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力行 《气功》2011,(9):788-789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2.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3.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23,(10):23-26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经络系统中经脉为主导地位,经脉、脏腑各有阴阳,脏腑平衡是以经脉平衡为基础,阴阳平衡是经脉平衡和脏腑平衡的理论升华。临床运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来判断病变经脉,发现三阳经盛、三阴经虚的阴阳失衡可导致失眠。在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的经脉失衡而出现失眠最为多见。将平衡阴阳经脉具体化以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永光 《新中医》1989,21(9):48-50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祖国医学阴阳与免疫、阴阳失衡与免疫失控、以及平衡阴阳与免疫调控的联系。此联系通过平衡阴阳的临床效果加以证实。只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举几例感染性免疫所引起的过高免疫病,以观中医平衡阴阳在免疫调控治疗的一斑。  相似文献   

5.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6.
对“阴平阳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从阴阳的相互关系对阴平阳秘这种状态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阴阳消长”形式刍议——与六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商榷詹向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阴阳/分析中医名词消长是指阴阳的运动形式、盛衰变化,或者说是维持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量的变化,阴阳正是在不断消长中维持着相对平衡。阴阳的制约和互用都...  相似文献   

8.
一、脉象《伤寒论》中脉象阴阳的含义较广,其所指大致可分为脉位、脉势、脉类三种。 1.脉位:即脉象见于寸、关、尺三部的位置。因其脉之各部所应脏腑不同,所以,脉象与脏腑病变相应,有三部同见,也有单见于一部者。《伤寒论》中所指的脉位,一般阴阳并举时,阳指关前,阴指关后,总赅寸关尺,指一种脉象见于寸关尺三部。如:“脉阴阳俱浮(6条)”是寸关尺三部俱见浮脉;“脉阴阳俱紧(3、283条)”是寸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3)
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是一种健康的状态。阴阳自和包括2个方面内容,一者机体内部自我修复、完善趋于康复平衡状态;二者借助于外部药食、针刺等治疗使机体恢复自我平和、阴阳平衡状态。阴阳自和概念对于指导股骨头坏死诊疗有重要意义。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于阴阳不能自和,阴阳平衡的失调;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可以给予调节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恢复阴阳平和状态。对于股骨头坏死预后的指导意义:只要机体内部阴阳重新达到平衡,达到阴阳自和状态就达到了康复,不能够刻意地追求股骨头完美的轮廓,达到阴阳平衡,有时带着塌陷的股骨头生存也是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建梅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7-1228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12.
阴阳是中医的两个基本属性。用Mathematica对阴阳模型进行仿真研究表明,阴阳是绝对不平衡与相对平衡的统一体,虽然阴阳的初始量可以不同,但两条曲线仍然会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并最终逼近一个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学科中的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阴阳概念是禹治水时观察地理现象而得。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方法论。从宇观的星辰气运到宏观的人体 ,从细胞到微观分子 ,都具有阴阳性质 ,并存在阴阳变易的运动 ,所以人体的生理、病理等的阴阳现象亦是普遍存在的。笔者分析古今中外与阴阳相关的文献 ,举出了大量的例子 ,说明现代生物学科中已报道了大量的分子事件具有相反相成的阴阳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 ,将会发现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有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相似文献   

14.
浅议相反相成用药乃平衡阴阳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也是科学的辩证法的具体应用;由于这恰与人体及其每一脏腑固有的运动规律(即阴阳的对立统一)相吻合,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迅速恢复阴阳平衡而愈病.现就常见的相反相成配伍用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发病后肢体偏废偏枯而致痿,前贤治疗此病多“治痿独取阳明”。卒中又名“中风”,乃阴阳失调、阳气偏盛、气血错乱所致。本文作者根据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平衡阴阳的治法,即根据患者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探索在阴阳经脉中取相应穴位,益阴以制阳,达到平衡阴阳;并辅以主、被动的肢体运动以愈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阴阳平衡与机体氧化还原态平衡分属中西医两大医学理论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皆是体内的动态平衡,皆有"互根"的特性.机体氧化还原态平衡可能是人体阴阳平衡的客观反映,深入探明氧化还原态平衡与人体阴阳平衡的关系,通过检测机体氧化还原指标来判定人体阴阳平衡或失衡状态,对中医理论的客观化﹑阴阳本质的认识,以及中医诊疗手段改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与《内经》中的阴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离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中“系统开放”原理、“非线性相互作用”原理和“涨落突变”原理,结合《内经》中的阴阳非平衡观点,分析了《内经》中的“阴阳平衡”,认为《内经》所说的阴阳平衡是动态平衡,人的生命过程是一种非平衡的有序,因此《内经》的阴阳平衡与离散结构理论关于“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论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论中药性能中平衡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现象 ,是阴阳两种对立面保持相对协调、稳定运动的有序状态 ,是自然界万物保持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平衡则万物昌盛祥和 ,不平衡则灾厄丛生。人是有机的整体 ,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独立生存 ,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对机体维系正常生理状态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即“天人相应”。《黄帝内经》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中的平衡理论引入到传统医学领域 ,渗透到人的生理代谢、病理变化及预防治疗之中 ,使平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提出“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最高标准。“治以权衡”、“以平…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其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它是阴阳二气最基本的性质和规律,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交感的思想源于《易经》之八卦和六十四卦,其命题的提出则首见于《易传》,先秦诸子亦有颇多论述。《黄帝内经》称之为“阴阳相错”。阴阳二气的和谐运动是阴阳交感的基础,阴阳交感是自然界万物化生的根源和动力。是气化作用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没有阴阳交感就没有自然界及其一切,也就没有人类,因此在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20.
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广仁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6-538
对有关阴阳概念的几个问题作了讨论。认为阴阳既指有形实体 ,又指无形之气 ,还指其抽象属性 ;由指具体的实体到指抽象的属性 ,反映了阴阳概念的哲学化进程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相对峙的、特殊矛盾范畴的概念 ,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与矛盾概念有着重要的区别 ;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是相对的 ,又是绝对的 ;物质与功能不可分称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