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酶.超声心动单光子断层习描等检测方法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心肌酶抗心肌抗体检测单光子断层扫描.结果:异常心电国86.6%.心肌酶升高67.0%.超声心动:左房扩大24.1%.左室扩大16.1%.右室扩大11.6%。结论心肌酶检测和SPECT对心肌炎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肌抗体IgM测定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肌抗体IgM测定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62例对照组病人心肌抗体,与心肌酶谱作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抗体IgM阳性率90.0%,特异性87.1%,阳性率较心肌酶谱阳性率83.3%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抗体IgM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早期辅助诊断意义,并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皮志禹 《重庆医学》2008,37(12):1388-1389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青壮年、儿童常见的心肌疾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3].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心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查非常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CK、CK-MB、GOT、LDH、α-HBD)便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作者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本科收治的50例急性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3个月心肌酶谱的动态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心肌酶谱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图的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89例病毒性心肌炎和 80例对照组检测ST段水平延长及CVB -IgM、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ST -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ST段水平延长诊断阳性率、CVB -IgM阳性率、心肌酶谱升高率、心电图ST -T改变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特异性 (92 .5 % )、阳性预测值 (90 .6 % )均较高。结论 心电图的ST段水平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亚临床型;若根据原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来判断,必然有一部份心肌炎患儿漏诊、误诊。为了寻求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手段,我们将2年来临床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78例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作了观察比较,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心肌酶谱的变化较心电图的变化反应灵敏、可靠性强。现将资料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中男46例,女32例。4岁以下喇,5~7岁38例,8~10岁2例10~14岁12例。临床表现z发热52例,腹泻36例,乏力60例,面色苍白40例。心前区疼痛38例,胸闷47例,心…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1例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 ,B组 30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治疗 2周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记录患儿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周扬启  武露 《实用新医学》2002,4(5):398-39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6岁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维生素C加复方能量合剂组30例(Ⅰ组);黄芪注射液加维生素C,复方能量合剂组30例(Ⅱ 组),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测定心肌酶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治疗前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异常改变,1个疗程后Ⅱ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明显恢复正常,而Ⅰ组近半数心肌酶,心电图不正常(P<0.01),经3-4个疗程后心肌酶,心电图才恢复正常。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常造成诊断困难。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心电图异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为此本文通过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心肌钙蛋白,并对动态心电图(DCG)和普通心电图(ECG)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9例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过程以提高诊疗水平,防止漏诊和误诊.方法结合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做出诊断,采用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用中药黄芪等综合治疗.结果 39例病人经治疗均痊愈.结论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定期体检对高校教师的不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的及时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志平  罗阳  张雪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7,36(24):2547-254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8%)和cTnI的阳性率(66.7%)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CK)47.4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1.2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31%、乳酸脱氢酶(LDH)42.31%、d羟丁酸脱氢酶(d—HBDH)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危机着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目前极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我院循环内科,儿科自1995年元月开始,对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除给予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抗病毒,对症等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工病例选择。入选病例180例,均经心脏B超,心电图、心肌酶,心肌抗体检查,诊断明确,附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论断标准。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最大36岁,年龄最,J‘8岁。平均年龄23.5土1.6岁。对照组:男35例…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参麦注射液对改善和消除病毒性心肌炎所致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例,给予参麦注射液每天1次静滴,10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给予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检查。结果:8例患者临床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绝大多数恢复正常,心肌酶学正常。结论:参麦注射液有改善和消除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造成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注射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惠儿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结果: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6%,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的正常率,该药无副作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心康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静滴,同时口服辅酶Q10;治疗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静滴,同时口服中药心康饮,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比例,十五天内临床症状消失比例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心康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体征消失,并使心肌酶谱、心电图转为正常以及疗程缩短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90例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90例HFMD患儿,检测心肌酶a-羟丁酸脱氢酶(HBD)、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时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HBD的异常率为10.3%,CK-MB的异常率为31.1%,CK的异常率为38.9%,LDH的异常率为46.0%,AST的异常率为10.0%。心电图ST-T异常率为14.4%,发生早搏的为24.4%,传导阻滞的为27.8%,异位心动过速的为8.9%。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为19例,诊断疑似心肌炎的为15例。结论:部分HFMD患儿可存在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国内报道的心电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样图形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升高的2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影响治疗。结论:动态分析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脉造影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82例中心肌酶谱阳性率为52.4%,超声心动图阳性率为41.5%,心电图阳性率为86.6%,其中心律失常最常见,且以室性早搏占首位(31.7%);其次为ST-T改变(29.3%).结论 前两种检查结果与心电图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心电图是筛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对有多源、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出现,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胡文靖 《河北医学》2016,(5):831-833
目的::探讨心肌炎与心肌酶谱、心电图的关系及自拟补气活血汤对其影响。方法:根据心肌酶,心电图的动态监测选择心肌炎患者103例,均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心电图;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极化液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汤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d查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酶水平均有所下降,心电图有改善,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及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气活血汤可有效地降低心肌酶谱,改善心电图,同时改善症状,从而治疗心肌炎。  相似文献   

19.
张东旭 《中原医刊》2011,(23):105-106
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FVM)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1)并具有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0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AFVM16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讨论其诊断,心电图特征、诊治方法及顸后。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极其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误治。结论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酶异常酷似AMI。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任爱巧  杨威 《中原医刊》2005,32(6):44-45
目的:观察玉丹荣心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除用维生素C和极化液治疗外,加用玉丹荣心丸(观察组),与既往有完整资料的30例单用维生素C和极化液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各治疗观察随诊4周。均在治疗开始和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2.2%。结论:玉丹荣心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