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吸虫的软体动物的病理反应特征常常是不产卵或产卵减少。作者研究了吡喹酮对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光滑双脐螺生殖力的恢复作用和它对螺内子胞蚴和发育尾蚴的作用。实验用在实验室饲养的光滑双脐螺成螺(壳直径10~13mm)和在MF1小鼠内保种的曼氏血吸虫作为材料。先将成螺(壳直径10~11mm)感染曼氏血吸虫,感染后6周即  相似文献   

2.
人工湖等水利工程可能成为淡水螺的孳生地 ,增加人类及动物感染血吸虫的机会。作者在人工湖周围地区藁杆双脐螺的发生和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藁杆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毛蚴的敏感性。根据最近两年来螺的种群研究结果 ,选择湖区周围曼氏血吸虫病主要流行的地区进行调查。实验所需的 1 9个藁杆双脐螺种群中 ,大部分在流行区获得 ,另外两个对照种群来自于其它地区。螺分别暴露于 5个曼氏血吸虫毛蚴 (从 3株曼氏血吸虫分离获得 ,分别为CM、EC和PB株 )。观察感染的阳性率和尾蚴前期发育时间。暴露 6 0d后 ,尾蚴未逸出但仍然存活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弄清阿曼南方地区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其媒介螺,作者在阿曼西南部佐法尔省的6个地区进行了现场调查。在取样的16个调查点中有15个点水体中都发现有密度不等的阿拉伯双脐螺(Biomphalaria arabica)。经实验观察,其中13个点的螺均有曼氏血吸虫尾蚴逸出,另2个点的螺逸出的为非血吸虫尾蚴。用自一个最大水体取得的78只阿拉伯双脐螺进行实  相似文献   

4.
在巴西,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有B.tenagophila、藁杆双脐螺、光滑双脐螺三种双脐螺。本文比较研究了这三种螺的毛蚴感染水平及每天的尾蚴逸出数。 用实验室饲养的长度分别为8—10mm、8—10mm、4—7mm的上述三种双脐螺,进行曼氏血吸虫发育的比较研究。每种螺200只,  相似文献   

5.
作者 ( 1 998)研究发现外源性葡萄糖能提高棘口吸虫属 Echinostoma trivolis尾蚴的存活率 ,本次实验以类似的方法测试葡萄糖对曼氏血吸虫尾蚴存活率与感染率的影响。取具 2 4孔反应板 ,其中 1 2孔每孔注入 0 .5ml人工矿泉水 ( ASW) ,另 1 2孔则注入含 1 %葡萄糖的人工矿泉水 ( ASWG)。曼氏血吸虫尾蚴取自人工感染的光滑双脐螺 ( NM R1株 ) ,每小孔置入由螺体逸出 1 h龄的尾蚴 1 0条 ,将反应板置 2 3- 2 4℃恒温中 ,分别于 1 2 ,2 4 ,36 ,4 8,72 h观察尾蚴存活数 ,结果显示在 1 2h与 2 4 h两种水体中尾蚴存活数无区别 ,而在 36 h时 ,AS…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白昼逸出尾蚴早期型和晚期型的曼氏血吸虫Sm(E)株与Sm(L)株,前者来源于人宿主,保种于光滑双脐螺体内;后者则来源于自然感染的黑家鼠。此外,还用夜间逸出尾蚴的罗氏血吸虫Sr(N)株,保种于光滑双脐螺体内。亲代杂交是将自螺体逸出的尾蚴确定性别后,各以100条按下述三种组合感染小鼠:sm♀(E)×Sr♂(N);Sm♀(L)×Sr♂(N);  相似文献   

7.
在非洲同时流行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人们常同时感染这两种血吸虫。本文作者采用一个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及热带小泡螺后逸出的尾蚴感染仓鼠,就这两种血吸虫的雌、雄成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及产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将仓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单性感染组,即用单性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和热带小泡螺,用每种螺所选出的约200条尾蚴经皮下接种感染仓鼠;第二组为异种交叉配对感染组,即埃及血吸虫雄虫与曼氏血吸虫雌虫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曼氏血吸虫尾蚴分离糖萼(Gx),测定它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制备多克隆与单克隆Gx抗体,研究这些抗体体外对童虫的作用。 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保持在双脐螺(Biomphlaria glabrata)与CD/1小鼠。光照感染螺2h获得尾蚴,置于含1mmol/L硫酸毒扁豆碱泉水内制动及释出Gx。通过碘酸盐-NaB~3H_4还原反应标记尾蚴Gx。浓集的尾蚴用5mmol/L NaIO_4 4℃培育10min,再以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PZQ)是一种由相同比例的同分异构体,左旋(L)和右旋(D)吡喹酮构成的外消旋化合物。本文报道了L-PZQ和D-PZQ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小鼠的杀虫效果。实验所用药物系上海第六制药厂提供,日本血吸虫日本株和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已在实验室用雄性ICR小鼠在片心钉螺、光滑双脐螺中传代十年以上,从20个以上的感染螺中收集各血吸虫种的尾蚴在3小时内用于感染。雄性ICR小鼠(5周龄)用盖玻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用尾部浸水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因吡喹酮抗性产生而导致曼氏血吸虫抗性虫株繁殖力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以抗性株与敏感株毛蚴和尾蚴定量感染光滑双脐螺和CD,小鼠,宿主体内观察比较曼氏虹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生物学特性:对螺感染率、感染性螺存活期、在螺体内产尾蚴量、尾蚴和虫卵开放前期及虫卵孵化率。结果单只螺暴露于单个毛蚴2h,抗性株与敏感株对螺感染率为19.8%和8.9%,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6);逸蚴期间,塞内加尔抗性株感染螺存活率高于敏感株;用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毛蚴感染所获阳性螺产尾蚴量(尾蚴/螺)为6875条和14611条;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尾蚴开放前期为32.2d和27.7d。抗性株与敏感株鼠体内虫卵开放前期为42.8d和45.5d;虫卵孵化率为80.9%和78.0%。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实验室传代的光滑双脐螺具有高感染性,此生物学改变似与吡喹酮抗性产生相关;塞内加尔抗性株与敏感株问存在其他变化则被认为是曼氏血吸虫不同地理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发现曼氏血吸虫埃及株能区分适宜螺宿主亚历山大双脐螺 (Biomphalariaalexandrina)与其他不适宜螺种 ,而巴西株对其宿主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glabrata)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为确定血吸虫是否存在高特异性向低特异性的转变、对特定螺种识别的遗传基础 ,Kalbe等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 ,用非自然宿主光滑双脐螺传代曼氏血吸虫埃及株 (ET) ,用适宜螺宿主亚历山大双脐螺传代埃及株 ,用适宜螺宿主光滑双脐螺传代巴西株 (BR) ,观察并比较这 3种虫株分别对亚历山大双脐螺、光滑双脐螺和非宿主静水椎实螺 (Lymnaeastagnalis)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曼氏血吸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其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双脐螺。当前关于双脐螺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研究逐渐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大量的功能基因和蛋白被报道。神经递质是机体调节神经活动的重要物质,在双脐螺和血吸虫体内广泛分布,不仅参与调控宿主和寄生虫的基本生理行为,还对感染后双脐螺产卵、应激防御以及进入宿主的寄生虫发育等起到重要调控作用。目前已发现五羟色胺、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一氧化氮等6类常见的神经递质与双脐螺感染曼氏血吸虫相关,本文从生理、生化以及组织定位表达等方面对上述6类神经递质进行综述,以期为双脐螺与血吸虫相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用曼氏血吸虫成虫分离的表皮制剂免疫小鼠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这种抗体能杀死童虫并可识别童虫的表面抗原。实验采用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和光滑双脐螺。成虫从感染6周的仓鼠门静脉中检获,尾蚴用Ramalho-Pinto法发育为童虫,肺部童虫可从感染1000条尾蚴的CBA/Ca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观察了麻风树种子的提取物对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螺类宿主的作用以及对曼氏血吸虫感染期幼虫(毛蚴、尾蚴)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一种用于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的改进的显微镜玻片尾蚴抗原,在-20℃可保存6个月以上。从实验室感染的亚历山德拉双脐螺(Biomphalaria alexandrina)收集曼氏血吸虫尾蚴新鲜悬液,沉淀去螺粪。将上层尾蚴轻轻地转移至10ml硅化离心管内,冷却至尾蚴开始下沉为止。经1,000~2,000 rpm 10分钟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经0.5%甲醛PBS(pH7.2)在室温下固定半小时。用PBS  相似文献   

16.
在热带地区和非洲,双脐螺分布广泛并对线虫有很高的易感性,它们是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在巴西,现已经鉴定出双脐螺的10个种和一个亚种,它们分别是:光滑双脐螺(B.glabrata)、浅滩双脐螺(B.tenagophila)、藁杆双脐螺(B.straminea)、西方双脐螺(B.occidentalis)、奇异双脐螺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了吡喹酮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双脐螺和感染牛血吸虫的扁卷螺逸出尾蚴,并以组织学研究对此项结果加以分析。方法:分别用5个毛蚴个别感染每个螺蛳,待首次逸出尾蚴一周后,用相当于0.1%的吡喹酮混和饲料代替常规的螺饲料,喂养48小时后,仍以常规饲料饲养螺蛳。并连续10周,每天作尾蚴逸出量的计数。同时固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DNA探针识别自然感染螺体内单个血吸虫的基因型,从而为估计中间宿主中血吸虫的分布提供较精确的方法,并首次研究了螺体内血吸虫基因型的分布。 从巴西的Cabana和Barreiro de Baixo(螺感染率分别为26.0%和11.4%)采集自然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双脐螺,送往Purdue大学进行曼氏血吸虫的遗传学分析。将两小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血吸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尾蚴玻片抗原的简易制备方法,证明经济而效果满意,具体步骤如下: 分别收集保种于纳塔尔多头乳鼠和光滑双脐螺或法氏双脐螺体内的埃及株或南非株曼氏血吸虫的混合尾蚴悬液,经0.5%若丹明(rhodamine)牛白蛋白(Difco)水溶液活体染色10分钟,用细铜丝网过滤,加入pH7.4PBS使成等渗,然后迅速边搅拌边滴加40%的福尔马林,使最终浓度为5%。所得尾蚴悬液以每15ml含3,000条尾蚴的批量分装,保存于4℃。制片时取5ml悬液(约含尾  相似文献   

20.
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ta straminea(Dunker1848)广泛分布于中美及南美洲,是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Getz et al.,1975),而且是巴西东北部地区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Meier-Brook(1974)报告存香港发现此种双脐螺。作者在香港九龙新界地区的灌溉沟内也采到此螺。它们生活在水中,往往聚集成团,漂浮在水面或沉于水底。为了了解藁杆双脐螺的活动规律,在实验室内观察它在静水和充气水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