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锡渊 《放射学实践》2007,22(9):931-9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病理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且CT检查已有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254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4例中:①淋巴结转移123例(48.42%),胸膜转移81例(31.88%),肺内转移55例(21.65%),胸壁转移14例(5.51%);②直接侵犯:纵隔51例(20.69%),胸壁21例(8.22%),心包心脏9例(3.54%).CT诊断肺内、胸壁转移和纵膈、胸壁、心包心脏直接侵犯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均较高,而诊断淋巴结、胸膜转移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最多见的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胸膜转移和肺内转移.CT可以综合评价原发性肺癌的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情况,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新TNM和肺癌分期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问题和肿瘤侵犯胸膜胸壁以及纵隔的CT、MRI所见,比较了胸部CT和MRI检查在术前肺癌分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纵隔和肺门肿块的CT导向穿刺活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CT导向纵隔和肺门肿块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98-0 4~ 2 0 0 1-12经CT导向穿刺活检的 34例纵隔和肺门肿块病例。纵隔和纵隔旁肿块 19例 ,纵隔内上腔静脉旁和隆突下淋巴结 7例 ,肺门肿块 8例 ,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和肺门肿块病例纤支镜检查均为阴性。CT定位后以 18~ 2 0G切割针及抽吸针从前 ( 19例 )或后 ( 15例 )胸壁避开重要脏器进针 ,穿刺次数 1~ 3次作组织学或加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  32例明确诊断 ,阳性率 94%。 4/34例 ( 12 % )有少量气胸 ,均自行吸收 ,2 /34例 ( 6% )肺内少量出血。本组纤支镜阴性的肺门和近纵隔肺癌以小细胞肺癌为主 ( 11/15 )。结论 CT导向穿刺活检对于纵隔和纤支镜检查阴性的肺门肿块有重要价值 ,安全可靠 ,胸腺部位抽吸活检有利于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73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MRI 表现。将肺癌的形态特点,肺癌侵犯纵隔、胸膜及胸壁的MRI 表现,肺癌侵犯支气管以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等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肺癌在MRI 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肺癌在T_1W 或ECG-G-MRI 上呈中等信号,与肌肉组织MR 信号相似,大多为均质性;在T_2W 上多呈不均匀高信号。肺癌病灶可有坏死、液化、空洞或出血等改变。MRI 对肺癌侵犯支气管、侵犯胸膜或胸壁、侵犯纵隔内器官及伴发胸水等征象的显示非常有效,当发现伴有上述征象时可强烈支持肺癌的诊断。MRI 上很易发现肺门及纵隔内肿大淋巴结,极易与纵隔肺门之血管影鉴别。  相似文献   

7.
CT的介入,使肺癌的胸膜、胸壁浸润程度、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转移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可使肺癌放疗的靶体积更正确;使肿痛及其周围器官,如脊髓、心脏等剂量分布正确合理;并可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 选取69例经气管镜、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治疗证实的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7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结果 中心型肺癌患者17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1.29%);淋巴瘤患者11例,易受累部位中纵隔及前纵隔(共计73.34%);淋巴结核患者15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3.39%);结节病患者21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81.98%)。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位置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7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肺癌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淋巴瘤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大致均匀强化;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之间的淋巴结强化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16.215,P=0.24...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病理证实的73例肺癌CT检查所见。50例中央型肺癌CT征象类同平片及体层者但CT评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独到之处。重视支气腔狭窄征及细致的肺门分析是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关键。2例纵隔型肺癌实为周围型鳞癌侵犯纵隔,CT所见优于常规照片。1例周围型腺癌显示成纤维效应、胸膜皱缩,间隔静脉聚集。周围型鳞癌多为分叶状块及短毛刺,1例为巨囊状。肺泡癌CT所见不优于平片。虽然本组总的诊断正确率为98.6%,但CT不能取代针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6例NSCLC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计算纵隔淋巴结的双期能谱参数[如碘基值(IC)、水基值(WC)等],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性,与病理结果进行一一对应,并与淋巴结短轴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纵隔淋巴结110枚,其中转移57枚,良性...  相似文献   

11.
肺癌的MRI     
作者对47例肺癌MRI诊断价值与CT作了对比研究,其中鳞癌18例;腺癌11例,小细胞癌7例,中乃至大细胞癌6例及未分化癌5例。作者见到47例肺癌临床分期上MRI与CT相仿,对肿瘤进展范围的诊断优于CT,对肺癌诊断上CT与MRI价值相同。T_1加权象上肺癌呈中等信号强度,肺实质呈低信号,纵隔脂肪组织为高信号,三者间易于区别。对肺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CT与MRI具有相同诊断价值。MRI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呈中等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的纵隔脂肪组织易于鉴别。对肺  相似文献   

12.
纵隔淋巴瘤X线诊断(附70例)高瑞仙纵隔淋巴瘤易发生肺门淋巴结浸润和肺内浸润,故其X线诊断易同肺门淋巴结结核、纵隔其他病变和肺癌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混淆。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我院1974~1994间经浅表淋巴结活检证实,临床和X线资料完整者70例...  相似文献   

13.
郑传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1):1663-166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上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方法 对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 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核22例,转移性淋巴结癌12例,淋巴瘤6例,结节病7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2例.结论 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CT测量纵隔淋巴结碘浓度(IC)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83枚(肺癌转移淋巴结20枚,阴性淋巴结63枚).所有患者术前于对比剂注射后30s行双能CT扫描,测量各患者纵隔淋巴结及主动脉的碘浓度,同时测量纵隔淋巴结短径。淋巴结碘浓度测量结果由主动脉相应数值进行标准化,计算纵隔淋巴结碘浓度的ROC曲线,得到鉴别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NIC,对纵隔淋巴结短径及碘浓度与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短径及标准化后的碘浓度淋巴结转移组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鉴别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NIC浓度为0.13352mg/dL,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75.0%、73.0%、46.9%、90.2%和73.5%。而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1cm为标准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50.0%、85.9%、83.3%、85.9%和85.5%。结合两种诊断标准,通过平行试验可将敏感度提高到87.5%;而通过序列试验则使诊断的特异度达96.2%。结论:双能CT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性肺癌淋巴结的分期及鉴别诊断;通过淋巴结短径与淋巴结碘浓度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极大提高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第三代CT 装置能连续进行短于5秒扫描;由于计算机软件改进而可行靶扫描,使局部结构显示更为清楚;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联合自动进床共同构成“动态床动扫描(dynamic incremen-tal scan)”根据这些条件,有可能评价肺癌中CT 的诊断价值,现就纵隔、肺门检查予以说明。关于纵隔淋巴结,包括Rouviere 最早描述,已提倡了种种分类及命名法,但未完全统一。有关纵隔淋巴结CT 解剖,很早就进行了研究。为了方便,高岛等在横断CT 上设计了编号图。各个淋巴结群严格划分是困难的,各区内常常难以决定某些淋巴  相似文献   

16.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的系统性疾病。病理特点为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炎,可累及淋巴结、肺、肝脏、脾脏、心脏、肾脏、眼、胸膜、心包膜、涎腺、胃肠道、骨、骨髓、皮肤及肌肉等多脏器,其中最常累及部位为淋巴结和肺。典型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为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或不伴有肺侵犯。不典型的、多系统累及的结节病在临床影像诊断中常常与其他多系统受累疾病难于鉴别。笔者选取2例18 F-FDG PET/CT显像中不易于与恶性淋巴瘤、肺癌伴多发转移相鉴别的多系统累及结节病,从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总结分析诊断思路,为临床工作中得出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肺癌临床分析:CT和MRI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在介绍新TNM和肺癌分期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问题和肿瘤侵犯胸膜胸壁以及纵隔的CT、MRI所见,比较了胸部CT和MRI检查在术前肺癌分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中央型肺癌 (CLC)肺门及纵隔血管侵犯的准确度 ,并评价横断面图像及其 4种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例临床确诊及 2 1例疑诊的CLC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 ,并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表面遮盖显示 (SSD)、容积再现 (VR)技术对肺门、纵隔血管及肿瘤进行图像后处理。根据横断面图像和不同的重组图像分别评价CLC对肺门、纵隔血管侵犯的程度。其中 12例行手术患者 ,以术中观察结果为参照标准。结果 :3 8例CLC中 ,血管未侵及 5例 ,Ⅰ~Ⅲ级分别为 8、12和 13例 ;12例有术中观察结果者 ,横断面CT判断肺门、纵隔血管侵犯的符合率为 83 .3 % ,MSCTA的符合率为 10 0 % ,两组间经 χ2 检验 ,χ2 =7.15 ,P <0 .0 1。结论 :MSCTA能比较准确地显示CLC肺门、纵隔血管侵犯的程度与范围 ;MPR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SSD对显示肿瘤与受累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能谱CT是一种具有能谱成像功能的MSCT,通过其特有的能谱扫描及技术特征,可得到病灶的能谱分析图及能谱曲线,开创了多参数、定量分析的新型成像模式,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具有研究价值。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及累及的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金标准是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但其为有创检查。能谱CT通过对能谱曲线及物质定量分析,显著提高对肺癌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必将成为诊断与评估肺内肿块及其病理类型的重要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CT导向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纵隔淋巴结经皮针吸活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1992-10~1998-09期间随机选择142例临床疑为原发性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增大(直径≥10mm)的病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针进行185次针刺活检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经手术(98例)、尸检(6例)与1年以上随访(25例)证实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100%.结论CT导向经皮针刺纵隔淋巴结活检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与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