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37.1岁.齿状突骨折按照Anderson分型:Ⅱ型12例,Ⅲ型5例.患者均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寰枢椎脱位按Fielding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经术前颅骨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共置椎弓根螺钉68枚,螺钉位置均满意.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18个月),四肢肌力、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2±2.4)分(5~1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5.7±1.9)分(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8,P<0.05).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率为35%~95%,平均68.5%.无神经症状加重、硬膜破裂、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可为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疗效。方法对9例Anderson分类为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后路C1-2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34.5±1.5)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线模糊,6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断裂。4例有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C级、2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C1-2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交通和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损伤更多见,这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由于齿状突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损伤后不仅可导致寰枢椎不稳的严重损伤,也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脊髓损伤压迫并危及生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Ⅲ度齿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云仙  冯卫雅  李玉莲 《中国骨伤》2010,23(11):885-886
齿状突是稳定寰枢椎最重要的骨性中轴结构.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7%~10%,如在瞬间发生脊髓损伤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共至死亡[1].完善的围于术期护理与手术同样重要.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16例枢椎齿状突Ⅲ度骨折患者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 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2椎弓根螺钉在治疗Hangman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 8例均于颅骨牵引复位后行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6例骨性愈合,2例仍在随访中。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C2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并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颈部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红星  朱言  史相钦 《中国骨伤》2023,36(5):490-494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60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9.32±2.85)岁;行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9.57±2.90)岁;行寰椎后路椎板夹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发生呼吸道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损伤3例,相邻节段关节退变3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05,P=0.030)。术后1、3、7 d,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P=0.000);术后1、3个月时,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对照组出现3例骨性融合不佳,3例内固定断裂,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结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且可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骨伤医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5例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功能活动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 ~ 72个月,平均41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时间为80 ~ 120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 300 mL,平均150 mL。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24例仍为E级。术中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1例患者CT检查示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骨皮质,但无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可有效维持枕-寰-枢复合体高度,维持寰椎环完整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7年3月,对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常规行颅骨牵引,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寰椎椎弓两侧距后结节20 mm、后弓下缘2 mm,内倾5°~10°、头倾10°~15°,置入直径3.5 mm、长22~26 mm螺钉。枢椎螺钉的进钉点位于侧块内上象限,内倾约25°,头倾约25°置入直径3.5 mm、长24~28 mm螺钉。[结果]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1.00~17.00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2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3~68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B级2例,C级13例,D级6例;JOA评分4~14分,平均8.3分。根据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17例(81%),Ⅲ型骨折4例(19%)。MRI检查示1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7例脊髓受压节段髓内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均进行颅骨牵引术,15例(71.4%)可部分复位,6例(28.6%)不可复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9~15mm,平均12.3mm。均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ADI为2~4mm,平均2.8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的ASIA分级无改变,其余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8例;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81.2%。1例患者植骨块有部分吸收,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5.2%;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直视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应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22例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观察置钉的安全性、术后临床疗效、寰枢椎稳定性、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一次置钉成功,寰枢间稳定性得到即刻恢复,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6.4月,影像学资料示螺钉位置良好,固定牢固,植骨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安全系数高、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及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内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为金属内固定物,其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讨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物,1984年,Rokkanen等[1]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结果.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Biofix产品)为3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系统(Atlas Fixator System)是一种新的脊柱后路固定材料,它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一种理想的脊柱后固定器.我科1999年开始应用其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袁波  梁国钧  潘山 《中国骨伤》2012,25(11):940-941
2012年2月26日我院收治1例Jefferson骨折患者,男,42岁,主因车祸致颈部疼痛、活动障碍0.5h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头颈部无明显肿胀,头颈交界部压痛,压头试验阳性,颈部旋转活动障碍,左肩背部稍肿胀、压痛,未及明显骨擦音及骨擦感,活动障碍,左肘内侧肿胀、压痛,左前臂、左手掌多处皮肤擦伤。颈椎CT示寰椎粉碎性骨折(见图1a-1c)。入院诊断:①Jefferson骨折;②多处软组织挫擦伤。入院后急诊予颈围固定,完善检查,如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行颈椎  相似文献   

14.
胡旭华 《中国骨伤》2003,16(11):676-676
我院于1997年1月-2000年3月采用经皮AO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4例,其中33例恢复正常行走,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2月-2001年5月,我科在多枚斯氏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基础上,采用AO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并对其优点及手术指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提出,为治疗枕颈部不稳提供了新的补救方法。许多文献报道了寰椎后弓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初步显示了其置钉点易暴露、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在侧块被肿瘤、炎症、创伤等破坏无法使用寰枢关节螺钉、寰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时补救固定。但如果外科医生术中操作不当,则可引起医源性骨折、椎动脉及颈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7.7±13.9)岁。4例为寰椎前1/2 Jefferson骨折;8例为半环 Jefferson骨折;8例为前3/4 Jefferson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为4~8分,平均(6.0±1.3)分。20例患者均选择行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随访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1个月,平均(48.5±20.0)个月。术中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20例患者共放置钢板20块,置入寰椎侧块螺钉40枚。术后CT显示有2枚螺钉过于靠近椎动脉沟,但是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1.0)分。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内植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能获得坚固的骨性愈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 《中国骨伤》2009,22(4):307-308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松质骨部位的固定,取得了公认的效果,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应用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应用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3~48岁,平均39.5岁;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伤3例。双侧寰椎前弓骨折(前1/2 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 Ⅰ)3例,单侧寰椎前后弓双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Ⅱ)3例,双侧寰椎前后弓双骨折伴单侧侧块骨折(Landells typeⅢ)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时间为98min(80~140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100~300ml);平均透视时间55s;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损伤和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复查X线片及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结论:经口咽入路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钢板重建寰椎前环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一种可靠及安全的方法。它既保持了寰枢关节的旋转运动功能,同时又恢复了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27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2例,C级17例,D级8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4~14分,平均8.3分。MRI示2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其中8例脊髓受压节段髓内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均进行颅骨牵引,17例部分复位,10例不可复位。术前寰齿间距(ADI)4~15 mm,平均10.3 mm;颈髓延髓角(CMA)113.1°~135.7°,平均120.9°。均采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CT及MRI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例B级患者提高至C级;17例C级患者中2例提高至E级,15例提高至D级;8例D级患者均提高至E级。JOA评分10~17分,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78.4%。术后ADI 2~4 mm,平均2.6 mm;CMA139.2°~152.4°,平均144.6°。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和断裂及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寰枢椎脱位会造成寰枢椎不稳及脊髓受压,应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提拉复位技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