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米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60例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泵注丙泊酚33 mg/min至意识消失后,Ⅰ、Ⅱ、Ⅲ组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0.15、0.20、0.25μg.kg-1.min-1,持续6 min;Ⅳ、Ⅴ、Ⅵ组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0.15、0.20、0.25μg.kg-1.min-1,持续8 min。丙泊酚维持量0.12 mg.kg-1.min-1。雷米芬太尼输注结束时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六组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2和T4时Ⅲ、Ⅴ、Ⅵ组HR均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T1时比较,T2~T3时Ⅰ、Ⅱ组SBP和DBP、T2~T4时Ⅳ组SBP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Ⅰ、Ⅳ、Ⅴ组T2~T6时、Ⅱ组T2~T3时、Ⅲ组T3~T6时和Ⅵ组T3~T5时的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结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微量泵输注时,雷米芬太尼以0.20或0.25μg.kg-1.min-1的速度,泵注6 min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麻醉诱导时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加重。常见的预防插管反应的方法包括静脉使用阿片类药物、钙离子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等。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米芬太尼靶控注射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苏醒拔管期不同靶浓度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胆囊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6μg/L组(Ⅰ组)、0.8μg/L(Ⅱ组)、1.0μg/L(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Ⅳ组)。四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1%~2.5%异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的全身麻醉。术毕,Ⅰ、Ⅱ、Ⅲ组患者均TCI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分别为0.6、0.8、1.0μg/L,Ⅳ组TCI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TCI开始前、吸氮时、拔管时、拔管后5、10min的MAP和HR;观察TCI开始后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Ⅰ、Ⅳ组的MAP和HR在吸痰、拔管时较TCI开始前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无明显升高;四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用于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合适血浆浓度可能在0.8~1.0μg/L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对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药代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影响、分析靶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差值并评价TCI系统的性能。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28岁-44岁,n=20),B组(45岁-64岁,n=30),C组(65岁-80岁,n=20)。全麻诱导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 mg/L,雷米芬太尼7μg/L。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丙泊酚的靶控浓度降至2.5 mg/L,雷米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术中调节丙泊酚的量使BIS指数维持在45-55。TCI开始后5 min、10 min、2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抽取动脉血检测雷米芬太尼血药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的中位数(MDPE)、执行误差的绝对中位数(MDPAE)及摆动度(wobble)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三组患者各时点血浆雷米芬太尼浓度均明显低于靶浓度。输注后5 min、10 min,C组的血浆雷米芬太尼浓度显著高于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各时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TCI系统偏离度(MDPE)在正常范围, MDAPE大于该范围,摆动度也较大。结论TCI时靶控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差异较大,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于青壮年,在国人使用雷米芬太尼TCI静脉麻醉时,应根据不同年龄设定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乳腺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诱导时设定雷米芬太尼靶浓度4μg/L(H组)和2.5μg/L(L组),丙泊酚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缝皮结束时停药。观察诱导前、意识消失、放入喉罩前、放入喉罩后1 min及切皮前、切皮后2 min的血压、心率,记录病人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及即刻药物效应室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收缩压降低率分别为22.4%和12.8%;放入喉罩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切皮后收缩压升高率分别为4.76%和18.0%。停药后两组病人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8和12.3 min,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13.3和12.6 min。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雷米芬太尼靶控浓度2.5~4μ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成人麻醉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 将9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1μ9/kg(R1组)、2μg/kg(R2组)、3μ9/kg(R4组)和4μg/kg(R4组).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和10min(T7)的SBP、DBP、HR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各组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R1组T2、T3时SBP显著升高(P<0.05).与T0比较,各组患者T1时的HR均明显减慢(P<0.01),R1组患者T2、T3时HR显著增快(P<0.05或P<0.01).R2、R3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R1、R4组小(P<0.05).结论 采用2~3μg/kg的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肌松药条件下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静脉诱导用于患儿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4~10岁 ASA Ⅰ级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三组在60 s 内静脉分别注射雷米芬太尼1 μg/kg(Ⅰ组)、2μg/kg(Ⅱ组)和3 μg/kg(Ⅲ组),丙泊酚4 mg/kg 在20 s 内静脉注射,40 s 后实施气管插管。根据下颌松弛度、声带位置、置入喉镜难易度、咳嗽程度和体动程度将插管条件分为满意、一般和差。结果三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Ⅰ组、Ⅱ组和Ⅲ组插管条件满意率分别为46.7%、86.7%和90.0%。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插管满意率明显增高(P<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Ⅲ组 HR 明显减慢(P<0.05)。结论在无肌松药条件下,丙泊酚4 mg/kg 联合雷米芬太尼2或3μg/kg 均可为小儿气管插管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观察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1·0%异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的全身麻醉。术毕时送至麻醉复苏室(PACU),A组患者TCI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μg/L,B组TCI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HR、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吸痰、拔管时MAP、HR无明显变化,B组则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TCI雷米芬太尼可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平稳苏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 13月~8岁的患儿22例,TCI雷米芬太尼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序贯法测定雷米芬太尼Cp50,术毕即刻观察面罩紧扣通气下PzrCO2.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语言刺激下睁眼时间.结果 Cp50为5.1 ng/ml,95%可信区间为4.5~6.0 ng/ml.结论 TCI雷米芬太尼可满足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的要求,Cp50为5,1 ng/ml.  相似文献   

11.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的雷米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R0、R2、R4、R6四组,每组15例。病人进入手术室静卧5min取得基础数据后,给予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的丙泊酚,5min后依分组情况分别给予血浆靶浓度为0、2、4、6ng/ml的雷米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数据至气管插管后5min。所有病人均未给予术前药,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0.1mg/kg的维库溴铵,研究中应用辅助或机械通气以维持PET CO2在35~45mmHg。记录每分钟的MAP、HR、BIS,并将病人人室后(T0)、给雷米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最大值(T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ng/ml的雷米芬太尼对BIS没有影响。R2组病人气管插管后存在插管反应,BIS明显升高,BIS变化趋势与MAP、HR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雷米芬太尼对BIS没有影响。BIS可以用来指导丙泊酚的用量,4ng/ml的雷米芬太尼是较佳的气管插管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给药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快速组、平滑组和阶梯组。麻醉诱导分别按效应室浓度输注丙泊酚至6.0μg/ml、瑞芬太尼至4.0 ng/ml。达靶浓度后入镜并随即调整丙泊酚浓度至2.0μg/ml、瑞芬太尼至2.0 ng/ml。分别记录患者吸氧前(T0)、诱导开始1 min(T1)、入镜即刻(T2)、入镜后1 min(T3)、2 min(T4)、5 min(T5)及术毕(T6)的MAP、HR及SpO2。结果阶梯组的达靶时间和入睡时间均显著长于快速组和平滑组(P<0.05或P<0.01)。阶梯组在T2时MAP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CI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阶梯法诱导较快速法、平滑法使患者血压更平稳,但可控性稍差。  相似文献   

13.
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不同血浆靶控浓度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患者(≥65岁,A组)和青壮年患者(<60岁,B组)各40例,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四个亚组:A1、A2、A3、A4、B1、B2、B3、B4,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为1、2、3、4 ng/ml,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2.5μg/ml),10 min后给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各时刻患者的BP、HR、Grant气管插管评分、BIS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相对于同浓度B组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例数增多(P<0.05),A1、A2、A3组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少于A4组(P<0.05),A2、A3组使用硝酸甘油的例数分别少于B2、B3组(P<0.05),B2、B3组多于B4组(P<0.05).各浓度的雷米芬太尼均引起BIS的轻度下降,而雷米芬太尼输注后BP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评分,B1组明显高于其他亚组(P<0.05).相对于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与切皮后2 min各组BP均有上升,A3、A4和B4组BP上升、HR增快的幅度较小.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2~3 ng/ml和2.5μg/ml比较合理,诱导效果满意,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总用量T组明显大于M组(P〈0.05),T组麻醉效果优于M组(P〈0.05)。丙泊酚诱导后血压下降程度M组大于T组(P〈0.05),术中出现体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例数M组多于T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雷米芬太尼对肺叶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中安全、有效的血浆靶浓度。方法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级,年龄40~60岁,体重52~74kg。随机均分为R6组和R8组。麻醉诱导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8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μg/ml,术中两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HemosonicTM100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基础值(T0)、切皮即刻(T1)、断肋即刻(T2)、开胸探查即刻(T3)、关胸即刻(T4)、缝皮完毕即刻(T5)时MAP、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左室射血时间(LVET)、体循环血管阻力(TSV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与T0比较,R6组在T1、T2、T4、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组间比较,R6组T3时MAP、HR、TSVR高于R8组(P<0.05);两组T1~T5时BIS均低于T0时(P<0.01),T2、T3时R8组BIS低于R6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复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可采用初始6ng/ml,在较强手术刺激时调至8ng/ml,以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糖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丙泊酚TCI目标血药浓度1.5 μg/ml;Ⅱ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TCI.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ACTH,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结果Ⅰ组皮质醇随手术进程逐渐升高,但与基础值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术中及术毕显著低于Ⅱ组;Ⅱ组皮质醇在术中及术毕显著高于基础值;Ⅰ、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升高,且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高于Ⅰ组.Ⅰ组血糖无显著变化,Ⅱ组血糖在术中术毕显著升高.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垂体ACTH释放的增加抑制皮质醇的分泌,从而避免了围术期过度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靶控输注丙泊酚期间血药浓度与血液动力学变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恒定靶浓度变速输注丙泊酚期间血药浓度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与意识消失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61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选用Stelpump软件内嵌 Tackley药代动力学参数,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 3μg/ml持续输注 1 h,采样时间 1 5 h。应用气 质联机(GC- MS)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意识消失时间。结果 意识消失时间为(2. 01±0 .53) min。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 2 min,随着输注时间延长,浓度逐渐下.降接近靶浓度。血药浓度>4 59μg/ml时,MAP由基础值的(93 .0±10 .2) mmHg降至(72 .5±11. 7)mmHg,下降幅度为22. 1%;血药浓度<4 45μg/ml时,MAP逐渐恢复到(80 2±11 2) mmHg,但仍较基础值低14 0%。血药浓度>3 73μg/ml时,HR由基础值的(89. 2±13. 6)次/分减至(75. 4±12. 1)次/分,下降幅度为 15 5%;而血药浓度<3 73μg/ml时,HR逐渐恢复至(77. 9±13 .8) 次/分,较基础值低13 .5%。结论 靶浓度3μg/ml能提供满意的镇静及气管插管条件;诱导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血药浓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睛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28-103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相互关系及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患者100例,根据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随机均分为五组:P1.5组,1.5μg/ml;P2组,2μg/ml;P2.5组,2.5μg/ml;P3组,3μg/ml;P3.5组,3.5μg/ml。待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TCI雷米芬太尼,以血浆浓度0ng/ml为起点,每30秒增加0.3n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及对疼痛刺激(50Hz,80mA,0.25ms强直刺激)无体动反应。记录患者在不同丙泊酚血药浓度下意识消失时和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时雷米芬太尼的血浆浓度(Cp)和效应室浓度(EC)。结果意识消失时雷米芬太尼Cp50从P1.5组至P3.5组分别为5.0、3.0、2.1、1.2、0ng/ml;疼痛刺激无反应时雷米芬太尼Cp50从P1.5组至P3.5组分别为5.4、4.3、3.9、3.5、3.0ng/ml;疼痛刺激无反应时与意识消失时BI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S值变化与丙泊酚血药浓度呈反比关系,雷米芬太尼对BIS值影响不大。BIS值50~60可以作为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时监测意识消失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13岁、择期行腹腔镜疝环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对照组用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和异氟醚维持。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拔管、苏醒时间及患儿拔管后呼吸困难、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术中平稳,苏醒快速平顺,值得在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