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简介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入院查: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有约10厘米陈旧疤痕,在左侧切口端有5×4×3立方厘米质硬包块、有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活动欠佳,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  相似文献   

3.
郭靖  赵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36-113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经期腹壁切口疼痛伴左下腹包块2年半,于2008年6月18日就诊并住院。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7岁,住院号;943592。以剖宫产加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切口下肿物4年伴疼痛入院,剖宫产后半年每于经期腹壁肿块增大,疼痛加剧,经期后肿块缩小,疼痛缓解。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9KPa。发育营养中等,头颅正常,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官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尤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加,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对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发病原因;剖宫产术后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l~4年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原 《中外医疗》2014,(13):80-81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加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额治愈率为36%,观察组治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操作精细,术后对患者伤口及时进行清洗,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于月经复潮后,发病率低,其中产后6个月4例,产后8个月2例,产后12个月3例,产后14个月2例,产后24个月1例。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短期内无复发。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性激素水平、个体免疫状态有关,与CA-125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肌层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盆腔,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尚应想到其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 alinci—sion endometriosis,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a~5a,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个别严重的还需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0年6月~2008年3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共8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肇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包块,有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原因、诊断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壁内低回声肿块,查CA125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3例术前于月经来潮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18例均采用阴外麻醉肿块切除,术后均经病例确诊.术后用药:15例应用孕三烯酮,3例应用达菲林.随访16例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后做好预防工作,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赵斌斌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06-160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明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89-89,14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7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病灶切除术治疗,统计复发率。结果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恢复良好,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复发,手术关键在于根除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腹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10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宫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人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 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