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光荣 《中医杂志》1993,34(11):649-651
厥证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情危笃,病机复杂,变化迅速,如抢救不及时,或治不得法,每可危及生命。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厥逆之证,  相似文献   

2.
急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如不急治,则变证丛生,危及生命。笔者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及时应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3.
承气汤证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承气汤用于通下热结,为攻下峻药:用之恰当则能立杆见影,转危为安;用之不当则易伤正,加重病情,临证要谨慎施治。1 承气汤证的的辩证要点 承气汤证载于《伤寒论》,其证候表现有:“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阴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阳阴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二阳并病,太阳证  相似文献   

4.
陈德荣  戴天木 《光明中医》2010,25(4):683-684
<正>经方应用于临床,不但对多种疑难杂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对某些急症也有显著效果。兹举笔者临证应用经方辨治急症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亚急症是高血压病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指血压显著升高(≥180/120mmHg),但不伴靶器官的损害,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1])认为,本病病情危重,病因复杂,如不及把血压控制到安全水平,则可导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压亚急症目前治疗以口服降压药为主,但存在疗效不稳定、剂量不容易控制等问题.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法则的针刺疗法,是石学敏院士的重要临证经验之一,我们将之用于治疗高血压亚急症获得显著的的临床效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云:"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临证时须细审病机,知病之轻重,察病之安危,治疗时才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一般病症以君臣佐使配方应用,临证时若遇急重病人,往往单味"独行",起到四两拔千斤之功效.今举两则重病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症是指病起突然,引起患者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病理改变,若不及时抢救,则危及生命器官,维持有效功能,甚至发生死亡。针刺治疗急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开窍醒脑,镇静止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漫话食道癌     
<正> 现代医学所谓之食道癌,当属中医噎膈的范畴.而噎膈是中医内科风、劳、膨、膈四大证之一,病至晚期,缺乏治疗善策,每可危及病者生命. 食道癌之病因,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内经》曰:“一阳发病,其传为膈”,“三阴结,谓之膈”.其表现主要是饮食难下,膈咽不通,食则呃逆.主要责之脾胃,阴阳不和,膈塞不通.《医宗金鉴》曰:“三阳热结,伤津液干枯,贲幽不通,贲门不纳为噎膈……贲门干枯则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慢性并发症多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从脏腑而论,肾虚、脾虚、肝郁、肺燥、胃热皆可致病,而以脾肾为主.从肾论治消渴及其兼证自古有之:《内经》言:“肾脆,善病消渴.“……  相似文献   

10.
樊志明 《新中医》2008,40(11):91-92
经方组方精简,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临证只要方证相合、辨证得当,则效如桴鼓.笔者用之每有效验,尤以治疗疑难急症见长.兹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之“胸痹心痛”是指由于胸阳闭塞不通所致的,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证的疾病。目前研究认为: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系当今较常见并危及健康的病种。笔者举临证治案五则,以作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2.
徐珊 《中医杂志》1996,37(7):405-407
导师蒋文照教授早年师承晚清御医陈莲舫之弟子徐松全,尽得其传。医教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注重气之为病,倡言浊邪致病,匠心独具。认为浊阻气郁而病生,疏化调达则法验。兹择要论述如次。1 论治气病经验气之为病,临证极为广泛。《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蒋老甚赞此说,临证辨治,注重气分病证,喜用气分方药。他说:就气分  相似文献   

13.
不读书则无以广其见识,不临证则无以累其经验。医家之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也如此,今有人能熟背内难诸经,伤寒杂病论及金元四家之书,其为文也,连篇累牍,有条有理,论病议药,亦合古训,及处汤药多不中病何哉?岂其看书了然,临证茫然,未知决诊欤?抑亦诸方备集,莫衷一是,无所适用也欤?盖饱读医书而不能愈病者,阅历少而通常达变之道不足故也。《吕氏春秋·察今》载:“譬之若良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十大经方之一,具有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达邪之功效,临床多用于发热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但将其应用于内科急症者,相对较少。临证紧抓少阳病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病机,将小柴胡汤应用于内科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付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7-127
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时曰:“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言“拟防世急”者,以揭《伤寒论》是书不仅论一般疾病的辨证论治.更论急症之救急方法.因急症不同于一般疾病,其治稍有迨慢或失时,即有可能招致垂亡于顷刻.故势当急治.今遵《伤寒论》所述,试从补虚泻实两面浅析之,以抛砖引玉.1 泻实审察病情,笃急危重,有夺正危及性命之势,但病变的主要矛盾在邪实,故其治当急夺其实以存正.  相似文献   

16.
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设之乌梅丸,乃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笔者据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痢不止”,而在临证中,抓其主症,大胆应用乌梅丸。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管见医案》集中体现了清代新安医家陈鸿猷行医40余年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59则医案内容多涉及内外妇儿诸科危重急症,可谓医案遗珍。陈氏融会各家之学,尤宗张景岳,详审内外虚实、贵在诊脉,并重脾胃气血,善用温补。临证上悉心审辨察病机,用药独到,常以阴阳为本,依据时令进行四时辨证,择时给药。其善用甘温之品,巧用单方验方。《管见医案》是中医古籍稀有版本,其学术思想对于固本培元学说的发展具有拓展性的贡献,同时对后世医家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管见医案》辨治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金志春教授认为调经、益肾是治疗不孕症的首务。经调胎自成,孕后宜固本安胎。若病急症重,则应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的原则,及时祛邪,母子则安。临证中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重视中医补肾调经,同时衷中参西,各取其长,用药精简,并随症加减,临证时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探明病因、推断病机的重要环节,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医籍有着详细的记载,认为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诊察病证要:"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为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征失四论>指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认为问诊是:"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笔者临证时遵循审谛覃思的问诊原则,根据问诊所得致病之因,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对治疗功能性慢性疾病疗效显著.此述气痰、手痿治验2则.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人。所著《寓意草》一书,载验案六十余则,其中急症验案二十余则。其辨证分析,独具慧眼,处方用药,机圆法活,颇多创见。笔者不揣学浅,对其急症治验,作一探讨,以资启悟。一、审病机详尽入微喻氏强调:“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初不论病从何起,药以何应?”故其临证,必详审病机,探幽识微,尔后才处方药。如治沈若兹乃郎肠澼危证一案。患者因痘后食物不节,病泻,泻久脾虚,病疟,遂尔腹痛胀大。三年来服消导药无数,后服参苓白术稍效,不久复如故。喻氏首论该证病机:“病本腹胀,更兼肠澼。肠澼者,大肠之气,空洞易走,胃中传下之物,总不停留,澼出无度,腥水不臭,十中五死五生之症也。今则病势转深,又加四逆矣。暮热朝凉,一逆也;大渴引汤救急,二逆也;气喘不能仰睡,三逆也;多汗烦躁不宁,四逆也。无病人腹中之气,运转收摄,是以身体轻快,大便省约。今为久泻,遂至气散不收,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