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
4.
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方法分别观察PICC患者34例和CVC患者30例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PICC组一次成功率为91.2%,CVC组为86.7%,P〉0.05;PICC组平均操作时间为12min,CVC组为24min,P〈0.01;PICC组并发症14.7%,CVC组并发症为36.7%,P〈0.05。结论2组比较,一次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ICC具有节省时间、并发症低、病人痛苦时间短等优点,满足需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0年2月。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及相关杂志、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等。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5篇相关文献,其中病例对照试验17个,随机对照试验8个,共计2807例患者,其中PICC组1313例,CVC组149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PICC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优于CVC组[RR=1.13,95%CI(1.06,1.21),P=0.0003];PICC组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也优于CVC组[SMD=-2.30,95%CI(-3.25,-1.35),P〈0.00001];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亦优于CVC组[SMD=1.62,95%CI(0.51,2.73),P=0.004];PICC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亦优于CVC组[RR=0.44,95%CI(0.35,0.55),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ICC较CVC相比,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优势明显且并发症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7.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209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体液平衡监测及静脉营养治疗。此方法置管时间长,是抢救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较理想的方法。熟练的操作及精心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国内所有已经发表的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置管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GRADE3.5.1软件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PICC单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95%CI(1.01,1.45);P=0.04];PICC组导管感染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12,0.89);P=0.03];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3,0.49);P=0.004];而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RR=4.17,95%CI(1.42,12.29);P=0.01];两组气胸、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尖端异位、导管口渗漏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单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管口血流量比末梢静脉大,液体易输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不会造成损害,因此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共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16例,现就其临床应用和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具有可行性,杜绝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心理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插管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插管(CV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PICC组和CVC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置管时间、治疗完成率、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并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和CVC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1d和18d,治疗完成率为90%和86%,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组并发症率20%,无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但静脉炎发生率10%,高于CVC组。CVC组并发症22%,但无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在肠外营养时可代替CVC成为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老年病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54例肿瘤及老年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PICC导管54例,插管成功率为98.15%,留置时间10 d~1年.平均置管时间107.53 d,除1例导管材质过敏外,均完成治疗.结论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简便、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ICU病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病房是重症治疗监护病房,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对于抢救创伤性休克、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急需快速补液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危重病人和慢性病人支持治疗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重要措施。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能够有效地解决ICU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液问题。通过对200例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昱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1):48-5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我国上世纪末也逐渐起步,在国内主要在较大型医疗机构应用。由于PICC技术固有的优点和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目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技术是唯一授权可以由护士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很早就被人们所肯定,该技术因其创伤小,易操作,适用于围术期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及快速、大量补液、输血及给药。还可以用于慢性病患者的长期补液或肠外营养,尤其为肿瘤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了化疗的实施并预防化疗药物对外周浅静脉的损伤及渗出时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1]。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norm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NICC)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也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PICC是指采用引导钊‘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主要在化疗应用中、血液净化应用中、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中、在心内紧急置入起搏导管应用中和静脉营养治疗的应用中被广泛的应用.具有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1]。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入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