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髓鞘碱蛋白(MB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4例急性颅脑损伤组患者CSF中MBP。结果:CSF中MBP在急性颅脑损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DCI患者明显高于ALCI患者(P<0.01);ADCI患者入院时GCS明显低于ALCI患者,而GOS明显差于ALCI患者(P<0.01);MBP与GCS和GOS均呈明显负相关(r=-0.612,r=-0.59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升高,测定CSF中MBP有助于估计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助于ADC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质子诱发X-射线分析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铁,锌,铜,铬,铅的含量,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锌,铬,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织脊液中铅的含量也升高。而铁及铜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文献对其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梁艺湖  郑刚 《医学争鸣》2005,26(11):1005-100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1 wk脑脊液中IL-1β,IL-6和IL-8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损伤程度关系.方法: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轻度颅脑损伤组GCS>8分,中、重型颅脑损伤组GCS≤8分,分别在损伤后第1,3,7日测定脑脊液中IL-1β,IL-6和IL-8浓度.结果:损伤后第1日IL-1β,IL-6和IL-8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第3日降低,在第7日又显著升高.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中IL-1β及IL-6含量与轻度颅脑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中IL-8含量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IL-1β,IL-6和IL-8含量显著上升,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含量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5.
谭适  陆伟水  覃重桥  余松祚  陆弘盈 《广西医学》2012,34(10):1396-139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引起的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外伤引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经保守治疗或腰穿引流后均治愈,1例严重鼻漏患者通过手术修补漏口治愈.3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患者应体位引流加抗生素预防感染可治愈,但部分需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姚家楫  李元浩 《广东医学》1992,13(5):236-238
为了探索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单胺神经递质的变化,我们于1989年6月~1990年6月,对6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脑脊液高香草酸(HVA)及5-羟吲哚乙酸(5-HIAA)和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MHPG)液相色谱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红细胞数及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对有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有临床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数与颅内压的动态变化。结果:56例脑脊液检查正常,颅内压180—250mmH2O。38例脑脊液红细胞数数个~数十个,颅内压250—300mmH:O。16例直观脑脊液血性,细胞学检查红细胞满视野,颅内压〉300mmH2O。结论:脑脊液红细胞数、颅内压及患者临床症状三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明宗毅 《中外医疗》2008,27(15):129-12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脑挫裂伤患者,分别于伤后48h,72h,7 d和14d留取脑脊液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和脑脊液IL-6几乎同步升高,但血浆IL-6下降较快.结论 脑脊液IL-6的变化和脑水肿的过程在时间上相吻合,表明脑脊液中的IL-6的含量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14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12~15分)4l例;中型(9~11分)71例;重型(3~8分)32例。另选择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第4天、14天、1个月、2个月及半年5个时间点,采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检测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并根据残疾等级评分(DRS)对患者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液中IgG含量下降,而脑脊液中IgG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变化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r=0.950,P〈0.01);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期(14d以后),与血液中Ig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脑脊液IgG含量正相关关系。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检测血液中IgG含量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恢复期动态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可以了解病情的转归,修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赵琚清 《河北医学》2011,17(12):1676-167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84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一系列认真的病情观察与精心的护理。结果:84例中行手术治疗45例,其余保守治疗采用脱水、抗炎、催醒、支持及对症治疗。治愈46例,好转20例,死亡8例,病死率占9.2%,致残10例,致残率11.90%。结论:在救治过程中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全方位的精心护理、高度的责任心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脑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 :6 0例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急症手术 (去大骨瓣减压 ,漂浮法脑疝复位术 ) ,术前脱水药物及大剂量激素冲击 ,术后给予ICU监护及早期良好的神经营养药物 ,并控制中枢性高热 ,及维持通气并改善缺氧。结果 :共存活 4 7例 ,GCS >8分 2 4例 ,植物存活 2 3例 ,死亡 13例。结论 :救助生存率逐年升高 ,但植物存活的患者机率较高。影响预后因素与开始手术时间的快慢、瞳孔散大的速度、受伤部位及年龄大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首次凝血功能结果与对应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基本资料,在患者入院时测定凝血功能,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继发血肿的发生与否、外伤性脑梗塞发生与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T(凝血酶时间)在GCS评分和GO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提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的凝血功能与其病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血清胃泌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消化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8例(男24,女14)颅脑损伤患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采用放射兔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的统计差别有显性(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消化造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因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93例急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93例因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因交通事故所致以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多发伤病人的急诊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3例病人中成活142例;死亡51例,死亡率26.4%。结论即时和适当的院前处置,入院后的及时救治,迅速诊断,正确的抢救程序及多学科的协调是救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与抢救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与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2.1%(1/48)、4.2%(2/48),均低于对照组13.3%(6/45)、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可为患者急救提供参照,缩短抢救时间与费用,并将医疗质量管理融入术后护理,将相关政策及指南转化为具体护理措施,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下肢DVT发生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预后不良。结论:血糖水平动态监测可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芬 《河北医学》2006,12(10):993-994
目的:评价单层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单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9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脑挫裂伤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脑内血肿8例,硬膜下积液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颅骨骨折51例。结论:单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单层螺旋CT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