29,P偏<0.01,P峰<0.01),而且在不同疗程(0~3月、3~6月、0~6月)上的增长幅度有统计学差异(H检验,x^2=17.12,P<0.01),0~6月间总体增长幅度四分位数分别为5.87、38.30、129.60。CD4细胞增长率与年龄分组(rs=-0.01,P<0.05)、停药次数(rs=-0.39,P<0.01)、漏服次数(rs=-0.47,P<0.01)、治疗前CD4细胞水平(rs=-0.51,P<0.01)分别为负相关,与治疗模式(rs=0.54,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rs=-0.01,P>0.05)、文化程度(rs=-0.10,P>0.05)、要求监督次数(rs=-0.07.P>0.05)无相关。漏服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比无漏服大,OR为11.89[95%CI2.66~53.25];间断停药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比无间断停药大,OR为10.96[95%CI2.87~41.85]。结论 CD4细胞增长率是反映HAART效果的较好指标,停药和漏服是影响CD4增长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及治疗过程中代谢紊乱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形体改变(如皮下脂肪萎缩或脂肪积聚)、血脂和血糖代谢异常及乳酸酸中毒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HIV感染及治疗过程中常见代谢紊乱的诊断及其防治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连续接受中药治疗36个月的807例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长期中药治疗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 ,对807例HIV/AIDS病人经中医药治疗后7个时点(疗前、6、12、18、24、30、36个月)的CD4计数变化、分层分析(〈200个/mm3、200~350个/mm3、〉350个/mm3)、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可能感染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7个时点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中药对CD4计数〈200个/mm3和200~350个/mm3之间的病人效果较好;可能感染时间集中在1990-1995年之间的病人,服用中药3年CD4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中西药合用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结论长期服用中药可以稳定病人的免疫功能,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续接受中医药治疗60个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收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4-2011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病人565例,对6个时间点(治疗0、12、24、36、48、60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分层分析(≤200个/mm3、201~350个/mm3、351~500个/mm3、〉500个/mm3)比较。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以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药为辅,中西医组占90.90%(100/11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每年上升约6个/mm3;中医组占9.09%(10/110),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7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1~35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80.73%(155/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9.27%(371/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19%(118/128),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5.63%(20/128),平均每年上升约8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00%(115/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4个/mm3;中西医组占8.00%(10/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14个/mm3。结论长期服用中医药可使CD4T淋巴细胞保持稳定或者延缓其下降速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1]认为,〉50%的性活跃人群可以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但是绝大多数是没有症状的,仅有10%发生疣状损害。而在艾滋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中,肛周是疣损害经常发生和反复发作的区域。近2年中,接收治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74例以肛门部位尖锐湿疣为主的患者,现就270例随访完整的患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文山州、临沧市两市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确诊HIV感染后不同启动抗病毒治疗时间对病毒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云南省两市州新启动ART的患者并为在确诊HIV感染后1年内启动ART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IV感染诊断距启动病毒治疗时间间隔,分为≤7天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6-2019年吉林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抗病毒治疗(ART)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用卡方检验对HIV感染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ART相关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20...  相似文献   

16.
我国HIV感染者HAART治疗后IPC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I型干扰素产生细胞(IPC)水平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IPC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DCA2、BDCA4及CD4作为IPC特征性表面标志组合的全血染色法,对HIV阴性正常人、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接受3个月以上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外周血样品IPC水平进行测定,使用SPSS 11.5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结果HIV感染者外周血中IP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病毒载量(VL)低于检测下限(LDL)的感染者其IPC/CD4水平明显高于病毒载量大于LDL的感染人群;有效的HAART治疗后IPC及CD4的数量增加。结论IPC细胞在HIV感染中明显受损,有效的HAART治疗可以部分恢复IPC水平。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感染HIV主要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HIV感染母亲的抗体IgG可以直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一部分婴儿出生时体内带有母亲的HIV抗体,这些抗体一般需要9~12个月逐渐消失,生后18个月后全部消失,因此HIV抗体筛查和确诊不适用于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1],只能通过病毒学检测进行HIV感染的确认[2],对18个月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AIDS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和治疗3、6、9、12个月末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肝功能.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病人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氨酸转...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最重要的免疫学异常是Th1/Th2亚群数目和(或)功能比例失衡,表现为Th2亚群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Th1亚群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刺激CD4^+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是诱导哮喘发病的第一步,APC/T淋巴细胞相互识别中,B7家族协同刺激信号和其配体的结合是诱导Th2效应的关键,分子中与哮喘关系最密切的是B7-1(CD80)和B7-2(CD56),其中B7-1/CD28是激活T淋巴细胞最重要的协同刺激通路是B7-1/CD28通路,其在哮喘的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我们的实验以小鼠哮喘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阻断B7-1/CD28协同刺激通路对哮喘的治疗作用,为探讨哮喘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β-七叶皂甙钠(每天0.5 mg/k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初和发病后第3天抽血应用ELISA法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三组间TNF-α和IL-1β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后第3天实验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轻度升高(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继发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