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以轻症为多,但不乏危重病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心肌炎患儿的血钾往往偏低,且与患儿的心律失常有某些关联,尤以急性期、重症为著.现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钾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并对血钾与心律失常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溶性Fas(sFas)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中表达,及NGFs、Fa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旨在为V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25例急性期和18例迁延及慢性VM患儿血清,其中急性期12例患儿为连续检测,即在病程1个月内、1~2个月、3~6个月各检测1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GF、SFas水平,测定病程不同时期VM患儿两个指标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患儿作对照。结果血清NGF、sFas在VM患儿病程在1个月内、1~2个月迁延期及慢性期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1),而病程2~3个月急性期患儿血清NGF、sFas的表达水平渐下降,虽然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GF、sFas可能参与VM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NGFs、Fas水平增高进一步证实VM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 ,以轻症为多 ,但不乏危重病例。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心肌炎患儿的血钾往往偏低 ,且与患儿的心律失常有某些关联 ,尤以急性期、重症为著。现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钾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 ,并对血钾与心律失常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从1999年1月~2000年7月 ,符合1999年9月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病例共68例 ,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6月~14岁 ,排除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及肾脏疾患的患儿。血钾<3.5mmol/L为低钾 ,其中3.0~3.5mmol/L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急性期血清颗粒酶B(GrB)和可溶性FasL(sFasL)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脏超声和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VM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GrB和sFasL水平,同时对VM患儿行心脏超声及心功能检查。测定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轴缩短率(SF)、每搏指数(SI)、左室内径(LV)、左房内径(LA)、右室内径(RV)。结果VM组GrB和s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M患儿血清GrB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7608 P<0.05);VM组GrB和sFasL升高者,心脏超声检查示心脏扩大、心肌动度减弱和心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血清GrB和sFasL可作为判断VM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及评估心功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与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例EFE患儿为试验组,同期门诊2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为对照组.取血后测量血清中sFas/sFas-L含量.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年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2.3)kg、(10.0±1.9) kg,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1±125.1)pg/ml、(306.4±228.4) 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23.5±668.7) pg/ml、(1259.8±719.8)pg/ml,P>0.05)].同时将试验组患儿按预后分层,死亡病例与病情无缓解患儿合并为预后不良组,病情好转者为普通组.对照组、普通组与预后不良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4±228.4) pg/ml、(234.8±141.4) pg/ml、(184±44) 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59.8±719.8)pg/ml、(985.6±671.1) pg/ml、(1137.2±725.4) pg/ml,P>0.05].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EF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和免 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sFas和sFasL的浓度 测定。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sFas和sFasL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P均<0.01);病毒性心肌炎患 儿血清sFas与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sFas及sFasL表达增高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过 程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或减弱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造成免疫性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sFas表达增高进一步证实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血清中sFas和/或sFasL表达增高可望作为T淋巴细胞激活的 标志和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QT离散度(QT_d)的临床意义,我们对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儿童各50例的心电图进行了两医师重复测量及研究。心肌炎组符合:①1994年威海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②起病半月后心电图有可精确测量的QT≥8个导联;③无房扑、房颤或室内传导阻滞;④无电解质紊乱或使用影响QT的药物。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心率构成与心肌炎组相似。测量每份心电图的QT、JT、RR和QT_p(从QRS波起点到T波顶点)间期,每导联除第1个心动周期外,测3个连续心动周期,取均值。将各指标的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炎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0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检测,并与22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为632.56±293.45U/ml,在急性期病人中,病程小于1个月者与病程2~6个月者血清sIL-2R无显著性差异。当病毒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迁延不愈,血清sIL-2R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sIL-2R升高可使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受体抑制,从而进一步加重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动态观察血清sIL-2R水平对判定病情变化和预后有意义,亦可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用SGHI-型生物化学发光测量仪测定了健康儿童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超弱发光,发现心肌炎患儿血清超弱发光显著增强,提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在此类心肌炎中起作用。血清超弱发光分析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致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的机制,血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与VMC胃肠道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VMC患儿和32例健康儿童空腹血浆MTL和血清GAS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MTL382.46±99.42ng/L,对照组292.45±77.86ng/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GAS66.90±20.57ng/L,对照组59.42±14.81ng/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MTL和GAS与VMC胃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夏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4):1898-1899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2例VMC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检查,并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对各项检查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MC 112例患儿中,102例出现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ST-T改变和QRS低电压;心脏X线检查心影无改变者73例,出现病理性表现者39例;超声心动图出现异常改变者42例,出现酶学改变81例.心电图检查异常率显著高于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和酶学检查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经治疗后痊愈94例(83.9%),好转15例(13.4%),死亡3例(2.7%).结论 小儿VMC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心电图检查对VMC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患儿出现多项心电图改变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巨细胞病毒(CMV)特异IgM抗体,同时取健康小儿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70例病毒性心肌炎中CMV-IgM阳性13例,阳性率 18.6%;与对照组比较阳性1/37,阳性率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4, P<0.05)。结论:CMV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机体免疫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损伤有关,而免疫损伤更受到重视。本文采用病例对照方式,检测主要、多项免疫指标,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机体的免疫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仍未阐明 ,但其中细胞免疫参与了发病机制过程已得到多数人的共认。本文对 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及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 ) [1 ] 诊断为心肌炎 62例 ,住院 49例 ,门诊 1 3例 ,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2~ 1 1岁。按发病到就诊时间 ,病程小于 1个月者 48例 ,1~6个月者 1 4例。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CK MB及病毒学检查。其中心电图ST T改变 2 2例次 ,房性早… 相似文献
19.
2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测定细胞免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不同时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细胞免疫,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将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30例对照组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心肌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细胞免疫(CD3、CD4、CD8和B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CD4/CD8存在显著差异(P<0.05);迁延期CD4和B细胞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改变以细胞免疫为主,存在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于急性期及慢性期尤为显著,恢复期好转,迁延期存在T细胞亚类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