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陈皮与陈皮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广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技术进行分离分析,采用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2%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00nm,记录广陈皮与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广陈皮均有8个共有峰,多数的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普通的陈皮有8个共有峰,多数的峰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建立的图谱有较高的重现性。从两者指纹图谱可以鉴别出广陈皮与陈皮。结论: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可以作为广陈皮和陈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构建广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模式,探讨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陈皮品种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不同批次的广陈皮与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对其特征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具有17个共有峰的HPLC指纹图谱,获得了可以判别其质量的重要数字化信息。以32批广陈皮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作为广陈皮标准指纹图谱,32批广陈皮及10批陈皮的相似度值分别为0.906~0.999,0.326~0.396。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明显地将广陈皮与陈皮区分开来。结论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将广陈皮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与陈皮进行很好地区分,体现出品种之间的量化差异,可作为广陈皮质量评价及鉴别广陈皮与陈皮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构建广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模式,探讨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陈皮品种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不同批次的广陈皮与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对其特征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具有17个共有峰的HPLC指纹图谱,获得了可以判别其质量的重要数字化信息。以32批广陈皮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作为广陈皮标准指纹图谱,32批广陈皮及10批陈皮的相似度值分别为0.906~0.999,0.326~0.396。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明显地将广陈皮与陈皮区分开来。结论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将广陈皮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与陈皮进行很好地区分,体现出品种之间的量化差异,可作为广陈皮质量评价及鉴别广陈皮与陈皮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广陈皮烘烤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广陈皮水提物中有效成分橙皮苷、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陈皮形状、烘烤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广陈皮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以水提物中有效成分为指标时的最优工艺是广陈皮丝状,在80℃烘烤温度下,恒温2 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炮制工艺在有效成分含量没有减少的前提下,该炮制工艺与传统的炮制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和成本较低的优点,适宜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为广陈皮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晨  杨柳青  王琳  区炳雄 《新中医》2022,54(12):23-2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比较分析广陈皮和蒸陈皮在临床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开具的含广陈皮及含蒸陈皮的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分析比较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广陈皮与蒸陈皮的剂量分布,病证与药物配伍的关系等。结果:共收集处方1 753张,其中含广陈皮的处方756张,含蒸陈皮的处方997张。两种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及平均年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处方中60~69岁患者占比均最高,50~59岁均次之;而含蒸陈皮方中0~9岁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含广陈皮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方中广陈皮剂量为1~20 g,平均剂量(7.57±3.00)g,5 g剂量出现频数最高;蒸陈皮剂量为1~30 g,平均剂量(8.54±4.22)g,10 g剂量出现频数最高。两种处方中广陈皮与蒸陈皮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处方中频率超过1%的中医疾病中有6种证型是相同的,其中含广陈皮方治疗胃痞病的占比最高,含蒸陈皮方治疗不寐的占比最高。出现频数前10位的中医证候中有5种证型是相同的,含...  相似文献   

7.
广陈皮的外观颜色客观量化及其陈化年份判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色度分析原理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建立新方法。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秩相关检验法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陈化年份与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广陈皮的色度值有显著性差异,且L*,a*,b*与陈化年份之间分别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L*,a*,b*的广陈皮陈化年份的数学判别模型,陈化年份=-43.637L*+5.351a*+42.430b*+30.790。结论:建立的客观量化方法稳定可行,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方法,可避免因传统人为鉴别方法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引入分光测色计,将中药材性状品质这一经验指标数据化,依据获取的中药材颜色信息实现对中药材品种的鉴别,为研究中药鉴定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陈皮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陈皮药材,采用色度学分析方法获取陈皮颜色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分析,建立陈皮品种鉴别的数学预测模型和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L*a*b*色度空间的陈皮药材品种鉴别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符合率为100%,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陈皮:L*(66.621 5~73.916 5),b*(29.329 5~52.211 0);广陈皮:L*(53.950 0~63.260 0),b*(24.610 0~30.770 0)。结论:实验证明分光测色计获取的颜色信息可实现陈皮药材品种的鉴别,采用色度学分析方法对中药品种鉴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快速检测技术鉴别广陈皮道地性的方法。方法: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陈皮样品40批,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布鲁克公司OPUS软件,以10批广陈皮样品作为校正集,建立广陈皮的一致性检验模型,以23批其他产地其他品种的陈皮和7批广陈皮作为验证集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广东新会产道地药材广陈皮与其他地区及其他品种的非道地药材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一致性检验模型可快速有效判断其道地性。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简便鉴别广陈皮的道地性,且不需破坏样品,是中药材有效快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道地药材广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  Jiang L  Zheng GD  Lin LW  Chen JL  Zhou W 《中药材》2011,34(2):191-195
目的:建立新会道地药材广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与不同产地不同品系来源的陈皮药材相似性,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分析测定26批陈皮样品。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65 min;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广陈皮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道地药材相似度大于0.97,不同品系来源药材的相似度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广陈皮手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陈皮与竹茹共煎时对陈皮中橙皮苷溶出的影响。方法:用HPLC分别测定陈皮、竹茹单煎和共煎后橙皮苷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推断陈皮与竹茹共煎对陈皮中橙皮苷溶出率的影响。结果:陈皮、竹茹共煎时橙皮苷的溶出率低于陈皮单煎时橙皮苷的溶出率。结论:陈皮、竹茹共煎降低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进行分级,拟定新的适合市场应用的广陈皮商品规格等级草案。方法:遴选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的专家,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广陈皮样品进行两次盲法评审,专家通过观察外观性状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进行等级评价。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进一步指标筛选,得出广陈皮商品规格感官评价核心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计算感官经验评价过程中专家个人重复性和专家群体一致性。结果:广陈皮商品规格的主要感官评价指标为广陈皮的气、油室、味、厚度、外表面颜色等,且重要程度为依次减弱。本次Delphi法专家、个人2次盲法评价的重复性平均值为81.4%,专家群体之间的重复性平均值为75.0%。结论:专家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感官评价经验是客观、可重复的,Delphi法可作为客观、规范研究中药材传统感官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Delphi法实验结果和市场实际情况,拟定新的广陈皮商品规格等级草案,为最终制订等级标准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陈皮中陈皮素和橙皮苷的含量,为陈皮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70%的乙醇回流提取,采用HPLC法测定陈皮素和橙皮苷的含量。橙皮苷采用甲醇-醋酸-水(35∶5∶60)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nm,柱温为30℃,流速为0.8mL/min;陈皮素采用0.05%磷酸-乙腈(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柱温为35℃,流速为0.8mL/min。结果:橙皮苷线性方程为:Y1=2.95×106X1+3.46×104(r=0.999 9),线性范围为0.74~7.4μg/mL;陈皮素线性方程为:Y2=5.68×106X2-1.16×105(r=0.999),线性范围为:0.174~1.740μg/mL。测得的陈皮中橙皮苷、陈皮素含量分别为3.619g/100g药材、0.331g/100g药材。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广陈皮水提物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广陈皮的水提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陈皮水提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个黄酮碳苷,2个二氢黄酮苷,2个多甲氧基黄酮,1个楝烷型降四环三萜和1个二糖,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8-Di-C-β-葡糖基芹菜苷(1),橙皮苷(2),芸香柚皮苷(3),川陈皮素(4),橘皮素(5),柠檬苦素(6)和麦芽糖(7)。结论: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广陈皮干预高脂血症模型的代谢物靶点,构建广陈皮体内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的关系网络,阐明广陈皮干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脂4项血清生化指标评价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及广陈皮的干预作用;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OF/MS)技术对广陈皮体外化学成分和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广陈皮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代谢物靶点;构建入血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关联的数理模型,发掘广陈皮防治高脂血症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广陈皮组的体质量、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共鉴定出11个入血的化学成分;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到19个高脂血症模型生物标记物,其中1 1个为广陈皮干预后具有回调趋势的代谢物;与模型组比较,有4个代谢物的回调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入血成分中川陈皮素和5-去甲川陈皮素葡萄糖醛酸代谢物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具有较高的关联性。结论广陈皮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鞘脂代谢和甘油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影响。方法:用GC-MS-DS法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药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结论: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分和含量可以供进行品质优良度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5个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为依据,综合考察不同采收时期(10~12月)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和330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其结果可为广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黑曲霉对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将黑曲霉反接至无菌广陈皮,恒温恒湿培养,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结果:黑曲霉反接后,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总黄酮、橙皮苷、川陈皮素及橘皮素含量均有提升,且UPLC指纹图谱显示有新成分增加。其中陈化2年黄酮类成分变化较大,除橘皮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总黄酮、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含量各增长了72.24%、69.93%和72.34%。结论:黑曲霉对不同陈化年份广陈皮的黄酮类成分均有一定影响,影响最大的是陈化2年广陈皮,其中具体的转化机制还有待深究。  相似文献   

19.
广陈皮为广东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对广陈皮的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广陈皮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广陈皮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脂、促进消化及化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代谢性疾病等。本文系统整理了广陈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广陈皮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月纯  魏刚 《中草药》2008,39(2):275-277
目的 建立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并应用于市场陈皮的鉴定.方法 采用Zorbax EsclipeXD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25℃;体积流量为1.0 mL/min.以广东新会产广陈皮(茶枝柑)指纹图谱为基础建立共有模式.结果 陈皮共标示出7个共有峰.以广陈皮共有模式为对照,13批广陈皮相似度达0.996~1.000,而13批市场陈皮的相似度为0.964~0.989.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以广陈皮共有模式可鉴定市场陈皮是否为广陈皮,为广陈皮质量控制与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