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糖尿病、高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相关性。方法对2 239例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采用B超检查其是否患有脂肪肝,并根据糖尿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BMI的划分,分析脂肪肝与这三项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12 239例患者检出脂肪肝492例,检出率为21.97%;男女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脂肪肝组高血压检出率为21.04%,非脂肪肝组高血压检出率为1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脂肪肝组糖尿病检出率为55.69%,非脂肪肝组糖尿病检出率为15.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脂肪肝组,BMI28者最多,占脂肪肝总数的36.18%,BMI24者最少,占脂肪肝总数的30.12%;在非脂肪肝组,BMI24者最多,占非脂肪肝总数的53.00%,BMI28者最少,占非脂肪总数的1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病与糖尿病、高血压有着一定相关性。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病有显著关系。注意治疗原发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对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年龄、体重、糖、脂代谢紊乱及饮食的原则。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体检的地区人群1430例,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病率男女间有显著差异;脂肪肝组合并高TC、TG、高血糖、肥胖(超重)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积极开展与脂肪肝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非常必要,对不同年龄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提高保健意识。从而减低脂肪肝与肥胖(超重)、血脂、血糖的密切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3.
朱卫丰  石敏娟  丁莹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97-2598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单纯性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妊娠等。因此,脂肪肝的成因非常复杂,这为其病理模型的研究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动物模型在探索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评价诊断方法、筛选防治药物等领域均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方法不同原因造成的脂肪肝动物模型对阐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脂肪肝的基本造模方法在一些实验方法学的论著中有收载,在一些刊物上也有零星的报道。但是,对模型本身影响较大的饲料配比、…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指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组织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单位面积中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临床常见的脂肪肝类型有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化学损伤性脂肪肝和糖尿病性脂肪肝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指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组织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单位面积中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1].临床常见的脂肪肝类型有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化学损伤性脂肪肝和糖尿病性脂肪肝等多种[2].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是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本病发展的病理阶段可分为轻、中、重度。我们从脂肪肝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出发,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等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干预脂肪肝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把握好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对于脂肪肝的预防和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业退休职工,随机抽取其中的580例,根据B超诊断,并结合其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检测结果,分析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脂肪肝与年龄、性别、血脂的关系.结果:脂肪肝患病率69.14%,高脂血症者患病率60.52%.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中老年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均明显增高.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有密切关系,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影响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济南铁路局南西机务段2572名男工进行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分析饮食、生活习惯对脂肪肝发病的影响。结果铁路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11.82%。脂肪肝患病与肥胖、饮茶、饮酒、餐馆就餐、吃水果、吃蔬菜、运动、TG有相关性。结论脂肪肝的发病与BMI增加、饮酒等级高、ALT增高、TG增高、经常餐馆就餐呈正相关性;与经常饮茶、多食水果蔬菜、多运动与脂肪肝的发病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具体说来有肥胖型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等,其中营养缺乏性脂肪肝,是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维生素、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因热量不足、缺乏营养而消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Q:为什么会得脂肪肝?A: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同一病人可能有两种以上致病因素存在。肥胖或摄入脂质过多、饮酒过量,是产生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 1.营养失调。营养过量与营养不足均可导致脂肪肝,约半数肥胖者可发生脂肪肝,高度肥胖者脂肪肝发病率更高。肝内脂肪的贮积往往与体重成正比,减少营养物质摄入,控制体重往往可使脂肪肝得到改善;蛋白质和维生素严重缺乏亦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在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后可相应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与体质量、血脂、血糖、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 017例健康体检者,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测定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比较脂肪肝的发病率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①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②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P<0.01)。③脂肪肝的发生与BMI、血糖、血脂的升高有明显关系(P均<0.01)。结论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与脂肪肝的发病关系密切。减轻体质量、纠正血脂异常、控制血糖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脂肪肝治疗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只常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脂肪肝治疗仪治疗。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有臀腰围比值、体质量指数、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肝功能、肝脏彩色多普勒。结论二甲双胍与脂肪肝治疗仪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脂肪肝治疗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只常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脂肪肝治疗仪治疗。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有臀腰围比值、体质量指数、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肝功能、肝脏彩色多普勒。结论二甲双胍与脂肪肝治疗仪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非弥漫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黄蟅虫丸治疗非弥漫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以15例非弥漫性脂肪肝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随机选取弥漫性脂肪肝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大黄蟅虫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空腹外周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的变化。结果:两组外周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水平治疗后均下降显著(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显效例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提示大黄蟅虫丸治疗两组脂肪肝均有一定疗效,但以对非弥漫脂肪肝效果较佳。结论:大黄蟅虫丸治疗对非弥漫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非弥漫脂肪肝较弥漫性脂肪肝病变轻有关,提示早期诊断脂肪肝有必要,早期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以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轻度脂肪肝患者常伴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黄雄 《新中医》2010,(6):18-19
目的:观察酸味消脂健脾疏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酸味消脂健脾疏肝汤治疗37例脂肪肝患者,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常见症状改善明显,以疲乏、食欲不振、嗳气3种症状改善尤佳,总有效率均为100%;脘腹胀满、右胁部胀痛或不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93.8%。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轻、中、重3种程度的脂肪肝患者影像学均有改善,总有效率轻度脂肪肝为100%,中度脂肪肝为95.7%,重度脂肪肝为33.3%。结论:浊脂、痰湿蕴结于肝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病机,酸味消脂健脾疏肝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患病率日益增大。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和疾病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且因脂肪肝的存在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缺乏理想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且停药后常会反弹;而中医药因其疗效平稳、有多向调节的优势受到人们的推崇。综合有关文献,对脂肪肝的发病及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系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脂肪肝同其他慢性肝病相似 ,常无特异性表现 ,仅有轻度的倦怠感、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形体肥胖、腹胀等症 ,因而易被忽视。据日本及美国学者统计 ,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 10 % ,占嗜酒者的 5 7.6 % ,而一项为期 11年的前瞻性研究示平均每年有 12 %的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因此 ,脂肪肝极具治疗必要。治疗脂肪肝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避免过量、高热量饮食及夜食或多次间隔进食等。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为…  相似文献   

19.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体检中心的38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测指标、B超检查。结果患脂肪肝1028例(26.61%),患病年龄25~6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患病年龄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脂肪肝与非脂肪肝者比较,脂肪肝组高血压者占19.07%、总超重者占39.30%、ALT升高者占32.68%、FBS升高者占12.80%、TG异常者占42.11%、TB异常者占9.09%,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脂肪肝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患病因素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有关,可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糖尿病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现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 rdisease ALD)肝硬化前期的重要病变[1],约15%~50%的NASH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肝硬化。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许多学者认为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脂肪肝,而临床观察中糖、脂代谢紊乱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脂肪肝的存在。本综述着重就脂肪肝的正常生理代谢、病理变化与代谢综合征和脂联素的关系作一阐述,研究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提示脂肪肝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