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工厂化培育北虫草提供优质液体发酵菌种,保证并提高人工培育北虫草的质量。方法:以生物转化率、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指标,从碳源、氮源、C/N比、微量元素硒的影响等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结果:优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土豆汁20%、葡萄糖2%、蛋白胨1%、蚕蛹粉0.5%、KH2P04 0.1%、MgS04·7H2O 0.05%、FeSO4·7H2O 0.002%、VB18mg·L-1,发酵初始pH7.0。结论: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提高了北虫草子实体培育的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工业化培育北虫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在不同生长时期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HPLC和苯酚硫酸法,分别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工业化培育的北虫草的虫草素、腺苷和虫草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结果:培养周期内虫草素含量随生长期增长而不断增高,而腺苷和虫草多糖含量均在第40d达到最高值.结论:本研究结果对工业化生产,合理有效地控制北虫草产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工业化培育北虫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在不同生长时期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HPLC和苯酚硫酸法,分别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工业化培育的北虫草的虫草素、腺苷和虫草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结果:培养周期内虫草素含量随生长期增长而不断增高,而腺苷和虫草多糖含量均在第40d达到最高值.结论:本研究结果对工业化生产,合理有...  相似文献   

4.
北虫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在保健食品和药品行业日益成为热点。近10年研究表明,北虫草主要含有虫草素、腺苷、乙酰基虫草素等多种核苷、虫草多糖、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显示北虫草中核苷和多糖类成分在抗肿瘤、抗炎、抗老化、免疫调节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制约着产业化的发展,北虫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也有待补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九种北虫草子实体以及3种培养基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方法:超声水提法提取样品中腺苷和虫草素,用RP-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九种北虫草子实体腺苷和虫草素含量都存在差异,腺苷含量为(1.054±0.259)-(2.931±0.356)mg·g-1;虫草素含量差异较大,为(0.435±0.016)-(4.981±0.212)mg·g-1。3种不同培养基中虫草素和腺苷也存在差异,其中3号培养基虫草素含量最高,达1.046 mg·g-1,1号培养基腺苷最高,为0.612 mg·g-1。结论:九种北虫草子实体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差异较大;三种培养基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生长剂影响北虫草生长状况,优化选择生长剂以达到提高北虫草的栽培质量.方法 在菌种接种前分别加入两种生长剂(生长剂-Ⅰ和生长剂-Ⅱ),观察菌丝铺瓶面积,转色颜色,菌蕾形成,子实体出芽时间和密度,测量子实体高度和鲜草重量.结果 第30天,对照组平均出芽密度24棵,芽高3.03cm,鲜草重量8.0 g.而实验组生长剂-Ⅰ平均出芽密度30棵,芽高4.26cm,鲜草重量11.8 g.实验组生长剂-Ⅱ平均出芽密度44棵,芽高4.79 cm,鲜草重量14.3 g.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芽密度和芽生高度及生长剂-Ⅱ实验组的鲜草重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文研究的生长剂-Ⅱ对北虫草的菌丝生长、转色、菌蕾形成、子实体出芽时间、子实体密度和子实体高度产生的影响优于生长剂-I,生长剂-Ⅱ能够达到提高北虫草的栽培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布特点。方法:以虫草素、腺苷和虫草多糖的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HPLC和苯酚-硫酸法,分别研究了这三种活性物质在人工北冬虫夏草子实体上部、中部、下部和培养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人工北冬虫夏草整个生长过程中,腺苷、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在培养基中的含量都远远低于其他三个部分。结论:人工北冬虫夏草子实体的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子实体中,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8.
归纳总结北虫草规范化培殖的过程及管理要点,旨在提高虫草生物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北虫草中腺苷、虫草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基地、不同批次的北虫草子实体中腺苷、虫草素含量。方法:Agela-C18色谱柱,流动相为Na2HPO4-NaH2PO4缓冲液(pH=6.5)-甲醇(17∶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0℃。结果:小麦基质培养的北虫草中腺苷平均含量最高,虫草素含量二者相差甚微。结论:以小麦为基质培养的北虫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 ( Cordyceps militaris( L.ex Fr.) Link)为我国目前研究和开发较多的药用菌之一。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常规试管母种或固体原种栽培蛹虫草 ,蛹虫草子实体发生率低 ,且生长不整齐 ,产量极低 ,甚至有的难以长出正常子实体。针对这种情况 ,我所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供试菌株为我所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 Cm- 0 0 1蛹虫草菌株。2 试验材料及方法2 .1 菌种制作 A.试管母种 :培养基为常规 PDA培养基 ,菌种亦按常规方法制作。B.固体原种 :培养基配方为 :大米 98% ,葡萄糖 1 % ,奶粉 …  相似文献   

11.
虫草人工栽培产生的大量废弃培养料,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2次,浸提时间120 min,料液比(w/v)1 20.本项实验结果可为北虫草的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菌丝体中腺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蛹虫草菌丝体腺苷水提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水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以腺苷得率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结果蛹虫草菌丝体腺苷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38,提取温度44℃,提取时间为2.3h。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蛹虫草菌丝体腺苷得率可达1.44mg/g,与理论计算值1.42mg/g基本一致。结论经响应面法优化所得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蛹虫草菌丝体腺苷的得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中药材》2007,30(8):957-958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核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建立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用色谱水法分离各个核苷类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核苷(1)、腺嘌呤核苷(2)、鸟嘌呤核苷(3)和酪氨酸(4)。结论:从核苷类物质分析来看,该人工蛹虫草菌丝体中核苷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为化合物1、2、3,三者总和约占菌丝体干重的1.3%。  相似文献   

14.
人工蛹虫草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斌  宋丽艳  于荣敏 《中药材》2007,30(1):28-30
目的: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建立人工蛹虫草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50 cm×75μm毛细管柱,以0.5 mmol/L硼砂溶液为缓冲液,运行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25℃。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11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可作为控制人工蛹虫草中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蛹虫草菌丝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丝体中制备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方法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结果10 g湿菌丝体,最佳超声破碎功率400 W,超声时间15 min。粗酶液经55%~95%硫酸铵沉淀,DEAE-FF阴离子交换柱,CM-52阳离子交换柱纯化,酶蛋白收率22.4%,比活达到13 592.1 U·mg(蛋白)-1,纯化倍数214.1倍。SDS-PAGE电泳分析呈现均一条带。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66 nm。该酶对KCN和H2O2敏感。氨基酸组成和其他来源Cu,Zn-SOD相似。结论本制备工艺切实可行,能获得理想的电泳纯蛋白。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及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蛹虫草的多糖成分进行研究找出免疫活性成分。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的分离运用HPLC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经气相色谱分析和免疫活性测定确定活性成分。结果得到多糖产物CPS,测定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混合组分,比例为3∶10∶1。HPLC测定纯度为98.78%。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证明其对细胞增殖效果明显,对IL-1的诱生也有明显激活作用。结论所得多糖产物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含少量半乳糖,免疫活性测定证明该多糖有免疫增强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6,8(14)-四烯-3-酮(1),柠檬甾二烯醇(2),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虫草素(7),腺苷(8),N-(2-羟乙基)腺苷(9)。结论:化合物1~3,6,9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