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检出情况,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 用MicroScanA/S4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K-B方法作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情况.结果 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67.9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54.5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9.92%)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98%).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较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67.23%,鲍曼不动杆菌为45.4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57.51%.结论 非发酵菌引起的临床感染较多,耐药性强,应引起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1018份临床标本中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共分离出非发酵菌166株,检出率16.3%,各类标本以脓汁检出率最高,为41.8%,其次是分泌物,为16.9%,痰为15.9%,166株非发酵菌鉴定结果表明,绿脓假单胞菌最多,占56.6%,其它假单胞菌占26.5%,假单胞菌以外的占16.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绿脓假单胞菌以及绿脓假单胞菌以外的非发酵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最高,为93.  相似文献   

3.
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肺部感染 (PneumuniaInfection)的非发酵菌 (NonfermentativeBacilli)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为临床治疗此类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EK -AMS3 2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的 183 6株细菌中 3 81株为非发酵菌 ,占 2 0 .75 %。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 183株 (占 48.0 % )、鲍曼不动杆菌 98株 (占 2 5 .7% )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3 9株 (占 10 .2 % )为主。非发酵菌都对头孢一代 (头孢唑林 )耐药高达 89%~ 10 0 % ,对头孢三代的耐药率也较高 (达 2 2~ 95 % ) ,对派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 ( 5 %~ 3 3 % )。结论 非发酵菌在肺部感染占临床检出菌株的比例较高 ,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 ,临床医师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 ,注意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5.
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和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实施,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该类细菌耐药性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我们统计分析了我科近6年来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分布、检出率及耐药性,以期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在我院医院感染中的分布和检出情况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应用VITEK-AMS鉴定细菌,K-B法作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情况.结果: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4.29%,占总感染率的35.2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构成比为44.2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2.17%)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3%).不同感染部位非发酵菌的感染率各不相同,以呼吸系统(痰或咽拭子标本中)的阳性率最高,而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标本中)的阳性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45.21%),尤其对舒他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92.18%和82.65%);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也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47.85%),尤其对氨曲南、头孢哌酮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78.56%、77.19%和70.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平均耐药率高达64.02%,对亚胺培南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也很高(97.61%、92.83%和91.63%).结论:我院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为及时控制非发酵菌感染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临床标本中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质沙雷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文报道了46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粘质沙雷氏菌的生化特性。本菌属于肠杆菌科,IMViC试验42株为--++模式(91.3%),4株为-+++模式(8.7%)。主要生化试验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阳性,葡萄酸盐阳性,苯丙氨酸阴性,动力阳性,山梨醇阳性,DNA酶阳性。与同属中其他种的主要区别是阿拉伯糖、棉子糖、木糖均为阴性。对46株粘质沙雷氏菌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酵菌酸 (Bongkrekicacid ,BA)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 ,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 ,重者可致死亡。 2 0世纪 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样品中提取出该毒素 ,并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年来BA又作为研究抗肿瘤疾病和细胞凋亡的一种工具试剂来使用。我国 70年代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farinofermen tansnosp) [1] 的食物中毒菌 ,其产生的外毒素 酵米面黄杆菌毒素A(简称黄杆菌毒素…  相似文献   

9.
班立芳  孔庆飞  王勇鸣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79+84-79,84
目的探讨10株马红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美国BD公司phoenixl00鉴定系统和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微量生化鉴定管进行鉴定。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果10株马红球菌均产生粉红色、淡红色、淡黄色色素,菌体呈多形态的革兰阳性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能发酵任何糖、醇类;过氧化氢酶呈阳性反应为其主要鉴定要点。结论马红球菌的感染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田凤丽  马麦生  钱震雯  楚海荣 《医学综述》2007,13(23):1822-1824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酵米面和银耳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此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近年来对毒黄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毒机制从对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旁路作用、抑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力、对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以及微核技术测其诱变实验的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另有研究发现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毒黄素能够损伤小鼠组织和人血细胞自由基,本文就毒黄素的化学提取分离、中毒机制以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米酵菌酸毒素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米酵菌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通过碳二亚胺连接使其具有免疫原性,以此免疫家兔获得了特异性抗体,并用ELIsA方法对抗体的滴度和特异性进行了证实。米酵菌酸抗体的制备将为建立起一种灵敏可靠的毒素检测法和米酵菌酸中毒的临床诊断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Pae感染约占70%-80%。近年来,Pae耐药率在不断增加,已经出现多重耐药的Pae,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列住院病人的临床标本的细苗检验.共检出不动杆菌189株.并进行了种的鉴定.分析了感染与季节的关系.药物敏感试验表明.不动杆菌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较好.而列其余常用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米酵菌酸对小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 ,2h后取其肝组织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 光镜下见米酵菌酸致小鼠肝细胞空泡样变性。电镜下可见肝细胞的线粒体肿胀 ,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 ,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 ,呈囊泡样变 ,偶见其中含髓样小体 ,且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米酵菌酸对小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线粒体的损伤较为突出 ,线粒体内膜的破坏是小鼠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酵母菌是条件致病菌 ,会引起机体很多部位感染 ,我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 10 8例株酵母菌进行不同菌种鉴定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10 8例株酵母菌分别来自我院住院患者的痰、尿、脓分泌物、大便等标本。培养基为科玛嘉显色 ,培养基购自博赛科技有限公司。1.2 方法 将标本直接接种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 ,置 3 0 3 7℃培养 48h ,观察结果。在培养基上生长绿色菌落为白色念珠菌 ,兰灰色菌落为热带念珠菌 ,粉红色 (边缘模糊有微毛 )为克柔念珠菌 ,整个菌落显紫红色为光滑念珠菌 ,白色或粉色…  相似文献   

16.
非发酵菌主要是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不产生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遇到所有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15%,其中2/3是假单胞菌.非发酵菌大多为机会致病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碳源同化试验,辅以假菌丝试验、芽管生成试验、脲酶水解试验等,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进行了准确鉴定,结果显示: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8.57%,热带念珠菌占14.35%,近平滑念珠菌占5.01%,光滑念珠菌和其它少见的菌种共占12.07%;四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白色念珠菌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特别是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在胸腹水、血液和其它深部组织中的真菌感染,多是由热带念珠菌和其它少见的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疑Neisseria meningitides感染标本,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最佳程序.方法 采用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生物化学反应、血清学鉴定以及PCR方法,分离培养和菌种临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生物化学反应、血清鉴定能够鉴定菌种.PCR方法鉴定方法与形态学结合,确定Neisseria meningitides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相似.结论 在Neisseria meningitides菌种鉴定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存有差异,PCR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程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毒黄素与米酵菌酸中毒的解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酵米面与变质银耳中毒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此菌产生两种毒素:毒黄素和米酵菌酸。本研究显示以含维生素E的饲料饲喂小白鼠7天,可保护动物使之耐受毒黄素2μg/g体重的腹腔注射,使之不发生中毒,而喂正常饲料的小鼠在此毒素剂量攻击下全部死亡。超氧化物岐化酶与触酶只有当静脉注射时才有治疗毒黄素中毒的效果,还原性谷胱甘肽与维生素C则无效。试验了二巯基丙醇与半胱氨酸对米酵菌酸中毒的疗效,前者明显有效,可使腹腔注射米酵菌酸(1.2μg/g体重)的小鼠绝大部分存活,而未治疗的或用半胱氨酸治疗的小鼠则绝大部分死亡。由此提示,此菌中毒可用二巯基丙醇和维生素E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