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改进吴为逊王道成提出以下几点胸腔闭式引流术改进意见,供参考。1.插管的改进:目前常用于套管针插管术的导管多为硅胶管或橡皮管,我们取常用硅胶管加以改制用附图闭式引流器于临床,疗效良好(附图)。方法为:(1)取一段长25cm,内径≥3mm...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囊肿引流术(ETCD)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疗效。方法 26例ETCD治疗患者囊肿大小为1.5-15 cm,23例为直接行ETCD引流,1例因并发黄疸同时行胆管内置管,2例因囊肿外压胃窦及十二指肠而致乳头无法显示,其中1例先行经皮囊肿穿刺术,囊肿缩小后找见乳头,再行ETCD引流。观察术后囊肿消退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3例患者囊肿消退,腹痛、胃纳、脂肪泻及体重情况均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2例无改善。随访60-850 d,1例囊肿复发,1例并发胰腺脓肿,3例引流术后需行手术治疗。结论 ETCD治疗交通性似性囊肿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不交通PPC无效。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我们护理侧脑室引流患者43例,提高了其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侧脑室引流患者43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7岁、平均45岁。引流原因为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36例,小脑出血2例,小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4.
5.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1%。因十二指肠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损伤后不仅诊断困难,而且处理复杂,并发症多而重,故病死率高。1978~1999年,我们诊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7~61岁,平均38.4岁。腹部闭合性损伤6例(撞伤4例,坠落伤、挤压伤各1例),开放性损伤1例(为刀刺伤)。损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交界处1例,降部3例,横部2例,球部及降部1例。合并肝破裂2例,胰腺损伤1例,颅脑损伤及桡骨骨折1例。本组经… 相似文献
6.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6)
目的观察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改良方法对患者的舒适度、手术时间、总体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5例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方法,置管后不退镜抽吸含胆汁标本,观察组患者采用置管后退镜的改良方法抽吸含胆汁标本。对比两组的舒适度、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简式心境问卷评估总体情绪得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舒适度为9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 00%(P 0. 0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 0±3. 0)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3. 0±5. 0) min(P 0. 01)。观察简式心境问卷总体情绪为102. 5(100,1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112,115. 5)分(P 0. 01)。结论采用改良法所需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显著提升患者舒适感并节约人力和设备成本,明显优于不退镜引流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731-731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一项特殊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脑出血和脑积水患者,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术中,将带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出脑室内多余的脑脊液、血液。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颅内高压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术可以避免或缓解脑疝的发生,挽救生命。现将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因皮下軟組織脓肿(以下簡称脓肿)就診者頗为常見。常因对脓肿切开引流处理不当,造成病人痛苦而影响劳动力。現将我們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提出討論,以供同道参考。一、切口之大小:一般常易发生之錯誤即切口太小,勉强放入引流,不但不能使引流通暢,反而起阻塞作用,而使患者毒血症症状不見好轉,延誤病情。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Pentax型电子胃镜和纤维胃镜取出十二指肠异物6例,异物分别位于球部1例,降部2例,水平部1例,上升部2例。异物种类有义齿、别针、长钉、铁丝、牙刷。十二指肠因其部位深,管腔小且弯度大,内镜操作不便,活动受限,增加了异物取出的难度,但只要方法得当,耐心细致,操作熟练,一般都能取出。为减少并发症,我们体会应注意:(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吞下异物的时间、性质、形态大小、数量,有无腹痛、黑便等。并需常规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做大便潜血试验及腹部透视,以明确异物部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2)…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男46例,女13例,年龄34~74岁。其中胰头癌14例,壶腹癌33例,胆管下段癌10例,十二指肠癌2例,2例入院时无黄疸,余均有较深的黄疸,病期1~3个月。手术方法:Child法47例(Ⅰ期30例,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3年至1995年胃镜检查31698例,发现十二指肠息肉86例,占0.27%。采用活检钳钳夹、高频电凝切除配合局部喷洒止血剂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3年至1995年胃镜检查31698例,发现十二指肠息肉86例,占0.27%。采用活检钳钳夹、高频电凝切除配合局部喷洒止血剂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48岁。十二指肠球部息肉49例,降部息肉32例,球部及降部多发性息肉5例。息肉共96颗,直径<0.5cm51颗,0.5~1.0cm22颗,1.0 相似文献
13.
改进护理措施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舒适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护理措施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4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前、术后认真宣教,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用薄棉带辅助胶布固定,根据患者需要及病情给予适当调整卧位;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对照组常规胶布固定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卧床期间协助完成生活护理。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认真仔细的宣教,用薄棉带辅助胶布固定,根据患者需要及病情给予适当调整卧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周剑英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3,3(10):748-748
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梗阻性黄疸病人过去常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随着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新的胆道引流方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临床处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自2001-0l/2003-0l行ENBD共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原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基础上改进了吻合口位置。建立一个顺蠕动的通道,这对提高疗效、减少胆道逆行性感染、防止胆石残留和复发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约占腹部外伤的4%.由于十二指肠在解剖位置上的特殊性,损伤后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治疗也颇为棘手.统计我院近6a共收治各类十二指肠损伤13例,术前确诊仅5例,治愈门例,死亡2例,现就本组诊断及治疗情况谈一点体会,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亚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7岁~64岁.单纯十二指肠损伤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5例,治愈门例,死亡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暴力挤压伤4例,吞服异物伤4例受伤部位:球部伤2例,降部伤3例,横部伤4例,升部伤4例合并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我院确诊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女性患者占75%;≥60岁者占68.75%,60岁者占31.25%;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较多见(62.5%);呕血、黑便或便血为常见临床表现(75%)。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例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治疗。[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好发于老年人,十二指肠降部为好发部位,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临床表现。内镜和CT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