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3年3月起,一些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证实验室用第三代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3)取代了RIBA-2。本研究旨在利用HCV-R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确证的血标本,在常规条件下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及NS4区合成肽键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分型。测定抗-HCV阳性者再测其血清型。对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特异性引物的分型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结果表明,70例供血者中HCV RNA阳性为30%,抗-HCV阳性率68.6%,其中血清分型阳性率为72.9%。血清Ⅰ型与基因Ⅱ(1b)型相对应;血清2型与基因Ⅲ(2a)型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一种新的4种重组抗原的免疫印迹试验(4-RIBA)检测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100 ELISA阳性的献直员及受血者1984~1986年贮存的血清标本,并将其结果与这些献血员和受血者1990年的新鲜血浆所作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4-RIBA与PCR是一致的,可作为一种候选的确证试验,以区别感染性和非感  相似文献   

4.
已有报道指出第三代酶免疫试验(EIA)在检测血清阳转时抗-HIV-1中的价值,而蛋白印迹试验(WB)的敏感性差。本文对WB作为HIV-1感染确证试验的可信性提出了进一步怀疑。作者随访了27例患者血清阳转的时间,从其中8例有症状的患者中获得第一批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与HCV核心区基因重组,为进一步表达蛋白打基础。方法:首先从1例HCV感染者血清中用反转录-PCR法获得全长的核心区基因并测序,继而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并使之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然后将核心区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构建重组体。结果:HCV核心区基因为HCV型,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并使之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分子量为22KD,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8.7%。然后将核心区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构建了pCDNAHCVc191和pCD-NAHCVc-hIL2两种重组体。结论:pCDNAHCVc191和pCDNAHCVc-hIL2两种重组体,尤其后者是核心区基因与人白介素-2基因融合,可引发更好的基因免疫效果。上述工作奠定了整个HCV基因免疫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54例ALT〉1.5倍正常值上限(ULN)抗HCV阳性患者血清。(2)54例患者血清分别作HCVcAg检测(EIA法)和HCV—RNA检测(PCR荧光定量法)。(3)比较HCVcAg的检测结果与HCV—RNA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54例患者HCVcAg检测阳性21例(38.9%),HCV—RNA检测阳性31例(57.4%),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CVcAg与HCV—RNA同时阳性19例,HCVcAg阳性而HCV—RNA阴性2例,HCVcAg阴性而HCV—RNA阳性12例.HCVcAg阳性与HCV—RNA阳性符合率达90.5%(19/21)。结论:(1)用EIA法检测HCVcAg和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CV—RNA.二者有相当高的符合率,故前者亦可作为HCV感染的确证试验。(2)用EIA法检测HCVcAg诊断HCV感染值得作为现有方法的补充,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其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更适合于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第三代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3.0)的不确定结果被制造商解释为只发现了被检测的4种抗体(c100、c22、c33c、NS5)中的1种。为了确定在医院中用RIBA3.0连续测定病人抗-HCV时不确定结果的发生率,评价这种情况对于病毒复制、肝病及HCV感染危险因素的意义,以及进一步了解这种特殊兔疫应答的机理,作者在一家医院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作者建立了一种自动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逆转录PCR法。其原理是用两个类似模板,即病毒基因组与一个已知量的模拟靶序列RNA(下称摹版)的协同扩增,并用地高辛标记三磷酸脱氧尿苷(dUTP)。扩增后产物用两个分别与上述模板互补的生物素捕获探针进行测定。主要材料为:(1)引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择了98例临床诊断或疑为病毒性肝病患者,其中8例急性肝炎、54例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12例肝细胞癌。采血,提取血清RNA后进行逆转录和cDAN扩增。预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大小为154和412个碱基对,分别相应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5’端非编码区(5’NC)和非结构蛋白3区(NS3)。经琼脂糖凝胶分离后将扩增产物转移至尼龙膜上进行DNA斑点杂交。这种多靶半套式PCR(M-PCR)可同时扩增和检测HCV不同的基因区。 经检测,98份样本中有40分RNA阳性,154和412碱基对的两条。cDNA带经溴乙锭处理后在紫外光下清晰可见。其中,28份既可检出源于5’NC也可检出源于NS3的带。用单靶半套式PCR(S-PCR)也得到相同结果。另外12份样本用M-PCR和S-PCR检测,只能检出源于5’NC的带,用M-PCR判为阴性的10份样本用S-PCR检测亦为阴性。这些结果表明,源于5’NC的引物敏感度和/或特异度高于来自NS3的引物,在98份样本中有56份抗HCV(C100-3)抗体阳性,其中30份  相似文献   

10.
多肽研究XIX: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有显著的异源性和高度的可变性。其中E2HV(高变区)认为是宿主识别HCV,并且产生免疫压力的靶目标之一。文中设计并合成了三段多肽抗原P2,P9和P10。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1)HCV宿主体内存在抗-E2HV抗体,但这种抗体是非中和性的,或者是抗体滴度太低。不足以中和HC病毒抗原;(2)同一基因型的HCV抗-E2HV抗体有某种共同的结构特点,从而使某一HCV病毒株E2HV抗原能够与其它病毒株抗-E2HV抗体反应,大约有30%的代表性;(3)丙型肝炎病毒E2HV区里碳端398~412多肽片段可以引起动物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分析第3、4代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试剂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份无偿献血者中经过第3、4代ELISA试剂检测后至少1种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并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进行验证检测。分析HCV ELISA试剂检测结果 ,对比假阳性与真阳性标本的S/CO值,分析假阳性标本的RIBA条带。结果 150份标本中, 2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125份, 1种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25份,其中第3代ELISA试剂检测结果阳性150份,第4代ELISA试剂检测结果阳性125份。125份2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样本经过RIBA验证,确定阳性样本120份,阳性率为96%;20份第3代ELISA试剂单独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经RIBA验证,确定阳性1份,阳性率为5%(1/20);5份第4代ELISA试剂单独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经RIBA验证,确定阳性2份,阳性率为40%(2/5)。说明2种ELISA试剂对HCV检测均为阳性的检测准确率较高。150份标本经RIBA验证,假阳性标本25份,真阳性标本125份。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患者49例分为两组,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43例(87.76%),非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6例(12.24%)。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VRNA、AL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因芯片法可以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丙型肝炎检测的患者264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抗HCV抗体进行检测,判定阳性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45例,阴性26111例,检出率为1.30%;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50例,阴性26106例,检出率为1.3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共同检出阳性样本344例,ELISA法检测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阴性为1例,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而ELISA法检测阴性的有6例。结论相对于ELISA法,化学发光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规用于诊断和筛选血清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虽对HBV和HCV检测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却不能直接表明病原因子存在与否,所以作者采用敏感而特异的两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同时扩增和检测血样中特异性HBV和HCV基因序列,直接鉴定感染因子。  相似文献   

15.
最近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病例的分析提示,病毒核壳(C)、非结构蛋白3(NS3)和包膜糖蛋白E1和/或E2在控制该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可能有作用。作者运用DNA免疫接种研究了注射编码C区和E2区的DNA诱导的免疫应答。采用pCMVβ(Clontech)或pCI(Promega)载体构建的非嵌合体载体分别带有C区和E2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作用。方法 190份血液筛查阴性标本及190份质控血液标本,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对HC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结果 Chiron RIBA确认试剂检测127份HCV抗体阳性标本中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显示阳性126份,1份阴性,敏感性为99.21%。结论 HCV抗体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国内大多数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室开始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检测不多,一是核糖核酸(RNA)在裂解提取时操作较繁琐,容易降解,二是HCV的感染患者相对乙型肝炎较少,三是HCV含量低,需要高敏感度和准确率。本文应用2种HCVRNA裂解提取的方法:柱提取法和二氧化硅吸附法,对抗-HCV阳性的血清处理,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研究。方法血液筛查阴性标本450份。质控标本459份,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了解双抗原夹心法敏感性。结果对269份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有3份标本未检出。敏感性较高98.84%。结论双抗原夹心法不需要稀释血清产品,不受类风湿因子等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同时检出血清中各类抗体,特别是IgM类抗体,因此可以缩短从病毒感染到用ELISA法检出抗体之间的“窗口期”,缩短检测时间,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将两种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血清学分型法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分型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选择基因型为1、2和3型的抗-HCV阳性患者75例,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院采集的400份血液筛查阴性标本,以及400份质控标本,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200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检测,其中有2份标本,没有检出.通过ChironRIBA确认试剂检测2份样本,结果显示都为阳性.敏感性较高,敏感度达到99.0%.结论 使用双抗原夹心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对所检测样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能以后会用于临床血液样本的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