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即时缝合胆总管38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 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 382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手术成功36 4例 ,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 4例 ,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 1 1例 ,细导管脱落 2例 ,晚期胰头癌术后 1 5d死亡 1例。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从1992年6月至2008年4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式,对832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785例手术获成功,4例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残石内镜未取净,34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腹腔镜、内镜或开腹引流治愈,2例输尿管导管脱落,2例术后出血,1例胰头癌术后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即时缝合胆总管切口427例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胆道镜取石术,扩张术,经胆囊管细导管外引流术,胆总管支架内引流术),对427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405例手术获成功(94.8%),4例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残石内镜未取净,11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细导管脱落,1例胰头癌术后15d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3 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150 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19 例( 79.3%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住院时间为( 5.73 ± 1.21 ) d,24 例( 16.0% )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并取石,3 例( 2.0% )留置"T"管引流,3 例( 2.0% )胆总管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1 例胆管残石保守治疗,4 例( 2.67% )中转开腹,7 例( 4.67% )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留置鼻胆管引流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经济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1992年6月-2003年5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的手术方式(胆道镜取石术、扩张术、细导管引流术、支架术)对403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381例手术获成功(94.5%),4例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残石内镜未取净,11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胆囊管细导管脱落,1例胰头癌术后15d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从1992年6月至2010年4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式,对983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983例患者中有904例(91.9%)治疗获成功。5例胆总管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肝内胆管残石未予处理。37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腹腔镜、内镜或开腹引流治愈。2例术后术野出血,再次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治愈。1例胰腺癌术后15d死亡。术后胆管造影发现即时缝合区胆管狭窄2例,未予处理。术后乳头狭窄致梗阻性黄疸12例、术后轻症胰腺炎1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均经内镜或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术后发生的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出院。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临床应用——附40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1992年6月—2003年5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的手术方式(胆道镜取石术、扩张术、细导管引流术、支架术)对403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381例手术获成功(94.5%),4例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残石内镜未取净,11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胆囊管细导管脱落,1例胰头癌术后15d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78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后无结石残留。7例患者发生胆瘘,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胰腺炎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2年6月至2008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88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37例手术成功,4例胆总管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肝内胆管残石未处理,37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腹腔镜、内镜或开腹引流治愈,2例术后出血,1例胰头癌病人术后死亡,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指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为12例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前B超检查提示3例胆囊无结石,胆总管继发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经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TCBDE(LTCBDE组)与54例行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LTCBDE组手术时间(91.7 min vs.110.9 min)、术中出血量(15.5 mL vs.17.4 mL)、术后引流量(28.4 mL vs.44.6 mL)、带管时间(7.8 d vs.9.7 d)、住院时间(8.8d vs.10.6d)均明显减少(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CBDE+一期缝合组(2.0%vs.13.0%,P=0.036),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的,且较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更符合微创的目的,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手术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为4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1例发生胆漏,经急诊ERCP置入胆道支架治愈;术后无胰腺炎发生。随访6~36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术中可彻底取净结石,防止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随机将43例胆总管结石或可疑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18例)和T管引流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为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及经胆囊管开口胆管探查取石,内支架引流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管术。总结其适应证、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结果:28例均成功完成LC及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胆管内取出单一结石19例,2~4枚结石9例。手术时间平均(43.6±19.8)min,平均住院(7.9±3.5)d。26例支架自行脱落并顺利排出体外;2例未自行排出的患者,于1个月后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取出。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胆管狭窄、胆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LC及腹腔镜经胆囊管开口取石并内支架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情况下,此术式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6年6月24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7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42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30例。结果本组24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70~26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0~460ml,平均150 ml。胆漏30例,28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4~7天治愈,2例形成腹腔局部积液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而治愈。肺部感染6例,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20例术后行T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胆管残余结石,经胆道镜1~4次取石后取净;2例患者胆道镜无法取出残余结石,经ERCP取出残余结石。术后第1d所有患者可下床活动,平均输液时间4~8d。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相对微创安全的手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实施的5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ml,其中胆瘘1例,腹腔内出血1例,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6个月~4年,未见胆道残余及胆管狭窄。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用腹腔镜行此手术更具有微创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为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评估、取石方式、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对疗效的重要性,总结胆总管末端损伤、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一期吻合123例,其中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留置T管55例,其中13例中转开腹取石、补漏。术后发生胆漏5例,引流3~7 d愈合,平均(5.3±1.5)d。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0±18.6)个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胰腺炎发生;5例结石复发,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正确取石,避免盲目、暴力操作,术中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 ,行胆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 :78例胆总管结石 ,77例手术成功 ,1例中转开腹。 16例行胆道一期缝合 ,6 2例置T管胆道引流。全组胆漏 3例 ,无其它并发症 ,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