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孙丰平 《泰山卫生》2004,28(4):24-2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以自主冲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围绝经期综合症,十分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况此年龄组的妇女都是家庭的关键人物,其身心健康将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对此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部分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然而,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即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3.
39—51岁(平均46岁)围绝经期的女性因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水降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历时2—8年(平均5年)。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内分泌波动,约有2/3的妇女会因此而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并且互为因果而加重。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78.5%,在此期的妇女会表现出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症状,其中以神经精神症状较为突出,其严重程度往往与个体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对6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城市职业女性进行分组对照并做疗效分析,探求安全有效缓解和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妇女要经历生理上的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没病或不虚弱,还要求心理上即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它阐明了人体健康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密切相关的。2004年中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研讨会会议中同样提出围绝经期保健的新模式:强调应进行综合保健,贯彻社会-心理-生物学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围绝经期综合征同时具有明确的心身相关的发病机制,社会心理因素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诊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460-2462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e syndrome)又称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是中年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近年来,本科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此病,并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上述一系列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的食疗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红、潮热出汗、抑郁焦虑、头晕、头痛及性功能改变等。中医认为此皆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精不足,心肝失养所致。所以除药物治疗以外,应注意摄生保健、饮食、心理多方调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某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临床上卵巢功能出现衰退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期间有2/3的妇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情况,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我们对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732名40~60岁妇女进行了保健需求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镇江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镇江市随机抽取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生活习惯和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2例妇女完成问卷调查,平均绝经年龄为47.7岁,其中处于绝经前期514例,围绝经期166例,绝经后期272例。不同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绝经前期35.4%,围绝经期65.1%,绝经后期71.7%。综合征的症状以轻度为主,绝经后期的重度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期。KMI评分的13项症状中,不同期各项症状发生率从7.72%到58.09%不等。绝经前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38.72%),围绝经期为潮热出汗(51.81%),绝经后期为性生活问题(58.09%)。χ2检验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妊娠和分娩次数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一半的妇女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以轻度为主。妊娠次数、分娩次数、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收入水平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4 489名 40~65岁妇女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饮食习惯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高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量所占比例较大; 经常喝牛奶及经常吃豆制品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不喝牛奶及不吃豆制品者发生率低; 嗜好饮茶者占 37. 3%, 其围绝经期综合征、关节疼痛发生率低于不饮茶者。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除药物治疗外, 改变饮食习惯, 增加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或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双卵巢功能丧失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有人在绝经过渡期这些症状就已开始出现,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新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与心血管疾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机体将发生许多病理、生理改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提前发生。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保证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我们对2000-2003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妇女60例进行雌激素及心血管方面的测定,探讨围绝经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植物雌激素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类似于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用植物雌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进展,发现与性激素替代疗法相比,植物雌激素提供了有效且更为安全的方法,但要成为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替代疗法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影响。方法抽取年龄45~55岁职业女性30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改良更年期可泼门(Kupperman)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及家庭关怀度指数。分析统计职业女性的PMS发生情况及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280名研究对象的Kupperman量表平均分为(14.21±3.36)分,共计189例(67.50%)存在PMS,包括轻度56例(20.00%),中度123例(43.93%),重度10例(3.57%)。11项PMS症状中,位列前3的症状为疲乏(61.07%)、焦虑(58.93%)、失眠(52.50%)。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EPQ-RSC中内外向、掩饰性及家庭功能评分与Kupperman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与Kupperman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月经情况、妊娠次数、合并慢性疾病、EPQ-RSC得分及家庭功能得分是PMS的独...  相似文献   

16.
植物雌激素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类似于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用植物雌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进展,发现与性激素替代疗法相比,植物雌激素提供了有效且更为安全的方法,但要成为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替代疗法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话叫做:智者当借力而行,把这句话送给临近绝经期的女人,应该是句忠告。因为妇女过了四十岁,雌激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内分泌功能紊乱,身体的各系统逐渐呈衰退状态。这虽然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但用外力能使这一过程平稳自然过渡,这个外力就应该是补充雌激素。有人担心雌激素补充会造成依赖,适得其反。其实,如果单纯为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补充雌激素在四年内使用是相对安全的,超过了四年就要注意进行一些检查。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63-416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心理干预结合一般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观察,对患者的症状变化采用自评量表(SCL-90)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SCL-90测定结果显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心理干预疗效确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汉族、回族、藏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MPS)发生情况的调查,探讨提升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0~ 55岁女性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方式展开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月经史、改良Ku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