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极晚期耳硬化症(far-advanced otosclerosis,FAO)经镫骨手术治疗后常常能有效地使用助听器,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耳硬化症手术治疗的演变与微创激光镫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方法治疗耳硬化症,提高扣,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从鼓膜-听骨链切,半规管开窗到对镫骨本身进行手术。现代的镫骨手术是以赝复物替代全部或部分切的镫骨,恢复传音功能。该方法能长期维持良好听力水平,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仍有全聋和眩晕的风险,与赝复物有关的并发症是镫骨手术失败主的最主要原因,耳硬化症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微创无赝复物镫骨成形术,即只切除镫骨前脚,于硬化灶后方横断底板,保留镫骨肌腿,使镫骨重新活动,最大程度保留了镫骨的,功能,使各种并发症进一步减少。现代激光和内窥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微创镫骨手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15例(16耳)临床确诊为晚期耳硬化症的患者在我科接受了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70.21 dB HL,平均骨导听阈38.49 dB HL,平均气骨导差(air conduction-bone conduction gap,ABG)31.72 dB H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结果 术后半年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 43.7 dB HL,平均骨导听阈28.95 dB HL,平均气骨导差14.75 dB HL,ABG≤20 dB者9耳,占比56.3%,ABG闭合≤10 dB者6耳,占比37.5%。无一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辅助技术降低了镫骨开窗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多数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实用、相对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治疗耳硬化症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5年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患者70例(76耳)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3组:镫骨全切除术30例(33耳),足板小孔开窗术24例(27耳)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16例(16耳),统计3组患者术后各频率段气骨导差闭合、骨导损失及眩晕发生率等指标,比较3种术式问的差异,同时比较镫骨撼动术5例(5耳)与镫骨提高术11例(11耳)2组手术亚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3种术式术后言语频率气骨导差闭合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镫骨撼动术与镫骨提高术无论在听力改善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术式在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足板小孔开窗术疗效最佳,其次是镫骨撼动或提高术,并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镫骨全切除术。足板小孔开窗术是治疗耳硬化症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最佳术式,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了耳硬化症的镫骨手术71例(耳)体会。其中镫骨提高术31例,镫骨部分切除术34例,镫骨全切除术6例。结果:术后随访,镫骨提高术和镫骨部分切除术具有同样稳定的近、远期听力效果。结论:认为镫骨提高术操作简便易行,前庭反应轻,应作为镫骨手术首先考虑的术式,即使镫骨撼动时足弓折断,也不影响后续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科在耳硬化症行镫骨移植术167例(192耳)中,有家族史者21例,而21例中有四组家庭经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聋.四组中为2女2男.二组女性为一母二女和一母一女;二组男性中,一男为父、叔及妹妹等4人,另一男性中为一父一子2人.说明了耳硬化症确有遗传因素,但不普遍,不像姜泗长氏报告家族史占15%和曹钰霖氏报告家族史占20%之高,也可能与我们所遇病例还不多有关,现将四组家族性耳硬化症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 2 5年里 ,治疗耳硬化所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害的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恢复中耳传导系统的功能 ,现有的许多手术操作都要切断镫骨肌 ,这就降低了中耳的保护和传导作用。 Fowler通过仅切除镫骨前脚及足板前部来保留镫骨肌 ,这种技术因耳硬化的发展使足板再固定而被淘汰。Portmann和 Claverie是通过在肌腱连接镫骨的下方切断镫骨两脚。Padovan仅行镫骨足板切除术。Cusse是在近镫骨处切断镫骨肌腱 ,再把它固定于人工镫骨上以此来保留镫骨肌。但保留镫骨肌有无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对象为 6 7例患者 ,均有传导性或混合性聋 ,并行如下检…  相似文献   

8.
镫骨型耳硬化症患者行首次镫骨手术后,在后续随访中,约10%~20%的患者可能需再次甚至多次镫骨修正术,镫骨修正术的术后效果远低于首次手术,随着修正手术次数的增加,听力改善的效果更差、手术风险更大。文章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镫骨修正术的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术中情况及手术处理、术后听力恢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激光在耳硬化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应用于医学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专业,本文主要介绍激光在耳硬化症疾病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镫骨足板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听力减退疾病。治疗耳硬化症镫骨固定所引起的传导性聋的手术已有百年历史,并且各种手术方法繁多,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4〕。1985~1995年,我院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镫骨足板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32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耳)中,男14耳,女18耳;年龄24~59岁(平均31.5岁)。耳硬化症病史为1.5~20年。术后随访1~7年。1.2手术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局麻。取耳道内后壁作弧形切口,有4耳因耳道狭窄由耳道内看不清鼓膜后缘而加用耳后切…  相似文献   

11.
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镫骨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84年 4月至 2002年 3月接受镫骨手术的鼓室硬化症患者共 125例 ( 157耳),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119例(149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语言频率气导听力(听力级,下同)增进 15dB以上或者达到应用听力水平为手术成功标准。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气导听力平均(50.7±12.1)dB,听力损失主要以低频为主。术后半年气导平均听力为 ( 25.6±15.2 )dB。半年、1年、2年、5年以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50.3%、45.8%、41.3%、34.5%。手术方式的选择:镫骨钻孔活塞术 (Teflon小柱 )术后气导听力增进较好,半年后成功率为62.5%,镫骨切除术(自体骨或者异体骨重建听骨链 )、镫骨撼动术半年后成功率分别为 43.1%和30.8%, 3种手术方式经卡方检验,前 10年各阶段气导增进均以镫骨钻孔活塞术高于镫骨切除术,镫骨撼动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0.5~18年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数据以听力阈值 30dB为标准,经Ridit分析, 5年内无明显下降 (P>0.05); 5年后下降显著 (P<0.05),说明平均气导听力随术后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程度排列分别为术后时间、镫骨周围  相似文献   

12.
鼓室硬化症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1耳鼓室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481耳均按硬化灶部位的不同清除病灶并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出院1~3个月后复查1次,以后6个月~1年随访1次,以最后1次为随访结果 (取0.5、1.0、2.0、4.0 kHz语言频率均数).结果 481耳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具有遗传倾向的耳硬化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 6个家庭 14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及追踪结果 ,根据活动型耳硬化症的病理特征 ,提出防治的可行性方案。结果  6个家庭 14例患者均经听力学和 /或手术及病理学确诊。 11例作了镫骨手术 ,其中 10例选听力损失较重侧行手术 ,1例双耳先后作手术 ,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平均提高 2 3dB。 3例未行镫骨手术 :1例未接受治疗 ;2例已建议作手术 ,现在口服硫酸软骨素的治疗中。结论 每隔 6~ 12个月对耳硬化症高发家庭的青年成员检查一次听功能是可取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对耳硬化症的防治作用应予重视。镫骨手术对临床耳硬化症有防止病情恶化和治疗耳聋的双重作用。在无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则宜配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15.
耳硬化症镫骨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分别统计术耳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骨撼动术、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骨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骨撼动术及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镫骨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骨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骨活塞术是治疗耳硬化症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鼓室硬化镫骨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于我科手术且资料完整的鼓室硬化镫骨固定病例56例(62耳),按Wielinga分型Ⅲ型40耳;Ⅳ型22耳,其中镫骨撼动术15耳(Ⅲ型12耳、Ⅳ型3耳)、全人工听骨赝复物(tatol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重建听骨链25耳(Ⅲ型16耳、Ⅳ型9耳)、自制Teflon小柱活塞型人工镫骨(Piston)重建听骨链22耳(Ⅲ型14耳、Ⅳ型8耳)。术后随访1~5年,分析患者言语频率(0.5、1、2kHz)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鼓室硬化Ⅲ型、Ⅳ型患者术前言语频率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镫骨撼动组、TORP组、Piston组术前3组病例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3组病例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年Piston组在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方面疗效优于TO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室硬化镫骨固定无论锤、砧骨固定与否,最好去除锤骨头及砧骨,予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镫骨足板造孔术是安全的,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锤骨-前庭桥接技术在治疗并发锤砧传声功能障碍的以耳硬化为主体的镫骨病变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3月78例镫骨手术中采用锤骨-前庭桥接技术的锤镫手术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步骤、术中发现及术后眩晕加以讨论,并比较手术前后的纯音测听结果。结果:6例均存在镫骨底板固定,其中2例并发可能炎症参与的锤砧、砧镫关节变形、僵硬、固定,1例并发锤砧关节周围局灶性鼓室硬化,另2例并发锤骨前上韧带固定,最后1例为手术操作意外导致锤砧关节脱位。6例术后均无明显眩晕,0.5、1.0、2.0及4.0 kHz频率范围的平均气骨导差均<10 dB,未发现4.0 kHz切迹。随访3个月~2年。结论:以锤骨-前庭桥接技术为基础的锤镫手术对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并发锤砧传声功能障碍的耳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耳硬化症初次及再次修正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瑞士卢瑟恩州立医院2002年4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耳硬化症患者,根据是初次行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primary malleostapedotomy,P-MS)或是再次手术行修正的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rivision malleostapedotomy,R-MS),将患者分为初次手术组(P-MS组)和修正手术组(R-MS组),对二者术中所见、术后听力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0例患者(73耳)纳入研究。P-MS组35例38耳,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6±10.5)岁;R-MS组35例35耳,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3±10.9)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手术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镫骨固定外,P-MS组术中所见主要为砧骨固定(50.0%,19/38),而R-MS组则为假体移位(60.0%,21/35)。500~3000 Hz和500~4000 Hz纯音听阈,R-MS组术后气骨导差(ABG)分别缩小(15.2±13.8)dB和(17.3±14.4)dB,P-MS组术后ABG分别缩小(18.1±8.2)dB和(18.3±8.5)dB,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MS组术后ABG明显大于P-MS组[500~3000 Hz:(16.1±11.8)dB比(8.5±5.7)dB;500~4000 Hz:(17.5±11.9)dB比(9.7±6.0)dB;P值均<0.05];R-MS组手术成功率(术后ABG<10 dB)显著低于P-MS组(500~3000 Hz:31.4%比65.8%,χ^2=8.606,P<0.05;500~4000 Hz:22.9%比57.9%,χ^2=9.240,P<0.05),而手术失败率(术后ABG>30 dB)显著高于P-MS组(500~3000 Hz和500~4000 HZ均为11.4%比0,χ^2值均=3.280,P值均<0.05)。两组各有3耳术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平均骨导听阈升高>10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3000 Hz和500~4000 Hz均为8.6%比7.9%,χ^2值均=0.011,P值均>0.05)。R-MS组初次修正手术(R-MS1)后ABG小于20 dB的比例为80.0%(20/25),而二次修正手术(R-MS2)后该比例为37.5%(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与初次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相比,再次修正手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并没有增加,而且仍能明显提高听力,但效果较初次手术差,失败风险高。二次修正手术效果欠佳,手术需谨慎,可以考虑助听器或其他听觉植入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