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许艳  詹艳艳 《全科护理》2013,(27):2558-2559
[目的]总结15例恶性肿瘤病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方法]使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个125I放射性粒源活度0.6mci。术前根据CT或B超资料,由计算机计划系统模拟合理分布,确定放射性粒子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及数量,确定麻醉方式、靶区植入粒子数目。在CT或B超引导下按计算机治疗计划,经穿刺将粒子植入肿瘤体内。术中配合操作,防止粒子丢失和泄露。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护患防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病人均粒子植入成功,未发生粒子移位,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复查CT示,14例病灶不同程度减小或消失,1例病灶未进展。1例疼痛明显,1例有局部烧灼感,经治疗后均改善。术后随访,15例均生存至今。[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比较新的近距离治疗方法,术后综合治疗,规范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由于对接受本项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合理的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治疗,无伤口感染及不愈合;通过耐心的交流及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本项治疗产生的焦虑得以解决。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知识,以及了解患者对于本项治疗的不适心理并进行宣教是护理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护理。方法对20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 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症状、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一项新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粒子植入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及3D胸腔镜技术应用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下3D胸腔镜技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v14软件,制作3D肿瘤模型后,再进行3D胸腔镜辅助肿瘤切除术。结合病例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实际完成时长均短于术前预期时间,肿瘤均得以根治性切除,无残留。患者术后住院4~8 d,平均(5.9±1.8)d。截至2019年7月随访,10例患者未出现转移或复发。结论 3D打印辅助3D胸腔镜下胸部肿瘤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3D打印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各种骨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的有效手段。随着基于CT、MRI图像的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骨科手术向具有高度个性化、精确化和快速化发展。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还原重建骨骼模型、个体化手术导板、个体化替代物、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3D(three dimensions)打印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制造技术,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读取数据,经过数据转换一层一层地自动建造三维物体[1]。3D打印技术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同许多开创性技术一样,当时因工艺复杂、效率低下、设备昂贵,未能大量推广使用。近2年来,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进步和材料普及,3D打印技术的虚拟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护理。方法对20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 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症状、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一项新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粒子植入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及多层次连续打印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则是基于3D打印的基础上,以活细胞为原料结合生物材料、生命体材料的拓展延伸,打印活体组织与器官的一种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已在再生医学及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应用于骨骼、皮肤、人造血管、心脏组织等再生与重建领域。本文主要从生物3D打印技术的方式及特点,生物3D打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生物3D打印的发展前景的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3D生物打印是利用数字化影像技术将临床获取的医学影像转换为二维模式,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进行逐层打印并叠加的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打印过程中,生物材料和活细胞被精确地带到目标位置,实现复杂结构的精密打印。基于3D打印的高度灵活性,利用该高新技术可以个性化修复患者因创伤、肿瘤、遗传等问题引起的诸如骨缺损、软组织缺损等问题。因此3D打印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3D生物打印目前的研究进展,对3D生物打印的特点、打印方式进行论述,综述3D生物打印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19-1521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截骨器械治疗,观察组给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以及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术后H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力线较术前均有所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术后下肢力线较对照组更低,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可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的矫正期内矫正效果和短期矫正效果。方法 2021年7至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穿戴矫形器前及穿戴后即刻摄脊柱全长X线片;每日穿戴矫形器20 h以上,6个月后随访拍摄X线片;计算Cobb角。穿戴矫形器前后采用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问卷简体中文版(SRS-22)进行评估。结果 穿戴矫形器前,患者平均Cobb角(22.10±6.29)°;穿戴后即刻Cobb角(7.85±10.90)°(t=4.775, P <0.01);6个月后,Cobb角(14.33±0.74)°,仍明显低于穿戴前(t=4.189, P <0.01)。穿戴6个月后,SRS-22功能状况维度评分明显增加(Z=-2.676, P <0.01)。穿戴后即刻Cobb角与6个月后Cobb角呈正相关(r=0.826,P <0.05)。结论 穿戴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矫正期内和短期矫正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骨折患者11例,收集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利用计算机Mimics软件重建颈椎的三维骨骼模型,获取寰枢椎椎弓根、棘突、椎板和侧块的解剖特征,模拟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轨迹,...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它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遗传性骨病是一大类涉及骨骼畸形、个头矮小、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的遗传性疾病,危害十分严重,治疗难度很大。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骨骼造型、骨病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文章重点围绕3D打印技术在遗传性骨病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1例3D打印技术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为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本组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疗效满意,无术后并发症。认为3D打印技术治疗脊柱肿瘤,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联合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在经皮精准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12月该院开展的66例经皮肺活检病例,其中应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联合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30例患者(ROSE联合3D-PCT组),应用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36例患者(3D-PCT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平均穿刺针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再程活检例数及标本诊断符合率。结果 ROSE联合3D-PCT组患者术中平均穿刺针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再程活检例数分别为(2.78±0.98)针、5例、1例;3D-PCT组术中平均穿刺针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再程活检例数分别为(2.42±0.87)针、6例、6例。ROSE联合3D-PCT组患者细胞学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29例,3D-PCT组符合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和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精准活检相结合,可以提高经皮肺活检的精准程度,同时将活检取材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临床疗效,总结LRP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该科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4例,观察组11例行3D LRP,对照组23例行2D LRP。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术后1个月控尿率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术后1个月控尿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3.52±30.47)min,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50.0%,术后出现4例尿失禁(36.4%),1例尿漏(9.1%),无切缘阳性和尿道狭窄,术后1个月控尿率为72.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64.73±28.65)min,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38.9%,术后出现13例尿失禁(56.5%),4例尿漏(17.4%),1例尿道狭窄(4.3%),2例切缘阳性(8.7%),术后1个月控尿率为60.9%。结论 LRP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3D LRP和2D LRP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新型的3D腹腔镜系统在立体空间感和精细化操作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