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热利湿法治疗水肿5例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韩笑元,卢长哲,赵庆兰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何民清热利湿法是利湿法之一。主要是治疗下焦湿热的方法。用于湿热蕴结下焦,症见小腹急胀,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沥不尽,舌苔黄以。笔者应用此法治疗水肿患者5例,取得满意疗效。1...  相似文献   

2.
魏玲玲  张军 《山西中医》1996,12(6):10-11
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炎30例疗效观察北京医院(100730)魏玲玲张军张剑梁燕萍张根腾关键词慢性肾炎清热利湿法我们自1993年至1995年,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  相似文献   

3.
清热利湿健脾化痰法治疗肥胖性脂肪肝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虹 《福建中医药》2003,34(4):10-11
为了观察清热利湿健脾化痰法治疗肥胖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以临床诊断为肥胖性脂肪肝30例为中药治疗组,另设对照组30例做为对照,予口服血脂康2片。1d3次,疗程0.5a。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ALT、GGT、TG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结论:清热利湿健脾化痰法具有明显的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热利湿活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春 《四川中医》1999,17(6):30-30
笔者于IW7年1月至1998年5月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在门诊经临床检查和理化检测,按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其中年龄22-30岁25例,31-40岁19例,41-SO岁14例,sl岁以上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为54岁,平均32,4岁;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16例,6-12个月者28例,l+-3年者13例,3年以上者6例,最短为3个月,最长达近18年。2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获苦12g,马齿觅、败酱草各3(),三楼、泽兰各109,制…  相似文献   

5.
莫滚  李洪 《四川中医》2000,18(5):29-29
盗汗是指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自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盗汗4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6例患者中,男38例,平素饮酒者35例,女百例,饮酒者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9岁,平均37.6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年,平均32.7天。全部病例均作X线胸部摄片、血沉等检查,排除肺痨、风湿痹、甲亢等疾病。2治疗方法 均以自拟中药清热利湿方为基础方:苍术、黄柏、厚朴各10g,通草、佩兰各6g,茯苓、茵陈各159,薏苡仁、滑…  相似文献   

6.
马和平 《北京中医》2005,24(5):283-284
急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中医药治疗此病采用的方法有:活血清热抗炎法、清热活血法、利湿清热法、导气除燥法等内服方药,取得一定疗效.笔者采用中医清热利湿解毒法组成中药内服,复用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法中药保留灌肠,每日2次,治疗急性前列腺炎,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清热润燥法治疗银屑病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1~1996年4月,采用清热润燥方法对47例银屑病寻常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总共所观察的69例中,男44例,女25例;年龄19~67岁。辨证分型:血热证型(属进行期)47例,血虚风燥证型(属静止期)22例。病程6个月~18年。18例家族中查有发病  相似文献   

9.
清热利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清热利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15 0例 ,设西药对照组 5 0例 ,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6 4%、2 8%以及 91 33 %、6 2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结节、浅表溃疡等多形性皮肤损害,可伴瘙痒、疼痛症状,好发于下肢。目前治疗多以强的松为主,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以祛风清热利湿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2岁,平均36.4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0日。其中12例行病理诊断。本组有7例经强的松治疗未愈。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内服中药治疗。其中有4例接受中药治疗前正在服用强的松,予以逐步减量至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急性湿疹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归纳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5—59岁,平均36.2岁,病程2~5天,服药量5~18剂。1.2 疗效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辨证凡具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止、渗液流汁、伴身热、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笔者通过辨证论治,以清热利湿为治则治疗18例此病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清热利湿益气法治疗尿路感染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39例中,女30例,男9例(均排除前列腺疾病).住院病人29例,门诊病人10例.年龄在20岁~25岁者6例,26岁~30岁者4例,31岁~35岁4例,36岁~40岁者9例,41岁~45岁者3例,46岁~50岁者4例,50岁以上者9例.病程最长者二年余,最短者二天.尿细菌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者13例(其中2例伴L型细菌生长),奇异变形杆菌生长2例,大肠埃希氏菌生长者9例,弗劳地枸檬酸杆菌生长者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者5例,D群链球菌生长者2例,白色念珠菌生长者1例,产气肠杆菌生长者1例,弗氏柠檬酸菌生长者2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者1例,腐生葡萄球菌生长者1例.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少许~+)、脓细胞(+)有7例,脓细胞(++)有10例;蛋白(++)、红细胞(++)、脓细胞(++~+++)有15例,脓  相似文献   

14.
王延欣 《河南中医》1999,19(4):31-32
消渴病,临床以口渴多饮,善食而瘦,小便频数量多,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将其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与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临床以后者居多,约占80%左右[1]。祖国医学治疗消渴病已有二千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依...  相似文献   

15.
16.
清热利湿法治疗妇科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孙宾 《光明中医》2007,22(7):19-20
1 从病因看,湿邪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1.1 邪致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因素等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由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化,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的病理产物,二者互相影响,外湿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脏腑功能失职,水湿不化,易形成水湿.因此说它既是一种病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7.
清热利湿化淤法治疗前列腺肥大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疾病,西医常用手术治疗,但术后疗效亦不够理想。笔者采用清热利湿化淤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33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均以典型的临床症状或B超检查作为诊断依据。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84岁,其中60~70岁25例,71~80岁7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内经>"湿热相交,民当病疸"和<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之论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肝胆湿热瘀毒为患.其治疗,<仁斋直指方>有"治法纲领大要,疏导湿热于大小便之中"之论;仲景治黄疸立大黄、硝石泻下瘀热之法;近人关幼波"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之说都给予我们很大启示.结合临证近20年的治疗体会,认为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使用活血药化瘀生新,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有利于防止转变成慢性肝炎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清热利湿通淋法治疗急性肾盂肾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盂肾炎属中医淋证范畴。笔者运用清热利湿通淋法治疗急性肾盂肾炎 86例 ,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6例中 ,男 14例 ,女 72例 ;年龄最大者 5 5岁 ,最小者 12岁。全部病例均有畏寒发热 ,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压痛等症状 ,伴尿血 ,肾区叩击痛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小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脓球、红细胞、白细胞。2 治疗方法基本方 :蒲公英 30g ,蓄、瞿麦各 2 0 g ,生大黄、炒栀子、川牛膝各 10 g。 1剂 /d ,水煎 ,分 2次温服。寒热重者加柴胡 15 g ,黄芩 10g ;小便脓球多者加薏苡…  相似文献   

20.
论清热利湿法治疗皮脂溢出性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文球 《光明中医》1999,14(2):13-17
根据现代皮脂腺疾病中的皮脂溢出、脂溢性皮炎、寻常痤疮等疾病,都有皮脂分泌过旺、皮脂外溢及皮肤油腻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我们可以把上述几个疾病统称为“皮脂溢出性皮肤病”。皮脂溢出性皮肤病相于中医外科文献所指的“肺风”、“粉刺”、“酒糟鼻”等范畴。明·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