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SMC)的病理特点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和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8例宫颈ISMC病例, 分析其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评估PD-L1表达, 混合捕获2(HC2)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果 ISMC主要为内生浸润型生长(12例), 平均直径为31 mm,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期为主(13例)。ISMC具有侵袭性病理特征, 以指状浸润间质(Silva C型)为主。镜检癌巢由含黏液的肿瘤细胞构成, 癌周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14例见中性粒细胞浸润。ISMC显示组织学多样性, 9例合并其他癌成分, 包括普通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所有病例p16、癌胚抗原和CK7弥漫阳性, 5例PAX8阳性, 2例WT1阳性, 1例p53突变型表达。16例进行PD-L1染色, 其中8例肿瘤细胞阳性率>1%, 15例免疫细胞阳性率>1%。HC2检测显示ISMC具有高危HPV感染。统计学未发现PD-L1表达和侵袭性病理特征有关联。随访截至2023年3月2例患者死亡, 其余未见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ISMC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病理分型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7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黏液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4.73%,中位年龄42岁,绝经前患者占71.43%,病灶大小1.0-6.5cm。单纯型黏液癌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混合型转移率为33.33%。结论:国内30-50岁女性,临床诊断为良性纤维瘤的乳房肿块,需警惕为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病理分型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7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黏液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4.73%,中位年龄42岁,绝经前患者占71.43%,病灶大小1.0-6.5cm.单纯型黏液癌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混合型转移率为33.33%.结论:国内30-50岁女性,临床诊断为良性纤维瘤的乳房肿块,需警惕为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4岁。7例表现为腰痛、异常的阴道流血及排液,3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HPV检测阳性而行宫颈活检确诊。9例为宫颈内膜型,1例为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SMILE);5例为单纯宫颈原位腺癌,5例伴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镜下观察,单纯性AIS腺体仍保持原有的结构特征,但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拥挤、深染、重叠,核分裂象多见,可见凋亡小体。SMILE肿瘤细胞由复层上皮细胞构成,可见富含黏液细胞或具有产黏液趋势,巢团状排列。10例细胞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16、CEA,Ki67增殖指数均>20%;术后1例进展为浸润性腺癌,2例失访,余均无病生存。结论:宫颈原位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病变位置较深,具有相对特征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需要充分的病理取材和临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高度分化,异型性小,接近正常黏液腺上皮,腺体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结论 子宫颈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高度分化异型性小的子宫颈腺癌, 子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易被误诊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肿瘤,早期确诊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 我院共收治,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8月至2014 年2月收治的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41.1岁;有抽烟史5例,无抽烟史7例;病程16 d~2 a,多集中于1~3个月;病变位于段支气管及以上气道者9例,位于肺内者3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3例,发热3例,胸闷、呼吸困难6例;低度恶性者10例,高度恶性者2例;行手术治疗10例,化疗1例,放疗1例.随访结果显示,1 a生存率91.7%、3 a生存率75.0%、5 a生存率65.6%.结论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少见,多见于青年,症状不典型,低度恶性患者居多,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措施有望改患者生存时间,其预后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Ki-67表达的研究较少,对其预后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文献支持.本研究探讨IL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Ki-67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10-2012-12-15收治的381例乳腺I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型、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和p53状态下,Ki-6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81例ILC组织中Ki-67低表达76例(19.9%),中表达91例(23.9%),高表达214例(56.2%).在不同肿物大小(χ2=12.524,P=0.014)、腋窝淋巴结情况(χ2=6.114,P=0.047)、临床分期(χ2=10.434,P=0.034)、ER表达(χ2=6.339,P=0.041)和组织学类型(χ2=78.288,P<0.001)情况下,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物大小(r=0.168,P=0.001)、腋窝淋巴结情况(r=0.108,P=0.036)、临床分期(r=0.149,P=0.004)和组织学类型(r=0.532,P<0.001)呈正相关.Ki-67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112,P=0.029.在肿瘤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0)是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水平不是影响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乳腺ILC组织中Ki-67高表达.就诊时肿物越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高,而ER表达水平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低,肿物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即中低度恶性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Ki-67对ILC预后预测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IDC-L)与浸润性小叶癌(IL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IDC-L、ILC与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2 957例乳腺癌患者入组,其中IDC-L、ILC与IDC分别有109、177和2 67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IDC-L相比,IDC患者多中心病灶和脉管浸润较少,而HER2阳性和Ki-67高表达较多(P<0.05);IL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脉管浸润较少(P<0.05)。IDC-L患者的5年无乳腺癌生存率(BCFI)(82.1% vs 90.7%,P=0.040)和总生存率(OS)(91.0% vs 94.4%,P=0.029)比IDC患者差;但与ILC患者(BCFI:84.1%,P=0.803,OS:92.6%,P=0.803)无明显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以及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BCFI和OS的独立因素(P<0.05),IDC-L较IDC患者有较差的BCFI(HR=1.67,95%CI:1.02~2.70,P=0.042)及OS(HR=1.89,95%CI:1.04~3.45,P=0.037)。结论:IDC-L临床病理特征与ILC相似,但与IDC有较多不同;IDC-L预后劣于IDC,与ILC无明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的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例,进行病理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随访。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8、62岁。免疫组化2例患者ER、PR、PAX-8均为阳性,P16、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7均为局灶阳性表达。HPV术前检测均为阴性。随访结果为1例患者出现复发后放、化疗治疗至今,1例患者无病存活至今。结论 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极易与子宫内膜样癌转移相混淆,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较多样的免疫组化表型:ER、PR阳性表达,因此在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不仅需要对其组织学特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还需将组织学特征与患者的其他病史资料及检查、免疫组化表型、HPV检测等特征相结合才可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形态学改变,分析挖空细胞形态、HPV型别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联系。方法对59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按照WHO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运用SPFIO—PCR技术进行HPVDNA扩增,并采用DEIA(DNA enzyme immunoassay)及LiPA(line probe assay)方法进行DNA检测及分型。结果经检测HPVDNA阳性者581例,其中394例具有HPV感染的组织学特点,即出现典型(104例)或不典型(290例)的挖空细胞,检出率为67.8%。36.2%的角化型及72.2%的高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可见典型挖空细胞,而34.0%的非角化型及50.7%的低分化者中无挖空细胞。在HPV型别检测中,以HPV16阳性最多见为453例,其中高、中、低分化者分别为16例、389例及48例;其次为HPV18共43例,其中中分化者32例,低分化者11例;其他高危型HPV按照阳性数多少依次为HPV31、52、59、58、39、45、33、56、66、68、73,分别为17例、12例、12例、11例、6例、5例、5例、3例、2例、1例、1例;低危型HPV包括6及53各1例,且均同时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结果显示,HPV16、HPV18阳性者较其他高危型HPV阳性者发病年龄轻;HPV18阳性者较HPV16阳性者分化程度低;HPV18阳性者较HPV16阳性者无挖空细胞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8.8%及31.8%);患者年龄越大FIGO分期越晚。结论挖空细胞形态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典型挖空细胞多出现在分化较成熟的癌组织中,而分化较差者常无挖空细胞。HPV16、18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最重要且最危险的HPV型别。HPV18阳性可能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邵琦  陈丽羽  徐栋 《肿瘤学杂志》2016,22(11):969-971
摘 要:[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并结合病理分级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肿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边界清晰19例(61.3%),形态不规则22例(71.0%),回声不均匀25例(80.6%),瘤体以低回声为主24例(77.4%),肿瘤内含无回声区20例(64.5%),肿瘤内伴钙化斑或钙化点3例(9.7%),血流信号1~2级20例(64.5%),3~4级11例(35.5%)。侵犯周围软组织或面神经8例(25.8%),根据病理恶性程度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高分化肿瘤主要表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血流信号1~2级;低分化肿瘤边界不清,血流信号3~4级;中分化肿瘤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也具有其特殊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MGC)和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4年我院及瑞金医院收治的59例 MGC 和75例SR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MGC 和 SRC 两组在发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体分型、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在性别比例、肿瘤切除部位、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分期、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远处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MGC 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7.8%,SRC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4.7%(P >0.05)。MGC 较 SRC 更易出现远处转移,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MGC 与 SRC 相比,发病年龄更大、肿瘤体积更大、胃上部多见、隆起型多见、进展期多见、远处转移多见。两者淋巴结转移率都很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故临床发现 MGC 或 SRC 时,要更加注意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尤其是 MG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SC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l岁,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Ib1期6例,Ib2期2例,Ⅳb期1例.光镜下主要表现为体积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深染,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易见脉管瘤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9例患者均至少有3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7例患者行手术和化疗,2例行手术和放化疗.1例死亡患者的生存期为14个月,7例存活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6、10、14、24、56、59和104个月.结论 SC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联合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SCCC的正确诊断,治疗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但预后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 ER、PR、c-erbB-2和E-cadherin的表达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筛选IMPC,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SP法检测ER、PR、c-erbB-2及E-cadherin的表达,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比较.结果:IMPC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4.9%(30/608),组织形态表现为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微乳头或管泡状细胞簇被纤细的胶原纤维间质分隔,两者之间有一个透明、扩张的腔隙,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保留着微乳头状的生长方式.IMPC淋巴结转移90.0%显著高于IDC的53.3%,肿瘤最大径>2 cm者83.3%较IDC的53.3%明显多.IMPC与IDC的ER、PR、c-erbB-2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6.7%,53.3%和43.3%,40.0%和6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C的E-cadherin表达为90.0%,明显高于IDC组的63.3%,且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及管腔内的细胞膜,而微乳头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IMPC是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与IDC相比,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其高转移潜能可能与微乳头状的生长方式及E-cadherin高表达及特定的表达方式有关,而与ER、PR、c-erbB-2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黏液腺癌(MBC)与浸润性导管癌(BID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各1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2组患者的DFS及O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FS及OS的影响因素。 结果MBC组与BIDC组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7,Z=3.567、-8.627,χ2=10.086、17.737;P均<0.050)。共14例失访,其中MBC组3例,BIDC组11例,随访率为93%(186/200)。12例死亡,其中MBC组2例,BIDC组10例。MBC组5年DFS率为91%,BIDC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5, P=0.006)。MBC组5年OS率为97%,BIDC组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05)。MBC组的DFS优于BIDC组(HR=0.30,95%CI:0.13~0.69,P=0.004); luminal B型(HER-2阳性)DFS的风险是luminal A型的4.97倍(95%CI:1.71~14.42,P=0.003),HER-2过表达型是luminal A型的6.08倍(95%CI:2.22~16.13, P<0.001);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DFS风险是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患者的0.36倍(95%CI:0.13~0.99,P=0.047)。MBC组的OS优于BIDC组(HR=0.26,95%CI:0.10~0.63,P=0.003);luminal B型(HER-2阳性)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6.90倍(95%CI:1.72~27.67,P=0.006), 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11.44倍(95%CI:3.13~41.89,P<0.001),三阴性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6.46倍(95%CI:1.57~26.51,P=0.010);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OS风险是接受保留乳房手术+SLNB患者的0.21倍(95%CI:0.06~0.74,P=0.015)。 结论MBC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BIDC,且生存期较长,与其分子分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综合治疗浸润性胸腺瘤对手术切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 2例浸润性胸腺瘤按照Masaoka分期 :Ⅲ期 19例 ,Ⅳ期3例 ,采用术前AEP方案化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 术前化疗完全缓解 12例 ,部分缓解 10例。 14例手术完全切除 ,8例大部分切除 ,手术完全切除率 63 6% ( 14 /2 2 ) ,高于不行术前化疗的同期胸腺瘤病人。化疗完全缓解者术后标本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术前AEP方案化疗 ,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能提高浸润性胸腺瘤手术切除率。由于随诊资料不全 ,无法进一步判定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治疗的8例乳腺IC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乳腺ICC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6岁(范围:26~81岁),病理分型4例为单纯型,4例为混合型。6例无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2枚。7例ER及PR阳性,1例ER阳性、PR阴性。8例细胞增殖指数Ki67≤30%。术前超声诊断BI-RADS 4A级3例,4B级1例,4C级及5级4例。超声表现:所有病灶纵横比均>1,形态均不规则;6例边界尚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边缘光整2例,边缘毛刺、分叶或成角6例;8例均为低回声,其中4例后方回声增强,2例无变化,2例伴声衰减;3例伴有细小钙化;6例为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2例可见1~2条穿支血管,动脉阻力指数中位值为0.76。1例行保留乳房手术+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行左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其余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10个月), 8例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 结论乳腺I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单纯型ICC多表现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乳腺科及超声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黏液癌患者75例,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患者5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患者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两组乳腺癌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比较,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更多表现为淋巴结阳性(P=0.002);在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检查方面,肿块平均大小及肿块边缘、形态、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了解乳腺黏液癌的MRI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黏液癌及其亚型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246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143例IMPC成分比例>50%(A组)和103例比例≤50%(B组)两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Log-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法等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均低于B组DFS(76.5%vs. 83.6%,P=0.042)和OS(74.1%vs. 81.6%,P=0.029)。A组中未行放疗患者的DFS和OS均低于行放疗患者的DFS(χ2=5.219,P=0.022)和OS(χ2=3.963,P=0.04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小细胞癌18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8例SCCC,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5岁(24~65岁)。7例子宫颈伴有其它类型的癌。16例患者行子宫颈癌根治术,6例患者保留一侧卵巢,未见卵巢部位复发。9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18例患者中位生存期22个月,总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22.2。16例手术患者9例接受过放疗和7例未接受放疗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44.4(4/9)和28.6(2/7)(P=0.039),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14.3(1/7)(P=0.002)。16例患者1例未接受术后化疗,40周后死亡。结论SCCC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辅助放疗、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