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5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4例,依据有无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32例和无心肌损害组42例,分别检测比较2组患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分析胆红素与心肌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结果心肌损害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心肌损害组心率异常8例(25.00%),T波异常6例(18.75%),ST-T波异常12例(37.50%),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的2例(4.76%)、1例(2.38%)、3例(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各项指标(AST、LDH、CK-MB及高切变全血黏度值、低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方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于入院次日晨起空腹抽股静脉血2ml送检测心肌酶谱,专业人员检测心电图。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肌酶谱(CK、CK—MB、AST、LDH、HBDH)活性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电图异常3例.对照组2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治疗黄疸时应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注意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陈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944-9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4.
陈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44-944,96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5.
祝润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90-59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方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于入院次日晨起空腹抽股静脉血2ml送检测心肌酶谱,专业人员检测心电图。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肌酶谱(CK、CK-MB、AST、LDH、HBDH)活性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电图异常3例,对照组2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治疗黄疸时应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注意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受损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厚凤 《华夏医学》2009,22(4):664-66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对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而且胆红素浓度越高心肌损害就越重,但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组60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60例,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作肝功能、心肌酶谱(CK、CK-MB、LDH、AST)检测。结果: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发生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检测有助于发现其心肌损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笔者对2007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对82例无明确病因的高胆(简称单纯性高胆)检测CK-MB、血流变,观察组(CK-MB升高)61例采用退黄、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等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变值;对照组(CK-MB正常)21例仅给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低切变和高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K-MB、血流变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单纯性高胆多合并CK-MB升高,提示心肌损害,与高浓度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血循环中引起血黏度增高、血流变异常、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胆红素血症和40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血胆红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轻度组发病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轻度组恢复期cTn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发病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恢复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发病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恢复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对新生儿心肌功能有暂时性损害。联合测定cTnⅠ、CK-MB水平可以监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听力损害关系。方法 采用 Celesta 503耳声发射仪(美国产)对43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和40例为同期住院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观察组中有8例听力异常,(x~2=6.24,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听力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8例无明确病因的高胆(简称单纯高胆)进行血流变学心肌酶的检测。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异常组)和对照组(心肌酶正常组),观察血流变学变化。同时观察组于治疗前后再对比血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变改变表现为低切变和高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随着胆红素下降同时心肌酶和血流变值也恢复正常,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高胆可以导致心肌损害,而且胆红素浓度越高心肌损害就越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受损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丽莉 《重庆医学》2006,35(3):285-285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危重病,但并发心肌损害目前报道很少。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本文作者所在科室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心肌酶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组)及生理性黄疸2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心肌损伤的原因.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6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心肌酶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患儿心肌细胞受损,应早期、及时治疗,以避免和减少对患儿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叶海燕  闫军 《重庆医学》2009,38(24):3191-319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病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当血清胆红素高于一定值时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核黄疸,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等后遗症.本科2004年2月至2009年1月对25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心肌酶进行测定,以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及其他组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现象之一。当血清胆红素 (SB)值超过一定界限时 ,有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作为判断黄疸程度的标准 ,但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 ,不易进行动态观察。笔者检测新生儿脐血的胆红素浓度 ,观察其生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旨在依据新生儿脐血胆红素的含量高低 ,预测其生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SB≥ 2 0 4 μmol/L)的可能性 ,从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5 11例 ,其…  相似文献   

18.
孙丹  钱同  田礼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00-801,804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并检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生化、血常规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钠、血氯、血钙、pH和碱剩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显著性降低, 但同时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糖等血液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故术中、术后应及时检测生化和血常规, 以防电解质紊乱和出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