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PD患者骨密度,同时采集其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记录患者骨折、死亡的时间及原因。分析PD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共74例PD患者纳入研究,女性38人,平均年龄(60.9±14.1)岁,中位随访时间59.5(27.8,98.0)个月,随访期间共52人死亡,其中26人为心血管死亡,5人骨折。腰椎与股骨骨量异常的诊断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697,P<0.001)。低体质量指数(OR=0.666,95%CI:0.508~0.874,P=0.003)和高龄(OR=1.065,95%CI:1.007~1.126,P=0.027)是股骨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骨量异常使PD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58倍(HR=3.582,95%CI:1.193~10.760,P=0.023)。结论股骨骨量异常是PD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PD门诊临床确诊的PD患者62例作为P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及骨密度结果、统一帕金森病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及H-Y分期(Hoehn-Yahr)评分的差异。依据骨密度结果将PD患者分为股骨颈骨密度异常和腰椎骨密度异常组,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血清25(OH)D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和PD患者发生OP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患者血清25(OH)D浓度及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OR=1.091,P=0.011)、25(OH)D水平低(OR=1.412,P=0.027)是腰椎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是股骨颈骨密度检查异常(OR=3.731,P=0.016)、腰椎骨密度检查异常(OR=7.989,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是PD患者发生两部位OP(OR=1.176,P=0.03...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现况及其骨量降低的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4-10月入住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18~49岁的2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家属和患者收集一般资料,结合查阅病历资料,使用EXA-30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小于5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骨质疏松患病率20.65%(57/276);总体骨量降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51.09%,其中男性骨量降低63.87%,女性骨量降34.7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OR=0.367,P=0.000)、性别(OR=0.350,P=0.002)、泌乳素水平(OR=1.737,P=0.066)、饮食(OR=4.310,P=0.000)、病程(OR=2.785,P=0.004)、服药时间(OR=1.483,P=0.038)为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而50岁以下患者的年龄、吸烟、住院时间、活动量等对骨密度影响不明显。结论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降低发生率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体质量过低、男性、泌乳素增高、饮食不正常、病程及服药时间为影响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应该尽早、多因素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分析其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37例,均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并根据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71例和无斑块组66例;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和髋关节BMD,并分为骨量正常组160例和低骨量组77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股骨颈、髋关节BMD值[(0.924±0.142)、(1.027±0.157)g/cm~2]均低于无斑块组[(0.970±0.137)、(1.071±0.133)g/cm~2)](P0.05);低骨量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1.8%)高于骨量正常组(67.5%)(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值呈负相关(r=-0.144,P=0.028;r=-0.130,P=0.047);高龄(OR=1.064,95%CI:1.022~1.109,P=0.003)、空腹血糖升高(OR=1.226,95%CI:1.050~1.431,P=0.010)及下肢动脉斑块形成(OR=2.445,95%CI:1.090~5.483,P=0.030)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增高(OR=0.822,95%CI:0.731~0.925,P=0.001)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15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导致PD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预测价值。结果 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发病率为54.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Hoehn-Yahr分期(OR=2.140,95%CI:1.058~4.326,P=0.034)、焦虑(OR=2.551,95%CI:1.270~5.124,P=0.009)、额叶功能障碍(OR=3.180,95%CI:1.578~6.409,P=0.001)是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oehn-Yahr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FAB额叶功能评分能对PD患者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进行预测。结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积极关注PD患者疾病分期、焦虑、额叶功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个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的危险因素及心血管死亡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40例MHD患者,对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随访9年间发生的首要终点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及次要终点事件(MS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证据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检验,分析临床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透析龄(HR=1.218,95%CI 0.987~1.586,P0.001),血清磷(HR=1.126,95%CI 0.092~2.638,P=0.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HR=1.112,95%CI 0.806~1.132,P=0.032),与使用非含钙降磷药呈负相关(HR=0.627,95%CI 0.223~1.164,P=0.037)。心血管因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HR=1.016,95%CI 0.935~1.062,P=0.014),透析龄(HR=1.233,95%CI 0.872~1.418,P0.001),血清磷(HR=1.146,95%CI 0.898~2.674,P=0.007),与血红蛋白(HR=0.880,95%CI0.806~1.203,P=0.033)呈负相关。结论透析时间越长,血清磷越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M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越高,使用非含钙降磷药则降低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年龄越大,透析龄越长,血红蛋白越低,血清磷越高,MHD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0天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83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就诊即刻的临床情况、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判断预测30天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定义为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需重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再次住院。结果共33例患者(11.7%)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多因素分析发现3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龄(OR=1.39,95%CI1.13~1.82,P=0.006)、糖尿病史(OR=2.21,95%CI1.29~3.79,P=0.013)、就诊时心电图ST段压低(OR=2.49,95%CI1.26~3.98,P=0.004)、就诊12小时内心肌生化标志物阳性(OR=2.84,95%CI1.42~5.38,P=0.003)。结论年龄增加、糖尿病、就诊即刻心电图ST段压低和就诊12小时以内心肌特异性酶学改变(CK-MB或TNT)4项因素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30天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析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肺梗死(acute plumonary embolism,APE)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了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急性肺梗死患者164例,分为生存组(n=136)和死亡组(n=28),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生化数据,以评估相关性。结果发现164例APE患者的死亡率为17.07%(28/164)。多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低的收缩压(OR=0.923,95%CI:0.872~0.991,P=0.016)和Wells评分(OR=1.138,95%CI:1.002~1.478,P=0.036)、较高的肺动脉收缩压(OR=1.090,95%CI:1.031~1.316,P=0.014)、NLR(OR=1.132,95%CI:1.040~1.238,P=0.012)、PLR(OR=1.002,95%CI:1.000~1.009,P=0.010)、脑钠肽(OR=1.002,95%CI:1.000~1.007,P=0.017)、PESI得分(OR=1.100,95%CI:1.032~1.200,P=0.012)是APE患者死亡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且NLR和PLR与其它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NLR≤5.64,PLR≤184的APE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显著高于NLR5.64,PLR184的患者(P=0.01)。结论 NLR及PLR可以作为APE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且较高NLR和PLR的患者死亡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类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3年生存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的MHD患者216例,随访3年。根据血管通路类型分2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st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组和带隧道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组。观察终点为患者3年全因死亡。结果(1)216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86例(39.8%),糖尿病肾病60例(27.8%),男性132例(61.1%),TCC组55例(25.5%)。(2)2组死亡原因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676,P=0.879);AVF组第一位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39.5%),其次是感染(30.2%),TCC组分别是感染(39.3%)和心血管事件(35.7%)。(3)随访期间AVF组累积生存率高于TCC组(χ^(2)=9.618,P=0.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854,95%CI:1.766~4.612,P<0.001)、透析龄(OR=0.973,95%CI:0.963~0.983,P<0.001)、原发病(OR=2.296,95%CI:1.435~3.673,P=0.001)、血管通路类型(OR=2.091,95%CI:1.294~3.378,P=0.003)、白蛋白(OR=4.281,95%CI:2.050~8.938,P<0.001)和胸部CT影像(OR=0.409,95%CI:0.255~0.655,P<0.001)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重要因素。(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原发病、年龄、透析龄、白蛋白、血管通路及胸部CT影像后,维持性血管通路类型(OR=0.921,95%CI:0.545~1.557,P=0.759)对全因死亡无直接影响;透析龄(OR=0.976,95%CI:0.966~0.986,P<0.001)、低白蛋白(OR=2.898,95%CI:1.327~6.330,P=0.008)和胸部CT影像改变(OR=2.060,95%CI:1.258~3.376,P=0.004)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VF与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存无直接影响;积极纠正营养不良,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有效防治肺部炎症,改善CT影像异常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相关。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RDW与CVD及预后的相关性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DW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共286名,随访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7.2月,286名血液透析患者中96人(33.5%)死亡,57人(19.9%)发生心血管死亡,119人(42%)发生心血管事件。多因素生存分析,经校正后,RDW仍是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值分别为1.36(95%CI 1.17~1.58,P0.001)、1.38(95%CI 1.16~1.64,P0.001)和1.22(95%CI1.06~1.40,P=0.006)。结论 RDW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PD患者便秘相关的预防治疗和教育,减少便秘所致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5年6~12月规律随访的PD患者进行便秘问卷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143例PD患者入选,男性73例(51.05%),平均年龄(59.15±13.04)岁,透析龄(37.14±27.79)月。(2)50例患者存在便秘(35%),61例患者服用或使用缓泻剂(42.65%),应用缓泻剂的种类为(1.69±0.92)种。(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的剂量(OR=1.807,95%CI:1.021~1.157,P=0.009)、Karnofsky评分(OR=1.606,95%CI:1.704~2.401,P=0.021)以及年龄(OR=1.856,95%CI:1.088~3.168,P=0.023)是PD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维持性PD患者存在普遍且较高的便秘发生率,在老年、活动能力差以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大的患者更易发生。对于这些患者除日常基础的避免便秘重要性的教育,还应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及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3月间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随访并行心脏超声检查的维持性PD患者资料,筛查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以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rly diastolic transmitral flow velocity,E)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y,e’)比值(E/e’)筛查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比较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E/e’>14)与对照组(E/e’≤14)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差异,并探讨P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03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组(n=31)尿素清除指数(Kt/V)、血压达标率低于对照组(U/χ^(2)=1406.000、4.382,P=0.037、0.036),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U/t/χ^(2)=690.000、2.390、2.484、2.051、12.322,P=0.002、0.019、0.015、0.043、<0.001)。Logistic回归提示:NT-proBNP高(OR=5.790,95%CI:1.724~19.440,P=0.004),BMI升高(OR=1.226,95%CI:1.028~1.462,P=0.023),水肿(OR=3.827,95%CI:1.190~12.310,P=0.024)是P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水肿、NT-proBNP高、BMI升高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固定治疗的2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0例,女122例,年龄65~86(平均78.65)岁。骨折AO分型:稳定性骨折(A1.1型至A2.1型)1 4 5例,不稳定骨折(A 2. 2型至A 3. 3型) 8 7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内固定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5月,21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67%(215/232),随访时间在15~39(平均25)个月,有17例患者在随访12个月后陆续失访。232例患者中,16例(6.90%)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DHS固定失败6例,PFNA固定失败10例。最后一次随访(17例患者随访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8~90(平均81.9)分,优、良、可、差分别有42,160,13和17例,优良率为87.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267.31,P=0.002)、尖顶距(tipdistance,TAD)>25mm(OR=341.45,P<0.001)、不稳定型骨折(OR=22.19,P=0.020)、功能复位(OR=20.82,P=0.030)以及合并内科疾病(OR=4.61,P=0.041)是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TAD>25 mm、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均能引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治疗期间应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PAH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2021年11月1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PAH的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KD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 570例CKD患者中发生PAH的患者52例,PAH发生率为9.12%。在52例PAH患者中轻度22例(42.31%),中度25例(48.08%),重度5例(9.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6,95%CI:1.008~1.063,P=0.010)、合并慢性心脏基础疾病(OR=4.373,95%CI:2.271~8.423,P<0.001)、血红蛋白低于110g/L(OR=2.218,95%CI:1.024~4.801,P=0.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成年慢性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收治的慢性肝病并最终列入肝移植等待名单的成年患者243例。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诊断依据WHO标准。骨密度测量采用双能测量X线吸收仪,测定部位为L1~4及股骨颈,观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以及和患者一般资料、肝病病种等因素的关系,确定导致慢性肝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中腰椎或股骨颈任一部位存在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比率为分别36. 6%和48.1%,只有15. 2%的患者骨质正常。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42)。女性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年龄[(56. 2±1. 4)岁]比正常患者[(46. 4±2. 3)岁]大10岁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男性患者未发现年龄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体重[(64. 9±1. 8) kg]小于正常患者[(74. 2±2. 2) 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3)。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T值低于非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年龄增长(P=0. 004; OR=1. 12; 95%CI:1. 04~1. 21),体重减少(P=0. 010; OR=0. 95; 95%CI:0. 91~0. 99)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P=0. 100; OR=0. 24; 95%CI:0. 05~1. 32)和胆汁淤积(P=0. 326; OR=1. 54; 95%CI:0. 65~3. 67)则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未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慢性肝病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前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比率极高。除女性患者的体重与年龄外,未发现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强调骨密度测量在这些患者中的重要性,以及采取预防措施以改善骨骼条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熊高鑫  黄彰  江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04-150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801例,对发生术中PFF的47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是否使用骨水泥假体、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类型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和PFF的相关性.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生术中PFF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00,OR=5.299,95%CI 2.636 ~ 10.656),高龄患者发生率高(P=0.000,OR=3.599,95%CI 1.970 ~ 6.575),术中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者发生率高于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者(P=0.004,OR=2.680,95%CI 1.368 ~ 5.248),骨折发生类型多为Vancouver分型中的A1、A2型.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女性、高龄、行翻修手术等可能引起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因素会增加术中PFF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3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0个月,其中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38例为发生组,余100例为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结果138例患者中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27. 54%,发生组患者年龄 60岁、体质指数23. 9 kg/m2、后踝骨折、体力劳动分级Ⅱ级的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 60岁,OR=1. 354,95%CI=1. 001~3. 201;体质指数 23. 9 kg/m2,OR=2. 354,95%CI=1. 524~4. 201;后踝骨折,OR=3. 896,95%CI=2. 420~6. 3521;体力劳动分级Ⅱ级,OR=2. 121,95%CI=1. 010~3. 524。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较大,年龄≥60岁、体质指数异常等均是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4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发病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1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14 d病死率46.8%(52/111)。慢性肺病(OR=3.271,95%CI:1.158~9.235,P=0.025)、合并感染性休克(OR=3.033,95%CI:1.089~8.449,P=0.034)、其他来源(神经系统、肛周脓肿合并右股部脓肿、右膝关节)(OR=10.480,95%CI:1.066~103.059,P=0.044)、SOFA评分≥10.5分(OR=10.491,95%CI:3.049~36.100,P0.001)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长(OR=0.986,95%CI:0.974~0.998,P=0.019)为保护性因素。抗感染治疗方案中,含替加环素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组最终病死率(85.0%)高于不含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RKP血流感染的病死率高。慢性肺病、合并感染性休克、其他来源、发病时SOFA评分≥10.5分提示预后差,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预后好。含替加环素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金葡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及90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年间共收集2067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112例为金葡菌感染,90d死亡14例(12.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烧伤(OR=53.54,95%CI:3.91~732.23,P=0.003),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OR=1.29,95%CI:1.06~1.57,P=0.011),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OR=1.01,95%CI:1.00~1.02,P=0.0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OR=6.36,95%CI:1.95~20.70,P=0.002),PCT水平升高(OR=1.50,95%CI:1.20~1.87,P0.001),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OR=1.01, 95%CI:1.00~1.01,P=0.035)。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烧伤、PCT水平升高和CRP水平升高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MRSA感染、PCT水平升高和IL-6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增生在全因死亡和MAC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的MHD患者,收集其死亡或MACE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及PT增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资料较为完整的MHD患者70例,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基线平均年龄(60.07±13.62)岁、透析龄(58.37±50.17)月;男性占61.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44.3%(31/70),MACE发生率34.3%(24/70)。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3.707,P0.001)、PT增生的比例(χ~2=8.504,P=0.004)及CaCS值(Z=-3.536,P0.001)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血磷(t=-1.222,P=0.226)、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t=1.877,P=0.065)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增生和高龄是全因死亡(PT增生HR=2.422,95%CI:1.081~5.427,P=0.032;年龄HR=1.054,95%CI:1.013~1.097,P=0.032)和MACE(PT增生HR=9.117,95%CI:2.195~37.877,P=0.002;年龄HR=1.055,95%CI:1.003~1.110,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增生组全因死亡(χ~2=5.760,P=0.016)和MACE事件(χ~2=6.794,P=0.009)发生率高于PT非增生组。分析PT增生的相关因素发现高血磷(OR=125.805,95%CI:5.009~3159.418,P=0.003)和长透析龄(OR=1.023,95%CI:1.000~1.046,P=0.047)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增生是全因死亡和MACE的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升高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早期干预导致PT增生的危险因素,如高磷血症等,可起到降低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