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40~65岁居民膳食n-6/n-3脂肪酸比值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40~65岁广州市民1133人,采用定量食物频数问卷调查对象的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计算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检测其红细胞膜脂肪酸构成、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n-6/n-3比值大小高Q3,中Q2,低Q1与血压、血脂和IMT的关系。结果 995人资料完整纳入分析。对象日均膳食总能量摄入为9.10±2.09MJ、脂肪供能比为(34.3±7.9)%。膳食n-6/n-3脂肪酸比值为(29.74±22.71):1,红细胞膜n-6/n-3脂肪酸比值为(2.7±1.0):1,膳食SFA:MUFA:PUFA为1:1.5:1。膳食n-3脂肪酸摄入量与红细胞膜n-3构成比、膳食n-6/n-3比值与红细胞膜n-6/n-3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膳食n-6/n-3比值最高组Q3(>31.16)对象的收缩压、TC和IMT水平显著高于最低组Q1(<17.40);红细胞膜n-6/n-3比值最高组Q3(>3.04)和中间组Q2(2.18~3.03)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IMT水平均显著高于最低组Q1(≤2.17)。结论广州市40~65岁居民膳食n-6/n-3脂肪酸比值约为30:1;该比值小于17.40:1时,有较低的血压,总胆固醇及IMT水平。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0,10(7):20-20
法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过量摄入ω-6脂肪酸而缺乏ω-3脂肪酸易导致遗传性肥胖。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美国《脂研究杂志》(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  相似文献   

3.
国人n-3脂肪酸摄入不到1/4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指出,按照营养学标准.俗称脑黄金的n-3脂肪酸的每日摄入量应维持在160毫克以上,而我国许多地区的居民摄入量很低,平均每日37.6毫克,显著低于正常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MODS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之一,防治的关键在于阻断各种炎症因子的瀑布式释放,n-3脂肪酸具有免疫调理活性,因此拟用n-3脂肪酸来预防MODS的发生。方法将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21只,灌喂鱼油制剂(含n-3脂肪酸0.7g)1ml/d;实验对照组对只灌喂生理盐水1ml/d,2周后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制成MODS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2小时、4小时、24小时后检测血清,肝脏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于-α(TNF-α)及血清Cr、ALT和AST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各时项血清、肝脏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功明显升高(P<0.05),实验对照组肾功、肝功也明显升高(P<0.05);两组血清TNF-α于2小时组最高,4小时组略降低后于24小时组略有回升,而肝脏组织匀浆TNF-α则逐渐降低;各组内Cr随时间逐渐升高,于4-24小时间升高最明显(P<0.05),ALT于4~24小时变化最明显(P<0.05),AST却在2~4小时间变化最明显(P<0.05)。结论受到损伤刺激后肝脏较早产生高浓度的TNF-α,并造成肝脏损伤,肝外组织也可产生TNF-α并造成肾脏损害;n-3脂肪酸可以抑制肝脏及肝外组织TNF-α的释放并可以减轻预防大鼠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n-3脂肪酸属必需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大量研究证实,n-3脂肪酸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预防肿瘤的发生.作者就 n-3脂肪酸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过去数十年脂肪酸摄入模式的改变和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明显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摄入与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普遍认为n-3 PUFA及其代谢产物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继而抑制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和炎症反应的发展。但近年来也有报道指出n-3 PUFA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促进免疫细胞发挥其功能。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该领域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指碳氢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的脂肪酸,通常分为n-3PUFA和n-6PUFA两种。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已知遗传、年龄、内分泌、饮食等因素均参与OP的发病,但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不少研究发现饮食中的PUFA对骨健康存在重要影响,本文特就PUFA在OP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非ADHD儿童体内脂肪酸水平差异及膳食补充n-3类脂肪酸对ADHD儿童体内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在1 555名2~5年级学生中筛选出ADHD儿童79名,取50名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采集静脉血分析其脂肪酸差异。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将ADHD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膳食补充干预3个月,观察干预后脂代谢改善情况。结果ADHD儿童血红细胞膜的饱和脂肪酸(SFAs)中的C15∶0、C16∶0、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中的C15∶1、C18∶1、C20∶1、C24∶1及PUFAs中的亚油酸C18∶2 n-6(LA)明显高于非ADHD组儿童(P0.05);花生四烯酸C20∶4 n-6(A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PA)及C22∶4(n-6)低于非ADHD组儿童。ADHD儿童补充n-3PUFAs后,体内α-亚麻酸C18∶3 n-3(ALA)、C24∶0、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及n-3PUFAs水平显著提高,n-6PUFAs、n-6/n-3比例则显著降低。结论ADHD与非ADHD儿童体内的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补充n-3类脂肪酸可提高ADHD儿童体内n-3类脂肪酸水平,同时降低n-6/n-3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深入分析1990-2019年我国居民近三十年的膳食脂肪酸摄入情况的年龄和年份变化特征,为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的关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S)我国居民1990-2019年的摄入数据的估计值,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摄入情况随年龄和年份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 近30年,我国居民n-3 PUFA、PUFA摄入情况均未达标。n-3 PUFA的摄入量和PUFA摄入能量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n-3 PUFA摄入量增加速度随着年份推移而增加,45~74岁组在2008-2019年间摄入量增加速度较其他年龄段要快;PUFA在1996-2009年左右上升速度较快且50~84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更快,1990-1996年和2009-2019年左右上升速度较慢。TFAS摄入能量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1-2009年左右下降速度较快且35岁及以上相对其他年龄组下降更快。结论 除n-3 PUFA外,近10年PUFA和TFAS摄入情况向好的趋势减慢。建议继续加大营养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居民n-3 P...  相似文献   

10.
孕妇膳食、血清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妇膳食,血清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为孕妇合理营养提供指导。方法:对孕中期妇女追踪调查至孕晚期,分别用三天膳食记录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两阶段孕妇的膳食和血清脂肪酸水平,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孕中,晚期膳食脂肪酸总量及组成差异无显著性。血清脂肪酸总量孕晚期较孕中期明显增加,但ω3系脂肪酸显著降低。孕期膳食脂肪酸和血清脂肪酸有相关关系者为C16:0,C18:0,C18:1,C18:2,C18:3,C22:6。结论:应提供膳食中ω3系脂肪酸(α-亚麻酸)的摄入水平,使ω6系脂肪酸同ω3系脂肪酸保持适宜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n-6/n-3脂肪酸配方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n-6/n-3组成的配方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喂饲含相同胆固醇(0.5%,W/W)、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2%),但不同脂肪酸n-6/n-3比(6.48、2.07、0.93、031)的4种配方油的高脂合成饲料60天,观察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4种配方油比猪油均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AI[(TC-HDL-C/H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HDL-C/TC;配方油D具有独特的升高血清HDL-C2的作用;配方油A、C、D显著降低血清TG,而配方油B作用不明显.以n-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的配方油C、D比以n-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的配方油A、B显著地升高血清丙二醛,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4组配方油大鼠的心、脑脂褐质含量均比实验前增高,各配方油间无显著差异;心、脑脂褐质与血脂的相关分析发现心、脑脂褐质与血清TC、LDL-C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关系不明显.结论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角度,脂肪酸n-6/n-3比在2.07~6.48范围内是合理的脂肪酸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014 调节食物中ω-6和ω-3脂肪酸合适比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可影响人体内总ω-6和ω-3脂肪酸的比例。而ω-6/ω-3脂肪酸的比例过高与人体某些疾病高发有关,通过食品改良可提高ω-3脂肪酸的水平,降低ω-6/ω-3脂肪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调节食物中ω-6和ω-3脂肪酸合适比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可影响人体内总ω-6和ω-3脂肪酸的比例.而ω-6/ω-3脂肪酸的比例过高与人体某些疾病高发有关,通过食品改良可提高ω-3脂肪酸的水平,降低ω-6/ω-3脂肪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过去数十年脂肪酸摄入模式的改变和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明显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摄入与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普遍认为n-3PUFA及其代谢产物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继而抑制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和炎症反应的发展。但近年来也有报道指出n-3PUFA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促进免疫细胞发挥其功能。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该领域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居民膳食n-3脂肪酸摄入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志愿者形式招募40~75岁广州市民,采用定量食物频数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每日食物摄入种类及数量,计算能量及营养素,特别是n-3脂肪酸含量。检测空腹血脂4项。将膳食n-3脂肪酸摄入量四分位分组分析其与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共招募3974名研究对象,其膳食总能量摄入量为(7.68±2.24)MJ/d、脂肪供能比为(33.1±7.8)%,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为(8.3±2.2)%。膳食n-3脂肪酸摄入量为(1.29±1.02)g/d,其中α-亚麻酸(ALA)为(1.18±0.99)g/d[(0.58±0.42)%energy],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99.50±103.09)mg/d。校正年龄、性别、BMI、总能量、饱和脂肪酸及膳食n-6脂肪酸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膳食ALA摄入量与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剂量依赖的负相关关系(P<0.05),Q4(2.23g/d)的TC、HDL-C及LDL-C显著低于Q1(0.47g/d)(P<0.05);膳食EPA+DHA摄入量与TG及HDL-C也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Q1(26.40 mg/d)的TG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与ALA和EPA+DHA摄入量分别为0.47 g/d和26.40 mg/d相比,摄入量达到2.23 g/d和200.30 mg/d时有利于将血脂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小鼠饲料正常脂肪摄入量7.84%为基础,比较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小鼠正常饲料脂肪及脂肪酸构成为对照,分别设S/M/P比值为1∶1.7∶1.2和1∶1∶1的饲料,其中n-6/n-3比值在1~10∶1各设计4组,共10组, 喂小鼠10 w,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S/M/P为1∶1.7∶1.2, n-6/n-3在1~5∶1时T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8∶1和10∶1组(P<0.05); S/M/P为1∶1∶1,n-6/n-3为1∶1时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比值组(P<0.05);当n-6/n-3为10∶1时,S/M/P为1∶1.7∶1.2的TC、LDL-C、HDL-C以及TC/HDL-C和LDL-C/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1∶1∶2组(P<0.05),S/M/P为1∶1∶2的LDL-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1∶1∶1组(P<0.05)。结论: S/M/P现状1∶1.7∶1.2时,n-6/n-3在1~5∶1可维持血脂在较低水平;如脂肪酸构成比为1∶1∶1时,维持较低血脂所需的n-6/n-3为1∶1;在现状膳食n-6/n-3为10∶1时,S/M/P在1∶1.7∶1.2有利于维持低血脂。  相似文献   

17.
膳食脂肪酸构成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妹霞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4,26(6):421-425
目的:探讨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值对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S∶M∶P)为1:1.5:3.7和1:1.5:1,n-6/n-3比值分别为1、7.5、15、30,各4组。基础饲料采用AIN-93G配方,各组饲料的脂肪酸构成以食用油脂调配。饲养12w。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IL-2和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S:M:P为1:1.5∶3.7,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者显著正相关(r=0.438,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和15组(P<0.05);S:M:P为1:1.5:1,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T细胞比例、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组(P<0.05)。结论:S:M:P为1:1.5:3.7和1:1.5:1,n-6/n-3为1时,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2有关;DHA对CD4+/CD8+T细胞比例的抑制作用可能大于ALA;结合脂质过氧化程度来考虑,膳食n-6/n-3为7.5~15范围内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 urated fatty acids.n-3PUFAs;叉称n-3,ω-3),是人体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届于18-24碳脂肪酸家族,其碳链上具有3个以上的双键,依照第一个双键距离甲基端碳原子不同分为n-3系、n-6系、n-7系、n-9系(即n编号系统,也叫w编号系统),n-3PUFAs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位于第3位碳原于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亚麻酸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饮食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脑内不同脂类中PUFAs构成的影响。【方法】使用C57BL/6J雌性小鼠,在胎儿期和幼年期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高脂饲料(18%脂肪,供能比为36%)喂养-高脂豆油饲料、高脂鱼油饲料和高脂豆油:鱼油(5∶1)混合饲料,以正常饲料(6%脂肪来自豆油,供能比为12%)为对照,时间为4个月。采用薄层层析分离脑组织中各主要脂类成份,然后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各脂类成份中的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鱼油饲料喂养改变了小鼠脑内主要脂类中PUFAs的构成。在磷脂中,虽然5种PUFAs在各饲料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1.94±0.41)以及n-3/n-6 PUFAs比值(2.31±0.75)在鱼油组较其它三组显著升高(P<0.05);在甘油一和二酯中,与豆油组相比,鱼油组和豆油:鱼油混合组LA含量(0.31±0.09%,0.65±0.58%)降低,而鱼油组DHA/AA(2.60±1.66)以及n-3/n-6 PUFAs比值(2.31±0.75)升高(P<0.05);在甘油三酯中,与豆油组相比,鱼油组和豆油:鱼油混合组AA含量(1.62±0.53%,1.12±0.36%)和EPA含量(0.98±0.58%,1.34±0.31%)显著降低,而DHA/AA比值(1.14±0.21,1.46±0.58)升高(P<0.05),但DHA含量在三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游离脂肪酸中,5种PUFAs在各饲料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饮食鱼油n-3 PUFAs摄入增多虽然不影响脑内DHA的聚积,但改变了DHA/AA以及n-3/n-6PUFAs的比值。甘油酯类可能是脑摄取、聚积DHA的主要直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不同种类牛奶中脂肪酸的含量。探讨牛奶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方法以3种市售国产牛奶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牛奶脂肪酸的分离测定。结果3种国产牛奶含有13~16种脂肪酸,酸牛奶总脂肪酸的含量最低。不同类型脂肪酸的比例不均衡。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约占7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低,仅为3%~7%。除低脂牛奶外。全脂牛奶和酸牛奶的ω-6/ω-3脂肪酸比率基本接近推荐值。结论与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相比。酸牛奶更适宜高血脂患者或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饮用。3种国产牛奶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1:1。有必要优化牛奶脂肪酸的组分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