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ICU脓毒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接受利奈唑胺治疗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病原学监测情况。[结果]60例脓毒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46/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75%(24/32),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83.33%(10/12),屎肠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71.43%(10/14),粪肠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83.33%(5/6),人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4/4),耳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微球菌属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ICU重症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赵伟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18-118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按照随机抽签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进行治疗,用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一个阶段的治疗后,统计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6%(25/31),真菌感染清除率为70.9%(22/31),5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30/31),真菌感染清除率为90.3%(28/31),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它可有效清除人体真菌、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L-AmB)对外科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L-AmB1m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6.9%,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小剂量的L-AmB1mg/(kg.d)应用于外科ICU 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32例重症患者。32例患者中确诊IFI 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6例,热带念珠菌感染3例,近平滑念珠菌1例);临床诊断IFI 12例(白色念珠菌7例,热带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曲霉菌1例);疑似IFI 10例,病原菌不确定。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4例,进步5例,无效4例,死亡3例。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危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42例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MRSA感染患者治愈28例,显效5例,进步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78.57%(33/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ICU MRSA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79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真菌学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抗真菌的疗效。结果:13例(16.5%)患者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40例(50.6%)患者有侵入性操作史,61例 (77.2 %)使用过1~6种广谱抗生素。73例(92.4%)患者有发热,96.2%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感染部位以肺部(31.6%)、肠道(26.2%)和口腔(14%)多见。70.9%患者可查到真菌,以白色念珠菌(40.9%)和曲霉菌(21.1%)为主。40%真菌性肺炎患者肺部CT可表现相对特异性的晕轮征和新月征。伏立康唑治疗IFI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康唑(71.4% vs. 39.0%,P<0.05)。伏立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12例,有效8例,死亡4例,有效率66.7%。结论:大多数CSH患者并发IFI有高危因素。感染部位以肺部和肠道常见,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伏立康唑的疗效好于氟康唑,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外科重症治疗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外科重症治疗病房(S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SICU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743例患者真菌感染相关的资料,其中住ICU时间≥48 h的271例患者常规进行了真菌学检查.结果 诊断为院内IFI患者共75例,感染率2.00%(75/3743),真菌血症发生率0.27%(10/3743),死亡37例,病死率49.33%(37/75).各年感染率比较P=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2007年及2008年升高,与以往各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5例患者中34例为泌尿道感染,37例为肺部感染,10例发现真菌血症,1 例为导管相关真菌感染,2 例为腹腔感染,2 例为胆道感染.11 例患者有2个部位发生真菌感染.检出致病真菌86株,其中白念珠菌40株(46.51%),光滑念珠菌19株(22.09%),热带念珠菌12株(13.95%),近平滑念珠菌7株(8.14%),克柔念珠菌3株(3.49%),毛霉菌4株(4.65%),曲霉菌1株(1.16%).机械通气时间≥3 d、合并细菌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是患者发生IFI的高危因素,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能有保护作用.结论 我院SICU患者总体IFI发病率较低,真菌血症发生率较低;发生IFI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和泌尿道,致病真菌主要为念珠菌;机械通气、合并细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是SICU患者发生IF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室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各类基础疾病患者中出现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42例,均给予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1 200 mg/d静脉滴注,治疗14 d。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细菌清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治愈13例(31.0%),显效21例(50.0%),进步5例(11.9%),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8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为100.0%(16/1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为100.0%(4/4),屎肠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为83.3%(5/6),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为88.9%(8/9)。本组患者治疗中出现腹泻2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少2例,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重症监护室阳性球菌感染,可有效缓解感染症状,清除病菌,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IFI患者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10例。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72.2%,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改为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60%;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开始治疗至停药后7 d内患者的生存率为94.4%;治疗期间的退热率100%,平均退热时间4.5 d;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到100%。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结论伏立康唑针剂能高效、安全的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  相似文献   

10.
当前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 趋势,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 患者IFI 发 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感染的8%~15%[2]。IFI 的 发生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患者 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IFI 的死亡率较高,即使能 幸存者其生活质量亦受到明显影响。本文通过对我 院ICU 近年来诊断IFI 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 分析,探讨ICU真菌感染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含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5-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L-OPH135mg/m2ivgttD1,5-Fu350mg/m2ivgttD2-6,CF100mg/m2D2-6,21d为1周期。结果全组患者获得CR4例,PR12例,NC10例,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53.3%;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0-II°,80%患者出现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结论该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洛新治疗BPH伴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PH伴CP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mg/d)和坦洛新(0.2mg/d)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结果]治疗后IPSS平均降低27.8%,最大尿流率平均升高37.0%,残余尿量平均减少39.4%,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18.4%,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平均减少38.9%。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60.0%,其中前列腺体积≥40ml组和<40ml组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分别为70.8%及43.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洛新可有效治疗伴CP的BPH患者,对前列腺体积较大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组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选择门诊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A组75例,给予恩替卡韦(ETV)0.5 mg,口服1次/d;B组7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ADV) 10 mg及拉米夫定(LAM) 100 mg,口服1次/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采用最小成本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三氧化二砷(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ATO 10 mg/d每周5 d × 4周或连续20 d为1疗程,化疗为常规剂量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3+7”方案。【结果】 54例初治APL患者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男29例,女25例,中位年龄31岁,ATO和化疗巩固中位疗程数各4(2 ~ 8)个,ATO总剂量中位数15.1(5.9 ~ 34.8)mg/kgATO巩固治疗结束阶段常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不增加细菌感染率,其它毒副作用轻微可逆巩固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所有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获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9(12 ~ 91)个月,复发2例,其CR期分别为25和46个月;3年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累积复发风险分别为(97.7 ± 2.3) %、(93.4 ± 4.7) % 和(2.4 ± 2.3)%、(6.8 ± 4.7) %,其中CR > 5年17例(占31%)、> 3年29例(占54%),无ATO慢性蓄积中毒和继发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病初WBCHbPLTLDH值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以及诱导治疗方案中维甲酸是否联合ATO与LFS均无显著相关(P > 0.05)。【结论】 初治APL缓解后采用ATO联合常规化疗安全有效,可获得更高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王会斌 《湖南医学》2014,(10):1967-1969
【目的】对比研究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组(双镜组)和仅作LC手术的对照组,每组4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双镜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感染、胆漏、胆囊结石复发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双镜组的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双镜术式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与LC术式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怀疑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患者给予卡泊芬净治疗,第1天70mg静脉滴注,第2天起50mg静脉滴注;B组20例患者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3mg/(k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66.7%US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P〉0.05),但A组肾毒性、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X^2=4.37、4.37,均P〈0.05)。结论卡泊芬净用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较好,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240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的动态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间收治的6 347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 347例肿瘤患者中有24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78%;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依次为化疗科、放疗科和综合科,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真菌、G-菌和G 菌;抗肿瘤治疗及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是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感染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抗肿瘤治疗使机体生理屏障受损,导致医院感染高度易感。  相似文献   

19.
朱青山  刘基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28-2829,2833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多西他赛37.5mg/m^2静滴第1、8天;顺铂75.0mg/m^2静滴第1-3天分次给予。每3周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有效率(CR+PR)52.5%。全组共化疗152周期,无化疗相关死亡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Ⅲ-Ⅳ度呕吐12.5%,Ⅲ-Ⅳ度腹泻5.0%,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7.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