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PA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PA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臭、牙龈肿胀、口腔溃疡、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A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PA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疾病发生率、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口腔炎及机械通气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将81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儿童牙刷蘸取过氧化氢刷牙+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棉球擦拭+冲洗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牙菌斑指数及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牙菌斑指数及VAP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法能有效地去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炎及口腔溃疡的发生,抑制患者牙菌斑的形成,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科重症监护室(ICU)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机械通气患儿92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冲洗+擦拭法);2017年1月—12月机械通气患儿91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3. 04%、33. 70%;观察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 40%、5. 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儿VAP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12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CU机械通气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6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VAP的发生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结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VAP的发生风险,并减少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收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VAP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排痰情况、口腔情况、VAP的发生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痰量,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以及VAP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GCS预后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强化口腔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在心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12月收治于我院心外科ICU通过口腔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口腔擦洗方式行口腔护理;试验组接受三维强化口腔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入选者干预后口腔细菌菌落计数、口腔溃疡发生率与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维强化口腔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对心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干预,可提高患者口腔清洁效果,降低口腔溃疡与VAP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口腔护理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住院病人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给予二维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前后口腔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口腔护理2h后口腔内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口腔护理方法能有效维持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减少病人VAP的发生,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ICU机械通气(M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0.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照组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比较两组MV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1周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MV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 MV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可以彻底清洁口腔、杀菌,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洗必泰刷牙冲洗法对预防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0.12%洗必泰30ml+刷牙+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比较2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能够彻底清洁口腔,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包括严格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呼吸机管路的护理、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改进的综合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VAP危险因素、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痰细菌培养结果、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痰细菌株数、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VAP发病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械通气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李楠  张彧  康健  姚昆  邢静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64-66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措施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 82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集束化组)40例及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集束化组VAP发病率21.4%,平均入住ICU时间16.23d;对照组VAP发病率47.5%,平均入住ICU时间21.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P患者较非VAP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集束化组较对照组混合感染发生率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 "集束化"治疗措施与传统治疗措施相比较能够降低VAP的发病率,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集束化"治疗措施对于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致病菌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超过72 h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实验组)56例和非引流组(对照组)50例,记录 VAP发生时间、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不同类型标本病原学培养、鉴定结果及患者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 VAP发病率、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下呼吸道痰液标本病原学培养结果与气囊上滞留物培养结果一致。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 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病率,缩短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减少气囊上致病菌侵入下呼吸道,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预防 VA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晶晶  卢菁  王莉 《全科护理》2014,(25):2317-2319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及发生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医院感染、VAP 及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可降低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9例,按制订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另选2010年1—12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8例为对照组,按ICU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集束化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雾化布地奈德或使用抗生素对无基础肺疾患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影响。方法:将无基础肺疾患的VAT患者171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雾化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抗生素、布地德雾化治疗和生理盐水雾化治疗,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及死亡率。结果:抗生素组、雾化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三组的ICU住院日、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无基础肺疾患的VAT患者,雾化入布地奈德或短期使用抗生素能降低其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7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组(A组)38例和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B组)38例。所有患者均按ARDS常规治疗,尽早气管插管行SIMV,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面罩无创BiPAP序贯治疗,B组继续SIMV治疗,以SIMV+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撤机。结果:2组患者"ARDS控制窗"出现时间、生命体征的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入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病死率均降低(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ARDS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