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钾离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手术后病人血钾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39例外科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术后24h)未补钾的病人,血钾有明显下降趋势。36例病人术后血钾下降,占92.31%,而术后24h尿钾无明显减少(平均24h尿钾108.92mmol/L)。根据术后血钾情况补钾3-6g,39例病人术后第1天血钾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 术后早期并不存在大量钾离子自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移,术前胃肠道准备时摄入量减少,同时细胞外钾仍在通过尿液、胃肠液等向体外丢失是导致术后低血钾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早期根据血钾情况及时补钾则是防止术后低血钾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部手术后,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代谢,传统观念认为手术中大量组织细胞破坏、库存血输入等因素可使血清钾升高,强调术后3日内不补钾,以免发生高钾血症。自1998年4月—2003年3月,我们监测手术患儿术前、术后血清钾,观察血钾的变化规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前后血钾浓度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动态观察病人外科手术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0min,12、24、48h检测209例病人血钾浓度。结果 病人手术后血钾浓度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至手术后48h低钾病人数目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腹部手术后血钾浓度与甲状腺手术后血钾浓度比较,前者降低更为显著。结论 手术后应早期补钾。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不同时间补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手术后不同时间补钾的临床意义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安市,271000)刘振中王庆宝王亚力传统观念认为,术后3天内不需补钾。理由为术中大量组织细胞受损、库存血输入等因素可使血清钾升高,术后过早补钾可导致高钾血症。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术后病人血清...  相似文献   

5.
手术后早期低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段敏 《护理学杂志》1998,13(6):345-347
观察123例手术后病人早期血钾浓度,其中低血钾63例,占51.22%。对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钾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防治,同时还阐述了手术后早期补钾的观察和护理。123例病人分别在术后24h内补钾2.0 ̄9.0g,无1例出现异常反应,且血钾浓度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何毅平  李铁菊 《腹部外科》1998,11(6):248-249
为了了解腹膜炎术后钾代谢情况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对80例(40对)患者采用异体配对,随机分组及双盲观察方法,分术后当日开始补钾及术后3天不补钾组,观察血钾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天开始补钾组的血钾偏低,肠功能恢复延迟。认为应改变传统术后3天不补钾的观念,于术后当日开始视血钾水平运量补钾。  相似文献   

7.
对106例开胸术后病人按是否行胃肠减压及是否经静脉补钾分组,进行术后1~5天血清钾、钠、氯水平的观察。结果发现:(1)术后早期补钾不一定产生高血钾;(2)术后血钾高峰出现于第2天;(3)禁食可使血钾升高;(4)术后血氯降低。  相似文献   

8.
刘磊  王成荣  鲁艳 《腹部外科》2000,13(6):379-380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早期补钾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测定 6 7例腹部手术前后血钾、钠、氯的变化和尿、胃肠减压液及引流液中电解质丢失量 ,并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补钾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日和术后钾丢失平均 72 .6mmol/d ,最多达 2 76 .3mmol/d ,尿钾浓度无明显改变 ,尿钾丢失主要为尿量增加所致。术后平均补钾 49.6mmol/d ,但血钾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5例血钾低于 3 .5mmol/L ,无 1例出现高血钾。术后早期补钾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结论 只要肾功能正常 ,术后第 1d可开始见尿即补钾 ,除应常规补钾外 ,应根据尿量随时调整钾的补充量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术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刘传绶,漆一伟,陈生龙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及渗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小板功能与数量的降低[1]。其机制与体外循环机械性损坏、预充液稀释、输入库血、血小板微栓子形成等有关,一般持续1~3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为血液循环中存...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术后早期静脉高浓度补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魏峻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48-650
为了早期迅速纠正心脏手术后低血钾,避免心律失常发生,将心脏术后低钾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泵经锁骨下静脉推注氯化钾;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静脉注氯化钾;补钾过程中,动态监测血钾浓度,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率、心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监测尿量。结果:补钾后2、4、8、16h两组血钾值及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两组均未因补钾发生不良反应。提示:微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入院至手术前血钾浓度的变化,为预防直肠癌患者术中及术后血钾紊乱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分3个时间点监测40例直肠癌患者自入院至手术之前的血钾浓度变化,即入院第一天、服用泻药前、手术当天早晨,并根据患者年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性别(男性组、女性组)、饮食状况(饮食正常组、饮食稍下降组、饮食严重下降组)、病程(长病程组、中病程组、短病程组)进行分组,观察各时间点之间及各组之间血钾浓度,使用SPSS1 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血钾浓度平均值入院第一天为(4.09 ±0.62) mmol/L,服用泻药前为(3.83±0.46) mmoL/L,较入院第一天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当天早晨为(3.36±0.40) mmol/L,与前两次均有统计学差异(P<0.o1);不同性别之间各时间点血钾浓度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除低龄组与高龄组在手术当天早晨血钾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龄组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食状况组、不同病程组在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前即可能处于低钾血症状态,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病程长、饮食量下降、年老体弱、入院后饮食结构改变及服用泻药清洁肠道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钾血症是由于血钾浓度过高,引起心电图的改变,产生一系列钾中毒的症状。一般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时,即为血钾过高,但血钾过高并不能反映体内钾的总量,有时体内钾的总量明显不足,血钾浓度仍可能升高,临床也不一定出现钾中毒症状。因此,对于外科手术病人如何正确判断并掌握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科术后尿崩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崩症是颅脑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可因大量排尿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期间,经颅脑外科手术并发尿崩症10例,占全部手术例数的9.6%。现将本组病例观察、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50岁,平均37.2岁。其中行颅内血肿清除术6例,经蝶垂体瘤摘除术3例,颅咽管瘤1例,分别于术后第1~20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烦渴、多饮、多尿症状。血清钠测定128~182mmol/L,血氯略偏低,血钾基本正常,每日尿量500…  相似文献   

14.
大量输血有时可发生心脏停搏,原先是用高钾血症来解释,理由是输入血液的细胞外钾浓度过高.以后证实大量输血后,血钾往往低于输血之前,因此认为大量输血伴有高钾血症不多见.作者曾遇到一例输35单位含CPD(柠檬酸-磷酸盐-葡萄糖)保养液的库存血后,病人发生严重高钾血症,导致心脏骤停.作者回顾分析了41例大量输血(超过10个单位)病人的资料,其中21例经反复测定血钾和酸碱平衡状态.病人在输血前的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平均4.4±0.6mmol),输血过程中11例发生高钾血症(超过6mmol),其中5例超过7mmol.这组病人的血钾最高均值为6.0±1.3mmol,与输血前对比差异显著(p<0.001).输血之后,血钾略低于输血  相似文献   

15.
心脏手术后高浓度钾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手术后高浓度钾的早期应用李惠君吕民张旭王伯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低血钾血症较为常见,而传统的补钾方法不适用于心脏术后的患者。鉴于高浓度补钾早有报道[1],总结我院1990年1月~1995年5月,采用高浓度补钾迅速纠正心脏术后早期严重低钾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肌电图观察,结果发现手术前有11例患者肌肉电位活动和运动神经传导均异常,手术后全部恢复正常,这两次肌电图检查结果与手术前后患者的血钾水平变化相一致,认为,肌电异常的原因是低血钾导致神经与肌肉的应激性受到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钾代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是否需立即补钾,血钾与静脉补钾和钾排出的关系,方法 测定47例腹部手术前后血钾,氯变化和尿,胃肠减压液体及引流液中电解质丢失量。分析酸碱平衡,肌酐清除率对钾代谢的影响。结果 手术日和术后钾丢失平均72.9mmol/d,最多达289.2mmol/d尿钾浓度无明显改变,尿钾么失主要为尿量增加所致。术后平均补钾49.8mmol/d但血钾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5例血钾低于3.5  相似文献   

18.
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在胆道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在胆道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胆道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营养+胆汁回输(回输组)和单纯肠内营养(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电解质、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日均热卡及氮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回输组(28±13)h较对照组(41±14)h短 (P<0.01);术后第3天,回输组血钾正常[(4.28±0.53)mmol/L],对照组血钾偏低[(3.44±0.36)m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8天两组血清白蛋白、前蛋白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回输组血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对照组分别为(31.80±7.91)mg/L和(22.90±8.81)mg/L(P<0.01)。结论: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有利于胆道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病人术前如果血清钾不正常则能改变心脏节律并引起心律紊乱,轻度低钾不需处置,血钾严重紊乱术前则必需纠正,术后也应继续治疗。但是病人的健康状态,服药情况对术前血钾变化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为此作者选择150例泌尿手术男性病人平均69岁(45~88岁),术前1~4天测定血钾和血清肌酐浓度。术前1~2  相似文献   

20.
麻醉期间大量快速输血后血钾和酸碱平衡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大量输血对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对47例术中输血4580±2061ml的病人,于输血前、中、后分别采血进行血钾、血气和红细胞压积等11项床边监测。结果:输血后血钾正常31例,〈3.5mmol/L14例(29%),仅2例〉5.5mmol/L(4.2%)。输血中、后的血钾分别平均为3.72±0.34和3.70±0.28mmol/L,明显低于输血前的4.10±0.18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