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对胎儿消化道神经发育可能有影响,有人提出并作过小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对RET基因表达和致突变作用,以揭示其在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北大肿瘤研究所完成,所用的主要材料有40只Wistar大鼠和药物敌百虫。方法:40只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大鼠妊娠期8~14d,Ⅰ组每日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阴性对照;Ⅱ组每日以50mg/kg敌百虫(LD50的1/10)灌胃;Ⅲ组给予10mg/kg敌百虫(LD50的1/50);Ⅳ组给予2mg/kg敌百虫(LD50的1/250)。分娩前处死母鼠,取出胎鼠,每只母鼠取4只体质量相似的胎鼠,取其远段1cm结肠组织,提取DNA和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RET基因表达,采用PCR-SSCP对RET基因第15外显子(E15)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主要观察指标:胎鼠PET基因的表达和突变。结果:PET基因在所有的标本中均稳定表达。在Ⅲ组(10mg/kg敌百虫)的2只胎鼠(由不同母鼠所产)和Ⅱ组(50mg/kg敌百虫)的1只胎鼠的DNA标本在PCR-SSCP分析时发现泳动变位,经测序证实均为V906密码子存在GTG-GTT的同义突变。结论: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可能导致PET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SCR)患者RET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88例汉族HSCR患儿(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206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利用相关参考文献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找目的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选取RET基因5个多态性位点(rs1799939、rs1800858、rs1800862、rs2435357和rs2506030),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检测目的基因分型,分析其与HSCR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类型HSCR患者rs1799939、rs1800858、rs1800862、rs2435357和rs2506030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99939、rs1800858、rs2435357和rs2506030会显著增加HSCR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3.777、1.328、7.614、3.184;携带上述4个位点风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未携带风险等位基因的个体对比,其患HSCR的风险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718、2.059、2.678、1.636。【结论】RET基因SNP位点rs1799939、rs1800858、rs2435357和rs2506030与湘南地区HSCR患者明显相关,对预警湘南地区HSCR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在HB eA 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出现前C区G 1896位的突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17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G 1896A的突变。结果在49例HB eA g( )组中G 1896A突变为7例(14.3%),在121例HB eA g(-)组中G 1896A突变为56例(46.3%)。急性肝炎变异率为0(0/12),慢性乙型肝炎变异率为27.5%(30/109),乙肝肝硬化变异率为62.2%(23/37),乙肝肝癌变异率为91.7%(11/12)。结论HB eA 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生与G 1896A的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采用乙硫氨酸诱导小鼠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观察乙硫氨酸对NTDs小鼠胚胎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J孕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2只和对照组38只。孕7.5 d时,模型组孕鼠腹腔注射乙硫氨酸50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孕10.5 d时体视显微镜下分离胚胎并行HE染色,观察胚胎及神经管发育情况。取模型组NTDs胚胎脑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胚胎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组吸收胎、生长缓慢、NTDs发生率(10.3%、19.5%、56.0%)均高于对照组(2.4%、4.5%、0)(P<0.05),正常胚胎发生率(12.6%)低于对照组(93.1%)(χ2=353.690,P<0.001),其他畸形发生率(1.6%)与对照组(0)比较...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颖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2):916-919
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异常是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之一,而GR基因突变可引起糖皮质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近年来大量体外GR基因突变研究证明,诱变位于GR“结合口袋”附近的氨基酸,大部分情况会引起GR功能下降,但是突变个别氨基酸可引起GR和糖皮质激素亲和力升高。是否可用改造过的GR进行基因治疗,以减少糖皮质激素抵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就GR的氨基酸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的方法,对54例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及57例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脑室内出血组中有6例为基因Leiden突变杂合子(11%).而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中的57例中只有1例为基因laden突变杂合子(1.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χ^2=4.11,P〈0.05。结论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携带者患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风险高于无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1510A遗传多态性及ALDH活性与鼻咽癌(NPC)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0例NPC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受试者ALDH2基因G1510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采用比色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ALDH总活性水平。结果病例组AA、GA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29%、30.00%和45.71%,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29%和60.71%;对照组AA、GA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79%、25.58%和61.63%,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5.58%和74.42%。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OR)=1.88,95%可信区间(95%CI)=1.16~3.05,P<0.05],与GG基因型比较,AA和GA基因型NPC患病风险增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ALDH总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ALDH2基因G1510A变异可能与NPC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有待加大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NHE-1基因表达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对SHR和同源血压正常大鼠(WKY)进行平均血压、左室重量(LVW)和体重(BW)的测定,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检测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拷贝数.结果:SHR组与WKY组相比,SHR组的LVW、LVW/BW明显高于WKY组(r左室重=0.700,r左室重/体重之比=0.617,P<0.01),大鼠的平均血压与LVW量、LVW/BW呈正相关(P<0.01);SHR组的心肌组织NHE-1 mRNA的表达增高(P<0.01).结论:SHR的心肌组织NHE-1 mRNA的表达增高,提示NHE-1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低氧诱导因子1的下游靶基因,受低氧诱导因子1的调节。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时空表达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2,16,20d鼠胚及成年Wistar大鼠各5只,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均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表达趋势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成年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最弱。说明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低氧诱导因子1 的下游靶基因,受低氧诱导因子1 的调节.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时空表达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2,16,20d 鼠胚及成年Wistar 大鼠各5 只,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mRNA 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均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表达趋势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成年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最弱.说明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3)
目的观察miR-34a/SIRT1及下游信号分子在大鼠白内障晶状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8只SD大鼠晶状体,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是2个月龄透明晶状体(青年组)、18个月龄透明晶状体(老年组)及同月龄的自然发生的白内障晶状体(白内障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iR-34a/SIRT1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白、P53及乙酰化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4a在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12.60,P=0.0002),同时伴随着SIRT1 mRNA表达水平下调(t=3.299,P=0.03);与青年组大鼠透明晶状体相比,老龄组大鼠透明晶状体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t=9.609,P=0.0007),相应的SIRT1 mRNA表达水平则上调(t=7.242,P=0.0019)。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RT1蛋白在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表达降低(t=8.924,P=0.0009),相应的P53乙酰化明显的增加(t=9.280,P=0.0008);而老年组大鼠透明晶状体中SIRT1蛋白较2个月龄大鼠晶状体呈明显增加(t=3.419,P=0.0345),相应的P53乙酰化明显的降低(t=4.768,P=0.0089)。结论 miR-34a表达水平上调与大鼠白内障发生相关,可能通过调控SIRT1蛋白表达下降,促进P53乙酰化,从而引起大鼠白内障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所携带的icaA和icaD操纵子表达情况及其与黏质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CU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2株,采用刚果红法检测其黏质物形成,PCR法检测icaA、icaD基因表达,卡方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产黏质物菌株有26株(41.9%);产黏质物菌株中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的菌株分别为22株(84.6%)和19株(73.1%),icaA、icaD基因表达均为阳性有17株(65.4%),明显高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icaA、icaD基因表达均阴性为2株(7.7%),明显低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结论icaA、icaD基因表达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质物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