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猕猴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后其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取感染过程中死亡猴以及实验结束存活猴的脾脏和淋巴结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观察,见三种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包括增生型,退化型和耗竭型;电镜观察,淋巴细胞胞质、胞核及静脉内皮细胞胞质内见病毒颗粒和晶格状排列的病毒;脾脏和淋巴结超微损伤以线粒体为主,表现为线粒体增生,肿胀和形态改变(长形巨大线粒体).结论 SIV感染猕猴淋巴结病理改变与人HIV淋巴结病理改变相近,是适于研究艾滋病免疫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首次发现晶格状排列的SIV病毒.  相似文献   

2.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x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AIDS是人类严重免疫缺损和自身免疫病的病毒性传染病为害严重。我们通过200多只SIV感染猕猴,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探讨,获得如下资料。1.猴SIV急性感染:SIV进入CD4+T淋巴细胞进行了复制释放。血浆病毒血症上升。一些带SIVT淋巴细胞进到淋巴组织潜伏。同时SIV抗体上升。CD4+T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高度增生。SIV感染2-3个月后,病毒血症略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回升,SIV抗体上升,淋巴结生发中心细胞增生,这一时期淋巴结病理为淋巴结增生病变。2.无症状期:临床上潜伏期,病毒血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C…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直肠组织。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BMC和浅表淋巴结组织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因子m RNA水平,用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蛋白;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其外周血PBMC、浅表淋巴结组织中IL-6、CD38、HLA-DR、IL-1β、IFN-α4、My D88、IL-33、TLR2、TLR7、HMGB1、IL-18 m RNA显著升高;CD4+CD38+HLA-DR+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SIV感染后显著上升;血浆IL-6、IL-1β、IL-18、IFN-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SIV感染后恒河猴浅表淋巴结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耗竭等现象;肠道黏膜HE染色则显示明显炎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IL-1β、IL-18及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SIV感染引发了显著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的特点是与免疫活化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精制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 (YN5株 )经Vero细胞培养制成精制甲肝灭活疫苗 ,采用普通狨猴进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结果  7只狨猴均有特异性抗体产生 ,无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 ,接种疫苗的狨猴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 (Han ZD)株的攻击。但是 ,对照组狨猴均出现血清酶异常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论 甲肝灭活疫苗 (YN5株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IIF法检测4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可能出现的ANCA荧光图谱;用ELISA法确认上述4种血清的靶抗原. 结果: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检测ANCA受自身抗体的影响较大,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应用猴肝切片可将这4种自身抗体与ANCA区别. 结论:联合应用猴肝切片与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抗原片,有助于准确判断ANCA结果.  相似文献   

8.
SIVmac251的MID100为32TCID,而SIVmac239的MID100高于320TCID。体内滴定感染成功的5只猴(SIVmac2513只,SIVmac2392只)和用ZMID100SIVmac251感染的7只猴感染后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出现规律性的血浆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SIVmac251感染的7只恒河猴和2只食蟹猴的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现规律的SIVmac感染后的组织学变化。上述结果表明两株SIVmac均能诱发SIVmac感染猴的系列表现和变化,可应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猴体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用猴逆转D型病毒1型(SRV-1)接种幼龄恒河猴8只,先后出现猴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免疫学、病毒学和病理学改变.根据猴艾滋病的病程、症状、血液、免疫功能、病毒分离、抗体出现和病变,文献上将猴艾滋病模型分为3个类型,即致死型,迁延型,恢复型.本文根据中和抗体滴度和持续病毒血症增加感染型艾滋病,并将淋巴结活检病变分为五个型,可作为病程预后的观察参考指标.猴艾滋病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猴和人艾滋病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恒河猴艾滋病模型不同感染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及淋巴结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发展过程。方法 15只恒河猴,1只为正常对照,其余14只静脉注射感染SIVmac239猴艾滋病病毒,分别于感染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12个月,18个月取腹股沟淋巴结及下丘脑组织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感染后1周即可出现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病变,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出现自噬体等。感染后2周及1个月时淋巴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溶解;感染2个月时淋巴细胞细胞核形态出现明显改变。感染后12个月淋巴结内多数淋巴细胞出现病变,细胞肿胀,细胞器正常形态大部分消失;部分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的特征。至感染后期(18个月时),淋巴结内局部淋巴细胞稀疏,细胞核肿胀或形态不规则。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在感染后1周出现,表现为神经纤维肿胀,感染后2周出现神经元的病变,表现为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尼氏体消失;神经纤维内出现空泡。感染后12个月及18个月时,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病变加重。结论在SIV感染早期,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即可出现病变,维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后,至疾病后期,病变加重。中枢神经系统与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病变发展规律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的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的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的猴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 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的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的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的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的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的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的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的SIV-IC沉积,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的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机制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恒河猴血浆和培养细胞株中分别纯化病毒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SIVgag基因特异的DNA片段。将RT-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检测灵敏度比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提高100倍。用已知拷贝数的RNA作为定量标准,可估计待测样本中SIVRNA的拷贝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猕猴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SIVmac251感染30只实验猴,并在感染SIV后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补体致敏的酵母茵凝集试验,检测血清CIC水平的变化.并同时检测了68只正常猴的血清作为对照。【结果】30只SIV感染猴在接种后第4周开始检出CIC(总阳性率为30%),第8周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46,7%,在第16周降低至33.3%并逐渐下降;从第20周开始,感染猴的CIC浓度维持一较低的滴度和阳性率,接近于正常猴(约10%)。【结论】CIC在SIV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并升高,但其后伴随着循环中病毒的减少,CIC也逐渐下降。CIC的形成可能无益于控制病毒复制和引导抗病毒免疫,并可能参与了SIV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慢性感染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在先前已建立了模拟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感染猴和中、晚期猴艾滋病(SAIDS)模型的基础上,再摸索建立SIV慢性感染猴模型,以期为抗区滋病药物的体内药效学介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用SIVmac251感染恒河猴17只,追踪观察其临床表现,体征变化,病程进展,血浆和全血病毒症规律,淋巴细胞亚群CD4的动态等。结果:临床体征有特征性,病程较长,1年内死亡2只(  相似文献   

15.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猕猴快速进展型死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SIVmac和SIVmac251毒株感染猕猴快速进展型死亡的感染特征。方法用SIVmac和SIVmac251静脉接种,实验性感染80只恒河猴和4只食蟹猴,定期采集静脉血浆进行病毒分离测定血浆病毒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病毒抗体水平,并取淋巴组织进行常规理组织学检查。结果84只猕猴感染SIVmac和SIVmac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取材于3只SIV感染治疗猴和4只SIV艾滋病模型猴治疗前后的11份石蜡包埋淋巴结活检组织中提成基因组DNA,分别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SIV病毒基因,PCR共检出10份阳性,巢式PCR检测11价样品均阳性,而同期采样的猴外周血标本病毒分离仅3份阳性,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得到证实。实验说明,从淋巴结组织中检测SIV的病毒基因较外周血病毒分离更能真实地反映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将对全面和正确评价艾滋病药吻和疫苗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后,通常经过一段潜伏期,进展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AIDS)。非洲绿猴(African green monkeys,AGM)是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天然宿主,虽然体内的病毒水平与HIV感染者相似,但不表现出艾滋病症状。因此,探索AGM控制病毒复制和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可以很好地促进对HIV感染致病机理的认识和AIDS疫苗与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AGM在艾滋病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为艾滋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