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应用胸腺肽α1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将97例行肺叶或右全肺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组1:围术期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组2:围术期未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另选择19例同期非肺癌而采取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CA)测定3组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变化。结果术后第1d组1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36.92%±2.10% vs.31.18%±7.64%;CD4^+T/CD8^+T 1.31±0.36 vs.1.09±0.32;P〈0.05),术后第3d组1 CD4^+T和CD4^+T/CD8^+T高于组2(CD4^+T 45.66%±3.77% vs.34.70%±8.42%;CD4^+T/CD8^+T 1.42±0.11 vs.1.14±0.20;P〈0.05);术后第9d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47.28%±1.96% vs.39.12%±3.10%;CD4^+T/CD8^+T 1.46±0.14 vs.1.22±0.36;P〈0.05);术后第16d组1 CD4^+T、CD4^+T/CD8^+T与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应用胸腺肽α1后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人员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进行长春地辛(VDS)方案辅助化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4例)仅进行VDS方案辅助化疗。测定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瘦细胞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CD4^+活性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HIFU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HIFU治疗前即刻(T1)、治疗结束即刻(T2)及治疗结束后24h(T3)采取肘静脉血样2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T1比较,C组T2、T3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比值增高,T2、T3时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U组T2、T3时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T2、T3时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与C组比较,T2、T3时U组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提高HIFU治疗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肽钒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2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年龄58—83岁,体重50—68k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胸腺肽α1组(B组),每组10例。B组在接受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在治疗前1d和治疗开始后1、2、3、4、5、6、7d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值,CD3^+、CD4^+亚群比例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开始后4—7d后,B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A组(P〈0.05),CD3^+、CD4^+;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P〈0.01);A组、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1月内病死率分别为40%、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重症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病综合征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NS活动期组CD3^ ,CD4^ ,CD4^ /CD8^ 比值,NK[CD(16 56)]^ 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说明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梗阻性因素对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一期切除吻合术式选择的影响,我们使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72例非梗阻性大肠癌患者术前3d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选取同期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梗阻性大肠癌组和非梗阻性大肠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显著减少(P〈0.01),CD8^+细胞增多(P〈0.01);但梗阻性大肠癌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非梗阻性大肠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从细胞免疫角度进行考虑,梗阻性因素并不影响对大肠癌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研究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33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iver cirrhosis,LC)组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组17例及健康对照组(Control)20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计数,并检测肝功能、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按Control、CHB、LC、CSH顺序,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依次升高,而CIM^+T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百分比依次降低,且CHB、LC、CSH组与Control组及CHB组与CS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8)。CHB患者的CD3^+T细胞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1;P〈0.001);CD8^+T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7),NK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P=0.001)呈负相关。CHB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者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HBeAg阴性者(P=0.018;P〈0.001),而HBVDNA含量(log_10)和CD8^+T细胞高于HBeAg阴性者(P=0.012;P=0.019)。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值紊乱,且与临床类型、病情、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相关。  相似文献   

8.
微创置管胸腔内注射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微创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射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按顺序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均采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组胸腔内注射顺铂及香菇多糖,对照组注射顺铂。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6%、54.3%(P〈0.05),治疗组胸水中CEA、CYFRA21—1、NSE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中的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射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痛苦少、对年老体弱患者也适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泡液中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CD56^+CD69^+NK)细胞的比例与不育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成熟滤泡液中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的比例,与ICSI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平均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分别为(18.8±2.8)%和(1.6±0.8)%,而未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其分别为(37.4±5.8)%和(4.7±1.9)%,均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接受ICSI助孕治疗患者的成熟滤泡液中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的比例较低者易获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1)结肠癌组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CD4^+CD25^+、CD4^-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治疗扁平疣患者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转移因子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NF-γ)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正常人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76.67%,对照组仅为43.33%(Χ^2=5.63,P〈0.05)。扁平疣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CD3^+、CD4^+明显低而CD8^+明显高,CD4^+/CD8^+则明显低(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CD3^+、CD4^+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明显降低,CD4^+/CD8^+则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扁平疣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扁平疣患者IL-10高而INF-γ低(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IL-10降低而INF-γ升高(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扁平疣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转移因子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调理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仅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和28d相关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CD4在7~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D8则在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7d内,两组CD4/CD8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停免疫调理治疗后,治疗组cD4/CD8会出现有意义的下降,P〈0.05。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病人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和CD0单核细胞HLA-DR水平,值得推荐临床使用。免疫调理治疗对CD。和CD。的升高作用则有不同步或延迟现象,可能与危重病人T细胞亚群对免疫调理的应答时间不一致和(或)T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关。治疗7d内,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加免疫调理治疗对维持CD4/CD8的稳定具有同样价值,但是停免疫调理治疗后CD4/CD8则会出现下降趋势,原因不明,有待日后适当延长免疫调理疗程深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及附加免疫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和附加免疫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1例化疗前后和26例附加免疫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化疗后1周患者CD3^ ,CD4^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CD8^ ,CD19^ 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附加免疫治疗组治疗后1周CD8^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及P<0.01),CD4^ 细胞,CD4^ /CD8^ 比值降低(P<0.01)。结论: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附加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应同时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冻融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联合应用于射频消融术(RFA)后治疗大鼠实体瘤对大鼠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30只荷Walker256实体瘤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1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行RFA+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行RFA+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超声评价治疗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各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升高较两对照组比明显,与对照组2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显著大于两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其荷瘤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大鼠的抗肿瘤免疫机能,从而延缓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大鼠寿命。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患者,完全随机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移植术后仅行常规免疫抑制剂方案;实验组于术后第1d开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次,2次/周,至少持续1个月,免疫抑制剂方案同对照组。术后行肝穿刺活检,比较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于术前1d及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检查2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个月实验组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在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近期应用胸腺肽α1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几率。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自体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5,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s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确诊的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早、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0.59%、0.93%),CD3^+CD8^+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2.93%、4.32%),与健康对照组(0.48%、1.14%)比较,其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Fas表达率(58.25%、59.91%)比较,早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64.75%)明显升高(P〈0.05),而CD3^+CD8^+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48.64%)明显降低(P〈0.05),Fas在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57.63%、56.32%)无明显变化。结论Fas、FasL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水平与AS的病情发展阶段相关;Fas、FasL的异常表达所导致T细胞凋亡功能紊乱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 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 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活动期与稳定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CD3^+、CD3^+CD4^+、CD3^+CD8^+、CD3^+CD4^+Fas、CD3^+CD8^+Fas、sFas、sFasL等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sFas、aFasL、IL-1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等指标。结果:IgA肾病活动期患者PBMC凋亡率、sFas、sFasL明显高于正常人,稳定期sFas、sFasL较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1);CD3^+CD4^+Fas、CD3^+CD8^+Fas升高(活动期,P〈0.05;稳定期,P〈0.01);PBMC凋亡率与sFas、sFasL无相关性:sFasL与sFas、CD3^+CD4^+Fas、CD3^+CD8^+Fas有相关性。结论:IgAN活动期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导致sFas、sFasL增多,在IgAN中增加的sFas、sFasL可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是IgAN进展中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