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血管肉瘤是乳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原发恶性肿瘤的0.05%[1]。由于其病例数少,且组织学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统一诊疗指南或规范,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下面就我院收集到的1例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肺动脉腔内并肺转移的肺动脉内膜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的总结、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老年男性,肺部CT示左肺上叶上舌段占位伴两肺多发结节灶,镜下见肿瘤围绕血管或在血管腔内生长,部分形成不规则腔隙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部分有核仁,胞浆丰富,红染,部分有空泡。免疫组化Vmentin弥漫阳性,SMA局灶阳性。结论动脉内膜肉瘤是发生于内膜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起源内膜下的多功能干细胞,IS多为高级别的未分化肉瘤,可向多种方向分化;特定的发病部位结合形态学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3.
4.
唐浩  邹丹凤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92-793
<正>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占成胶质细胞瘤的1.8%~8.0%。2007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认为该肿瘤是具有向胶质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为了加深认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3年1月—2011年1月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肉瘤,现就其临床、病理及MR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血管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1岁。主因胸背疼痛1年,不能进食1周于2007年8月23日入院。2006年8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疼痛,8月13日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考虑多发性骨转移瘤。9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左下纵隔代谢异常增高灶,右下肺近后胸膜处代谢增高灶,全身多发骨转移。9月27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侵犯心包,大小为1.8cm×1.4cm×1cm,不能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纵隔)血管肉瘤(上皮样及梭形细胞混合癌),侵及肋骨。免疫组化:CD31(+),CD34(-),CD117(-),术后恢复良好。后行纵隔及全身骨转移病变放疗100余次(具体不详),复查提示病情进展,由于体质因素未行化疗。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入我院。患者无放射线接触史,无可能增加本病发病风险的物质接触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饮酒史20余年,每日500ml左右,无肿瘤病或特殊遗传病家族史。查体:右侧锁骨上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1cm×1cm,质硬,活动可,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皮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cm×2cm,压痛,无红肿,无破溃,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口...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罕见、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进展的方法。本文报道1例于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系统回顾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期为临床制定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管肉瘤又名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类肿瘤恶性度菲常高,且容易发生转移,主要累及60~ 80岁老年人,好发于老年人的头面部.该病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血管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例起初被误诊为其他类型子宫恶性肿瘤的子宫血管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认识。 方法 收集并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收治的2 例子宫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 结果 病例1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给予异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方案化疗6个周期,术后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总生存期为66个月;病例2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给予异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方案化疗4个周期,尚无复发迹象。 结论 子宫血管肉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易被误诊,诊断时应借助病理及免疫组化与其他子宫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是子宫血管肉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的病因,组织学特征,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l例异位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20 ~ 65岁,多发于50岁以上,多以单侧发病.发病原因不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大多预后不良,确诊主要依据手术后病理诊断.手术范围及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无确切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结论 原发性卵巢血管平滑肌肉瘤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最佳治疗方案是该病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提高原发性脾血管肉瘤( PS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例PS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SA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结果 PSA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经腹部彩超及CT检查可提示腹腔肿物,免疫组化显示:CD34(+),CD31(+),S-100(-),Desmin(-), SMA(-),ki-6715%~20%(+);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PSA是一种高度恶性并且十分少见的肿瘤,目前治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1岁,因绝经后阴道无痛性流血2天来我院就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属正常范围。超声检查提示:阴道内可探及一低回声实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病变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MRI检查:阴道前壁可见一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有包膜,大小约为1.7cm×2.3cm×3.7cm,T_(1)WI呈等-稍高信号,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不均匀明显强化,后期病变强化均匀。MRI提示:阴道前壁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术中示阴道前壁中度膨出,阴道上段、阴道穹隆近宫颈前唇处见一大小约2.5cm×2.0cm×3.5cm肿物,质韧,边界清楚,仔细分离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下腹隐痛9 d、发现盆腔肿物5 d入院。子宫及附件彩超,盆腔偏右侧低回声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盆腔新生物伴周围种植转移,淋巴结增大。子宫及附件增强MRI,右侧下腹部-盆腔肿块、回盲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及回盲部FDCS。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好转出院。结论:FDC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FDC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艾克罗  黄仲奎 《广西医学》2011,33(5):646-647
目的描述颅骨尤文氏肉瘤的核磁共振和CT特征,为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头颅有肿块的3岁女孩进行MRI和CT增强扫描增强检查。结果枕区显示T2高信号、T1低信号,具有囊性区、出血及骨破坏和硬膜内延伸,边缘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强化后病灶不均匀。病理诊断为尤文氏肉瘤。结论骨质破坏是尤文氏肉瘤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SSs CT和MRI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岁(17-65岁),主要症状为病变区疼痛以及明显可触及肿块。平均病程时间约为4.7月(7天-2年),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腿(n=5)、小腿(n=3)、足(n=1)、腹膜后(n=2)、肺(n=2)和纵隔(n=1)。8例发生于下肢SSs表现为稍大、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平均直径约6.5cm。1例发生于足SS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及密度不均匀肿块伴邻近楔状骨及跖骨侵犯。其中4例患者在T2WI上可观察到"三重信号"特征。大部分肿块有分叶征象。7例行增强检查患者表现出肿块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2例肺部发病患者表现为肺内孤立的、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内部示无强化坏死或囊变区。1例纵隔滑膜肉瘤患者表现为胸腔内巨大的肿块,内部有囊变区伴不规则分隔,囊壁可见强化壁结节。其中8例患者术后因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当青壮年患者在下肢发现稍大、边界清晰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囊变,特别是在T2WI上呈现"三重信号"特征时,此时需考虑或提出滑膜肉瘤的可能。诊断的关键还是需要影像结合临床病理。FDG PET对预后评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