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AMI分为3组:A组23例,入院时血糖≤7.2 mmol/L(130 mg/L);B组28例,入院时血糖>7.2 mmol/L,两组均无糖尿病史,并且出院时空腹血糖均正常(<6.1 mmol/L);C组25例,入院时均有糖尿病病史。回顾性分析3组在尿酸、肾功能、入院血糖、空腹血糖、心肌酶以及合并高血压病、多壁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的比例。结果: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血尿酸、尿素氮、入院血糖、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增高,死亡比例增高,而且C组比B组增高更明显。结论:糖尿病和入院时高血糖的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较晚,多伴有血尿酸增高,肾功能损害,并且死亡率高,要加强入院时高血糖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PG)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5例健康体检人员根据FPG水平分为3组,A组65例,FPG<5.6 mmol/L;B组64例,FPG<6.1 mmol/L;C组66例,FPG<7.0 mmol/L。检测各组FPG、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尿酸(UA)、瘦素(LEP)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B组的UA、HOMA-IR、LEP水平显著高于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而各项指标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FPG增高可出现胰岛素抵抗加重、血脂异常、UA增高及低度炎症反应,可增加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DM)诊断标准和2003年ADA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用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探讨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对广州市海珠区568名无糖尿病史的常住居民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PG 2 h≥11.1 mmol/L为金标准,评价HbA1c和FPG诊断D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根据2010年ADA中HbA1c≥6.5%的标准,诊断DM的检出率为6.34%,2003年ADA标准中FPG≥7.0 mmol/L诊断DM的检出率为7.8%.HbA1c≥6.5%和FPG≥7.0 mmol/L的敏感度分别为35.0%和37.3%,特异度分别为99%和98%.HbA1c和FPG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系数为K=0.57.结论 HbA1c≥6.5%与FPG≥7.0 mmol/L吻合度较好.作为诊断标准,HbA1c与FPG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李守凯 《吉林医学》2011,(21):4321-4323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3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成三组:Ⅰ组低血糖组,FPG<5.0 mmol/L;Ⅱ组正常血糖组,5.0 mmol/L≤FPG≤7.0 mmol/L;Ⅲ组高血糖组,FPG>7.0 mmol/L。对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因性死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PG水平与预后呈明显的"U"形曲线关系,5.0 mmol/L≤FPG≤7.0 mmol/L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反映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可增加慢性肾脏病风险,但对eGFR直接影响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中空腹血糖(FPG)受损患者血糖水平对eGF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尿酸、血脂、FPG、尿常规、血肌酐),经相应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28 601例受试者。根据FPG水平将受试者分为FPG升高组(5.6 mmol/L≤FPG<7.0mmol/L)、FPG正常组(3.9 mmol/L≤FPG<5.6 mmol/L),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为明确FPG对e GFR影响,采用个案匹配控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多因素(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尿酸、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匹配,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一般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FPG与eGFR在FPG升高组、FPG正常组及匹配后FPG升高组、FPG正常组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FPG正常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空腹血糖≥7.0 mmol/L)。统计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血生化、凝血系列化验结果,CT、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数据分析采用PASW 18.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大于65岁,有房颤、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大脑半球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同时FPG、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和血清尿素氮(BUN)五项检测指标与ADL评分结果密切相关。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ADL评分低于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又低于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活动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s=-0.264 3,P<0.000 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增加了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田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23+12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高危人群90例,按照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A组(FPG6.1 mmol/L)、实验B组(6.1FPG6.9 mmol/L)和实验C组(FPG6.9 mmol/L),另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GSP和Hb A1c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GSP或Hb A1c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SP和Hb A1c水平同患者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结论采用糖化血清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单独检测以对糖尿病进行筛查具有一定漏诊率,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对于提高糖尿病筛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9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4例伴有糖尿病的CHF患者,心功能为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Ⅱ~Ⅳ级.以入院FPG不同水平将患者分组:入院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组(38例),6.1~7.7mmol/L组(28例),7.8~11.0mmol/L组(22例)和≥11.1mmol/L组(16例).分析FPG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与FPG<6.1mmol/L组的患者比较,6.1~7.7mmol/L组、7.8~11.0mmol/L组和≥11.1mmol/L组的患者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心功能Ⅳ级者显著增多(P<0.05).(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因素包括年龄、BMI、血压、心率、血脂,结果表明:FPG水平与LVEF关联(P<0.05).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合并糖尿病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存在显著差别,FPG水平与LVEF关联.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率呈增加趋势,血糖增高组射血分数均低于血糖<7.0 mmol/L组。结论:入院血糖<7.0 mmol/L、HbAlc<7%的AMI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例较低,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AMI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DM)诊断标准和2003年ADA 空腹血糖(FPG)≥7.0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用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探讨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对广州市海珠区568名无糖尿病史的常住居民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PG2h≥11.1mmol/L为金标准,评价HbA1c和FPG诊断D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根据2010年ADA中HbA1c≥6.5%的标准诊断DM的检出率为6.34%,2003年ADA标准中FPG≥7.0mmol/L诊断DM的检出率为7.8%。HbA1c≥6.5%和FPG≥7.0mmol/L的敏感度分别为35.0%和37.3%,特异度分别为99%和98%。HbA1c和FPG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系数为κ=0.57。结论HbA1c≥6.5%与FPG≥7.0mmol/L吻合度较好。作为诊断标准,HbA1c与FPG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无糖尿病史的168例AMI患者,于入院次日测定按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L)92例,血糖轻度升高组(FBG>6.1mmol/L)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临床症状(胸痛、胸闷、气短、恶心眍吐等)、病死率.结果:血糖升高组的FBG、HbAlc、TG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但两组CHOL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组的气短、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死亡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血糖正常组的胸痛发生率高于血糖升高组,P<0.05.且两组的胸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增高提示预后较差,其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尽早控制血糖,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戴武 《安徽医学》2006,27(4):297-299
目的研究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人群的胰岛素分泌状况,以了解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118例受试者根据FPG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6个组:FPG1:3.7~6.09mmol/L;FPG2:6.1~6.99mmol/L;FPG3:7.0~7.99mmol/L;FPG4:8.0~9.99mmol/L;FPG5:10.0~14.99mmol/L;FPG6:15.0mmol/L以上。测定患者FPG、空腹胰岛素(FINs)、OGTT后0.5h、1h、2h血糖和胰岛素。结果当FPG<8mmol/L时,随着FPG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逐渐上升,当FPG>8mmol/L时开始降低(P<0.05),随着空腹血糖的增高,lnHOMA-β及In△ln3o/△G3o呈逐渐上降趋势。结论高血糖对B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直接影响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及β细胞基础胰岛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为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早期筛查和诊断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反映平均血糖浓度的指标,在血糖控制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WHO将HbA1c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文介绍了HbA1c应用于糖尿病诊断的历史和研究现状、Hb A1c在糖尿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HbA1c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血管治疗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院时空腹血糖在6.1~6.9mmol/L、既往无糖尿病史的病例,对其通血管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回归正常的占68.14%.结论 “通血管治疗”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有降低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詹庆丰 《中外医疗》2011,30(35):49+99-49,99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空腹血糖≤6.1mmol/L、6.1mmol/L〈空腹血糖≤7.8mmol/L、7.8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将24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68例)、A组(62例)、B组(58例)和C组(52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第4周心肌酶、心电图恢复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较血糖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各比较因素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各比较因素亦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在7.8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73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1组为357例血糖水平<6.1mmol/L者;第2组为228例血糖水平在6.1~7.8mmol/L者;第3组为152例血糖水平>7.8mmol/L者.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 结果:第2、3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平均年龄相对较高、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较少、心率较快、血压较低.组间梗死部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显著高于第1组患者(P<0.05);第3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第1、2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中,血糖水平较高者的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256例≥60岁的老年AMI患者依入院次晨血糖水平分为FBG≥7.0mmol/L组(136例)和FBG<7.0mmol/L组(120例).记录入院后3d、7d空腹血糖值.7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住院期间病死率,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既往病史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FBG≥7.0mmol/L组中女性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多,7d后21%患者血糖未回到正常.本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期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FBG<7.0mmol/L组[50%vs40%,(2.12±0.83)vs(1.88±0.53),12%vs0%,12%vs4%,61%vs3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潜在糖尿病多,伴高血糖者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和预后的相关关系,为护士做好病情观察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以6.1mmol/L、7.0 mmol/L和8.0 mmol/L作为入院血糖水平的切入点,对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比较2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6.1 mmol/L为切点分组,感染、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7.0 mmol/L为切点分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入院血糖>8.0 mmol/L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较<8.0 mmol/L 者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士应重视和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以指导临床评估预后和分级护理.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入住ICU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和略高于正常时的临床结局.方法 105例入住ICU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血糖超过8.0 mmol/L,静脉输注胰岛素.根据控制目标血糖4.4~6.1 mmol/L和6.2~8.0 mmol/L,将患者分为A组(55例)和 B组(50例).结果 两组间终点血糖水平和日均胰岛素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5.3 mmol/L vs 7.1 mmol/L,P<0.001和66.66 u/d vs 49.57 u/d,Ρ<0.001,低血糖发生率12.7%和2.0% P=0.039,但是两组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高血糖患者,将血糖降至接近正常,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正常血糖组相似,但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