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7年,利用拇短伸肌腱直接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临床应用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45岁;左手7例,右手5例。均为腕部陈旧性切割伤及挤压伤导致正中神经损伤。1.2手术方法在拇指掌指关节背侧作一横形切口,显露拇短伸肌止点。在腕背桡侧切口中显露游离拇短伸肌腱,直至拇指基底桡背侧止点处。前臂远端“S”形切口切断掌长肌腱远端。通过腕掌侧皮下隧道,将己游离的拇短伸肌腱前移至掌侧。于腕部应用掌长肌腱远端重建滑车。此时肌腱的近、远端在大鱼际肌掌侧,成斜直形走向。…  相似文献   

4.
尺侧腕伸肌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4例因正中神经毁损无缝合条件行急症手术;8例正中神经缝合后形成神经瘤,瘢痕粘连,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外展功能丧失;6例断腕再植后拇指功能恢复较差;2例正中神经的腕横支和鱼际肌挫灭伤,外展肌腱毁损,急症重建。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掌背侧取“S”切口,分离出尺侧腕伸肌,从止点处切断,分离至尺骨茎突处,做皮下隧道,转向掌侧,斜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肌腹长度为[(85.67 ± 1.67) mm, ± s,下同],肌腱长(102.41 ±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13.76 ± 0.40) mm,宽度为(6.18 ± 0.16) mm,高度为(4.11 ± 0.18) mm.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结论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长度、肌力足够,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方法 1992年7月-2002年1月,对46例正中神经损伤晚期致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进行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率均达100%,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结论 拇短屈肌移位适用于手部正中神经损伤晚期的患者重建拇对掌功能,尤其适用于支配拇短屈肌深头的尺神经完好的患者。此方法手术损伤小,只需一个小切口;因不需游离肌腱移植,故不会影响手部其它功能;术后只需将拇指固定在对掌位置,不需将其它关节屈曲固定,因此其它手指及腕部的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7.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9月以来,我们对骨间背神经损伤(旋后肌以下)晚期患者9例,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20只尸体手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证实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的起点有约1/2相互重叠,两个肌腹近端有约1/3相互重叠,拇短屈肌主要止于近节指骨基底掌侧,拇短展肌止点以掌指关节桡侧为主。拇短屈肌受尺神经深支支配率为100%。将拇短屈肌的止点向桡侧移位,使两肌纵轴作用力的夹角增加7°~9°,有利于拇短屈肌的对掌功能。临床应用8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功能均为优。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不用另取肌腱移植,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带拇短伸肌的足背游离复合皮瓣并做吻接神经的移植,为2例大鱼际外伤性挛缩的病人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手术后获良好的功能重建。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并讨论了采用该术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拇短伸肌直接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用解剖学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利用拇短伸肌直接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临床使用36例,全部获得较好疗效。该术式具有动力腱位置恒定,变异少;手术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等优点。国内尚未见报道,故提供同道们参考。一、解剖学基础通过对20只前臂手标本的测量,发现拇短伸肌肌腹长度为7.0±0.7cm,肌腱长度为11.5±1.0cm(x±s,上同),其止点均位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背侧,未发现变异。为进一步研究该腱止点的异常率,随机调查2000只正常手,发现肌腱缺如率为0.2%(4/2000)。继之,在…  相似文献   

11.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手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或拇短展肌、大鱼际肌毁损,造成拇指对掌功能丧失,需要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们将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或尺侧伸腕肌腱移位加掌长肌移植,将肌腱止点前  相似文献   

13.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桥接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拇长伸肌腱陈旧损伤的功能重建,临床常采取掌长肌腱、尺侧屈腕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的移位或者游离肌腱移植。本例患者拇长伸肌腱系陈旧性的闭合断裂,拇长伸肌腱断端缺损较多;使用在止点处撕裂的桡侧伸腕长肌腱移位来桥接修复拇长伸的断裂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伸腕、伸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患者6例,通过利用前臂屈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1],均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32岁。伤情:桡神经不可逆性损伤5例,前臂背侧绞扎伤术后伤口感  相似文献   

15.
以拇外在肌为动力源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作为动力源可利用的拇外在肌较多,临床上可依手术适应证选用。我们采用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肌的Iittler和Coldner法等,对16例患者做了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6~60岁,病程3~36  相似文献   

16.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78年8月~2003年3月以食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46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16~51岁,平均36岁.外伤陈旧性断裂24例,继发性断裂22例.病程2天~5个月,平均74天. 结果 41例获7个月~23年随访,平均9年3个月.术后拇指抬高丢失0~2.2 cm,平均1.8 cm;拇指屈曲丢失0~3 cm,平均1.6 cm;食指均能单独背伸,背伸丢失0~8度,平均5度.按SEEM评分标准:优2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达95%. 结论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采用SEEM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采用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动力肌,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3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优6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在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中,将小指固有伸肌腱作为动力肌,手术方式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19.
拇短屈肌为动力重建拇外展功能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0具新鲜尸体的上肢20支(右12支,左8支)。研究以拇短屈肌为动力重建拇外展功能在正中神经损伤晚期治疗中的可行性。从解剖、神经支配及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从理论及实验研究中证明了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在诸方面的相关性及可行性。从而找到了一种较传统治疗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新方法。为治疗正中神经损伤晚期拇外展功能丧失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经过检索)。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未经早期修复 ,或修复术后功能恢复不良 ,易导致手内在肌瘫痪而出现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爪形指畸形。爪形指畸形已有很多手术方式可进行矫正。对于拇指对掌功能重建也有很多方法进行功能重建 ,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我科于 2 0 0 0年 5月收治 1例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 ,采用小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7岁。右前臂腕上平面被刀砍伤 1 0年 ,手指功能障碍于 2 0 0 0年 5月入院。检查发现右腕横纹近端 2 cm处有横形伤口瘢痕 ,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 ,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