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LCBDE术联合T管引流治疗,另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91.3±12.6)min、(3.3±1.2)d和(5.9±1.2)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19.2)min、(4.5±1.4)d和(8.6±1.5)d,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ACTH和COR水平分别为(1.2±0.3)nmol/L、(13.6±4.1)ng/mL和(212.9±21.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0.4)nmol/L、(17.2±4.8)ng/mL和(256.4±35.7)ng/m...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5)ml,手术时间为(136.5±25.0)min,住院时间为(10.5±2.0)d;对照组分别为(110±20)ml、(152.0±27.5)min、(13.5±2.5)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LCBDE)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LCBDE治疗的113例老年CBDS患者,依据术后3个月时有无发生胆道并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基本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CBDS患者LCBDE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浑浊胆汁、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开闭蠕动异常占比高于未发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浑浊胆汁、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开闭蠕动异常均是老年CBDS患者LCBDE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CBDS患者LCBDE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可能受浑浊胆汁、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开闭蠕动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缝合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胆总管缝合(PDC)已成为了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相比传统T管,该方法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然而单纯的PDC往往缺乏有效的支撑引流,术后胆总管压力较大,增加了患者胆漏及胆总管狭窄的风险,因此有人提出了一期缝合胆总管兼顾内外引流的手术方式,不仅能降低术前胆总管压力,减轻胆道炎症水肿,提高缝合质量,术后还能保持一定引流,减少患者术后胆漏及胆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腹腔镜下胆管探查术已经部分取代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术式:但由于术中三维立体感觉变成二维视觉平面,丧失了手指触摸等优势,其术后并发症较开腹手术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内镜下改良的鼻胆管引流(ENBD)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再在十二指肠镜协助下经腹顺行安置常规鼻胆管引流;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观察组),手术方法同前,只是使用改良的鼻胆管进行引流。常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术后胆汁引流量和鼻胆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81.6±52.5)mL和(5.9±1.3)d,显著多于或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28.7±53.2)mL和(4.0±1.4)d,P<0.05],而住院日为(6.1±1.1)d,显著短于对照组[(8.1±1.3)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胆漏和鼻胆管滑脱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2.8±11.1)m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LC)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分别采用LCBDE+LC术(16例)、ERCP/EST联合LC术(2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总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费用、总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相比较有差别(P<0.01)。结论 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都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微创优点,LCBDE+LC的手术费用和总的费用要低。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术者经验和医疗条件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双“J”管置入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的102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内置双“J”管分为双“J”管组49例,非双“J”管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J”管组比较,非双“J”管组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胆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双“J”管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明显降低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7例接受LCBDE联合LC治疗,另73例接受EST联合LC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3±17.7)min和(24.3±13.0)mL,显著长于或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6.7±10.8)min和(16.7±7.2)mL,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2±1.3)d和(3.2±1.0)万元,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1±1.5)d和(4.3±1.1)万元,P<0.05】;在术后5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27.7±6.2)μg/L和(9.1±1.1)×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7.7)μg/L和(10.5±1.6)×109/L,P<0.05】;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发现两组均无结石残留,随访12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7.8%,与对照组的11.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观察组胆瘘发生率为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P<0.05),而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6%和1.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7%和16.4%,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但两种手术方法清除结石的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调高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78例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结果278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发生胆漏8例,延迟出血1例,残余结石4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充分术前评估、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内置引流管、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16F普通硅胶管制作胆道内置引流管,对过去5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放置T管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自2001年9月至2006年2月共156例术中明确无残余结石、无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其中107例患者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余49例仍按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2±26·7min、127·5±24·2min(P<0·05),术后住院4·8±0·92d、8·4±1·48d(P<0·05),术后平均输液量7278·5±1381、11270·2±2026ml(P>0·05),平均住院费用8932·7±1553·6元、10242·9±1594·5元(P<0·05),恢复日常工作时间14·44±1·89d、31·93±3·52d(P>0·05)。2组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病人随访1~51月,平均28月,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及其它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胆道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对老年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6-03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观察组采用LC+LCBD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及残余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取石率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炎症水平变化。方法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ERCP+LC组(n=58)和LCBDE+LC组(n=50)。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T/CD8+T比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5-羟色胺(HT)及P物质(SP)表达水平。对比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ERCP+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高于LCBDE+LC组(P<0.01),两组取石成功率、单次净石率、30 d内再次入院率及再次手术治疗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CD4+T比例、CD8+T比例、CD4+T/CD8+T比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对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135例,根据胆总管的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对2组病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一期缝合组64例,T管引流组71例。2组病人术前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胆总管直径、管壁厚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平均术程时长较T管引流组更短(P<0.05)。2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分别为7.81%和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出现严重胆瘘后再次手术1例;T管引流组无严重胆瘘致二次手术病例,但有1例病人出院后T管不慎滑脱,另有3例病人来院拔除T管时出现胆瘘。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不会导致并发症增多,同时可降低病人术后护理负担,病人治疗后舒适度和满意度高,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一项安全、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流,另43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应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医疗花费分别为(5.6±1.8)d和(3.5±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0.5±6.8)d和(3.9±0.7)万元,P<0.05];在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1±14.6)U/L和(36.7±16.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3.8)U/L和(53.5±14.7)U/L,P<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为(98.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9)分,P<0.05】;术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而两组胆漏、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和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孙智勇 《山东医药》2001,41(2):33-33
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对9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就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与不放置T型管及一期缝合的适应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后是否放置T管一直存在着争议^[1-5],还没有老年病人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的报道。自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们为386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电视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对其中169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对比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积分(MELD积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病例数。结果104例患者中96例(92.3%)完全取出结石,8例(7.7%)未取出结石者放置支架内引流。术后2周MELD积分为(10.1±6.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11.9±6.2)分(t=2.22,P〈0.05);术后2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例数比(A级/B缈C级)为40/52/12,明显优于术前的28/52/24(X2=6.12,P〈0.05)。内镜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穿孔,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9例、术后胰腺炎8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院后3个月内有2例(8.3%)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等措施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钟良  孙大裕  Ritchie AS  Moules L  林韵玲 《肝脏》2001,6(4):247-247
鼻胆管引流对急性梗阻性黄疸伴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 ,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有报道 ,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放置塑料胆道支架一段时间后 ,胆总管结石缩小 ,支架对结石持续性磨擦和挤压起主要作用。我们回顾性总结了 37例因胆总管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黄疸伴感染 ,在放置鼻胆管前后 ,测量胆总管结石大小 ,以观察鼻胆管对结石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995年 8月至 2 0 0 0年 4月 ,因胆总管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黄疸伴感染 ,在不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的情况下 ,成功放置鼻胆管引流 (鼻胆管为 :OLYMPUSPBD 2 0Z ,PBD 2 2Z和PBS 2 3Z) ,共 3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