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荣富 《上海医药》2007,28(3):106-109
医疗与医药行业是息息相关的两大领域,从1997年10月国家政府部门对药品实行第1次降价起至2006年12月底公布的第21次降价止,据统计降价金额已达416.6亿元。其中以2005年9月第17次降价的平均降幅为最大,达40%;2007年1月26日实施的第21次降价总金额为最高,达70亿元/年。降价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药价虚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雷 《安徽医药》2006,10(3):237-238
今年6月份就打算出台的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推迟了3个月之后,日前终于公布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决定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的降价幅度是40%左右,最大的降价幅度达到63%.其实这是第17次降价,但我们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能感觉到药价太贵,费用太贵,过去16次药品降价,药价虚高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市场药价越高折扣越大越好销的"逆调节" [1],直接危及社会诚信.所谓虚高就是物不所值,是药品流通行业日益竞争以及医疗领域所暴露出来的顽疾.在此就其原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第19次药品降价又遭遇到此前历次降价的同样尴尬,遏制药价虚高如何治本?专家说——  相似文献   

4.
耿涛  蒋君好  张丽 《中国药业》2006,15(7):25-26
从理论上分析药品价格下降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并就如何破解药价虚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医药世界》2006,(2):15-15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年。药品降价风暴来袭,仅仅是一系列药价管理政策的前奏,国家发改委强硬的药价政策有点儿出乎业内的意料。与此同时,其他监管政策也一起将医药企业推到了更尴尬的境地。这些政策在2005年孕育或酝酿成熟,必将对今后的医药  相似文献   

6.
耿健  瑞红 《中国药店》2003,(1):22-23
目前,一些所谓的新药和特效药很多都是司空见惯的普通药品经过“包装大师”专门的“乔装打扮”后推出来的,药价要比出厂药价“虚肿”几十倍甚至百倍。日前,郑州市一位从事长期药品推销工作的赵先生说,药品市场上正在衍生着一个全新“怪胎”——“药品包装”或者叫“药品炒作”。 “高级包装” 据赵先生透露,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小的药厂拥有不少药品批号,但如今这些  相似文献   

7.
孙颖杰 《辽宁医药》2005,20(3):11-13
记者近日获悉,新一轮的药品降价风暴又即将开始!据介绍,选定的22种药品平均降幅为60%,其中9个品种降幅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探究完善药品定价办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蕾 《上海医药》2006,27(11):513-514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需求是表现为缺乏弹性的,即无论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患者对它们的需求量基本上不会因价格的变化而产生大的波动。然而作为人类健康的必需品,药品价格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社会上一直在讨论的“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话题就可窥  相似文献   

9.
<正>当时间转至2006年末,回顾医药行业一年来的表现,似乎有些差强人意。在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尽管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背后隐忧依然一一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增速平缓,利润增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医药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医药这个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产业,正在缓步前行中经历着阵痛。这些阵痛成因各异,有的是因去除"痼疾"如药价虚高而起,有的是因"旧病复发"如药害频现而生,更多的则是为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底,国家计委公布了388种药品价格,引起医药界一片哗然;之后,施贵宝等三家企业采取了申请.复议的措施;而在医药消费终端,降价的某些品种则消失无踪,医院药剂科、药店采购部无从购药……至此,药品降价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降价是否是整治虚高药价、以药补医和流通黑洞的法宝呢?到底是应该降药价呢?还是应该降药费?从事卫生经济研究的叶教授对她有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知识精神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药价虚高”问题,国家发改委酝酿再次对药品实施大幅度降价。参加降价专家论证会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日前透露:将对22种抗感染类药品实行降价,最高降幅达90%,平均降幅达60%,最低降幅为20%,其中专利药将降价30%。  相似文献   

12.
5月初,由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版《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开始施行。奇怪的是,无论是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制药企业,还是大大小小国有、民营性质的各类医药外贸公司几乎都对此事毫不知情。难道此前被炒得火热的出口退税已不再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辽宁医药》2005,20(3):2-5
我辽宁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于5月11日至14日受派赴天津,参加了《第五次全国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会上,知情人披露:根据“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药价高、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难点以及针对“两会”的建议,国务院已批准即将成立药品定价中心。经四月下旬接连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议、地区协调会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听取相关方意见后,已筛出22个品种作为今年(六月初)第一批(大幅)降价药品。据介绍,22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60%,其中有九个品种降价幅度在80%以上。(拟降价的药品品种: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头孢呋辛、培氟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头孢克肟、氟康唑、替硝唑、干扰素、曲克芦丁、胸腺肽、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硫酸依替米星。)一石激起千重浪。与会会长、秘书长哗然,并指出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的“医疗公平”进行评估,中国被排在第188位,即倒数第四位,仅比巴西、缅甸、塞拉里昂稍强,属于世界医疗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与会会长和秘书长一致认为:(1)“两会”期问卫生部负责人面对媒体的讲话对制药企业不公平。(2)作为医药企业权益的维护者——医药行业协会,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国家有关机构的定价政策、规则等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也应有发言权和参入权,有必要向公众、社会剖析“药价虚高”的复杂原因、根源,并提出建议性意见。(3)参会的“国”字号协会和地方医药行业协会将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拟于本月20号之前,联名上书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发改委。一是遏止药品强制降价或降低降价幅度,二是价格调整要慎重稳妥,分类指导,有升有降,分步实施,以便留给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保持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势。(“上书”全文附下)  相似文献   

14.
浅谈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 《齐鲁药事》2005,24(2):122-123
药价虚高已是多年来的痼疾,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的逐步开放,来自各方面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政府为此也出台了不少具体措施试图打破这一局面。如降价、限制最高零售价、招标、医药分管等,但收效甚微,老百姓并没有切实感受到降价后的实惠。那么,形成这一“顽症”的原因是什么?坚冰如何打破?药价何时重新回到正常的市场轨道呢?  相似文献   

15.
“零差率”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 《中国药店》2007,(2):22-22
旷日持久的医改大讨论牵动社会各方面的神经,围绕着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医药分业等话题,众说纷纭,争集结得不亦乐乎。但国家决策也好,专家的理论探讨也好,似乎都和老百姓扯不上关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药价虚高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晨珂 《药品评价》2006,3(2):94-96
药品价格虚高已经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大难题。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来抑制或降低药价。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并没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切的实惠。老百姓到医院看病的负担越来越重。药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17次的药品降价、限制最高零售价、药品招投标、医药分管等措施并没有真正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现行的药品价格依旧偏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药品价格的虚高,如何才能使药品的价格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呢?  相似文献   

17.
本刊 《首都医药》2005,12(6):10-13
近几年来,我国进行全面的医疗体制改革,药品分类管理,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GMP、GSP为中心内容的企业质量认证等政策影响医药企业的发展,特别对中小医药企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国内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面临下挫压力,整个行业在多重压力下面临利润水平的全面下滑。  相似文献   

18.
胡伟  陈飞虎 《安徽医药》2007,11(6):572-573
药品价格虚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之一,其中医院药品的价格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医院药价虚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为解决医院药价虚高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但分析深层原因,药价虚高其实是一个体制问题,单靠行政指令性降价或取消医院药品进销差价等措施,无法扭转药价虚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中国民众对虚高药价一直怨言颇多,加上目前中国公共医疗卫生方面,财政投入少、保障水平低,每年都有许多人因费用问题,在生病之时放弃去医院治疗。近日,针对反映激烈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发改委倾听民声,顺从民意,又一次对药品价格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