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普通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普通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J点抬高3例(2.4%),T波高耸16例(12.8%),T波高耸伴ST段抬高87例(69.6%),其中,ST段上斜型抬高25例,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7例,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53例;ST-T改变19例(15.2%)。等位性Q波59例(47.2%),其中,进展性q波10例,V1~V4导联R波递增不良28例,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25例。结论:T波高尖、ST段抬高、等位性Q波,并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区心电图ST段形态的预后价值。方法 比较弓背向上与弓背向下2型ST段抬高病人发病1月内发生的空性早搏、空性心动过速、心空颤动、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及高血压、心绞痛史的差别。结果 2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差别,ST段弓背向上组室颤、急性心衰、死亡及有心绞痛史者显著高于ST段弓背向下组(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梗ST段弓背向上抬高较弓背向下抬高严重、并发疙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刘明江  蔡力  程标  陶剑虹  李杰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9):1381-1383
目的比较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CTO)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标准分成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30例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9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心电图、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CI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到3级可达93.33%,但对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和达峰时间、心功能(EF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短轴缩短率(FS)均无影响(P〉0.05)。而PCI对ASTEMI手术前后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T回落、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峰值、心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益处已被公认,但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邝丽  李小珠  莫如绸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789-790,768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的发生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从因胸痛而行DCG检查患者中选择60例符合VA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ST段压低的典型心绞痛患者作对照。比较分析观察组ST-T改变导联(即缺血部位)、形态、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心律失常、猝死前的心电图特点等。结果 ①观察组的频发VE、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观察组多部位病变者,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0.05)。③观察组VA发作时,趼段抬高≥4mm病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趼段抬高〈4mm病例明显增高(P〈0.05);④观察组单向曲线及弓背向上型ST改变病例与上斜型病例比较,其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P〈0.05)。变异组在监测当天猝死者5例(8.33%)。结论 VA发作时,ST段抬高≥4mm的单向曲线或弓背向上型改变者,尤其是近一周内VA频繁发作者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以至猝死。强烈提示临床应对这类患者提高警惕,加强监测、给予及时的、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常阳 《中外医疗》2011,30(19):176-176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特征,为其正确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29例(90.6%)心电图呈缺血性ST-T动态改变。结论心前区痛、缺血性ST-T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可作为NSTEMI的诊断根据。  相似文献   

7.
早期复极综合征现称为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ERPV)在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1%~2.5%,既往认为其属于正常变异心电图,无明显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ERPV并不绝对“善良”,它可能与猝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联系,也可能为Brugada综合征的变异型,此外,还可能与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并存。另外,ERPV的心电图改变不仅限于出现J波和ST段轻度抬高,QRS波形、时限、振幅均可发生改变,ST段抬高的形态也不仅限于凹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圆顶状(弓背向上)ST段抬高(其后为T波倒置),或出现下斜性ST段抬高类似Brugada波。本文复习了新近文献,  相似文献   

8.
宋雪萍  谢莲英  秋冬 《农垦医学》2005,27(5):344-345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梗死前24小时内出现梗死前心绞痛,产生心肌缺血预适应(IP),影响AMI心电图ST段形态,表现为凹面向前形抬高而非凸面向前形抬高,即弓背向上形的特征性抬高。本文重点报告缺血预适应对AMI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对AMI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部分患者因检测窗口期、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临床上拟诊AMI,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部分患者急诊心电图可显示AMI特征性改变,而生化标志物检查是阴性结果。现对3例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阴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ST段抬高形态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急性期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3导联ST段抬高的不同形态将62例首次住院的AAMI患者分为3组:A组(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18例,B组(ST段呈斜坡状抬高)27例,C组(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17例。测定3组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EVF),记录住院4周内严重并发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以及住院4周内的死亡率。结果3组患者血清CPK峰均值分别为2014.4、4486.8和5826.9IU/L,A组CPK峰均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和P<0.01),B组CPK峰均值显著低于C组(P<0.05);而3组患者LEVF分别为62.1%、48.6%和38.7%,A组LEVF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和P<0.01),B组LEVF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住院4周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4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AMI早期V3导联ST段抬高的不同形态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入院时心电图V3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对AAMI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短暂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可明显增强心肌对较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此现象称为心肌缺血预适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24 h内出现心绞痛产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可表现为心电图ST段凹面向上形特征性抬高,而非凸面向上(弓背向上)形抬高.本研究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和ST段形态影响,及对ST形态影响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 2011年10月来本院就诊,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8例,年龄30~ 85岁,平均(65.34± 8.79)岁,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特点,及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68例中住院期间死亡8例(11.8%),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高危18例(26.5%),中危38例(55.9%),低危12例(17.7%).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T波倒置,ST段压低或抬高)共51例(75.0%),其中Ⅲ、aVF导联T波倒置改变发生率最高,达33例(48.5%);比较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V4~V6导联ST段压低(55.6%比18.0%,P =0.002),V1导联ST段抬高(55.6%比12.0%,P=0.001),aVR导联ST段抬高(72.2%比26.0%,P=0.001).肌钙蛋白值升高28例(41.2%),同时伴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Ⅲ、aVF导联T波倒置18例(64.3%),V2~V4导联T波倒置16例(57.1%).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发现75%有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其中V3~V6导联ST段压低和V1、aVR导联ST段抬高区别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7):154-158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疾病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的病理基础核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该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抬高,ST段的压低及非诊断性ST段和T波异常.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抬高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压低等非特异性ST-T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源性猝死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均可发生,而ACS通常是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宽胸逐瘀汤对离体和在体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在体家兔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宽胸逐瘀汤组和复方丹参片组。每组动物均在末次给药后1h开胸,暴露心脏,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1/2处穿线,放置硅胶管后,以备一起结扎,假手术组不结扎.放置60min,其余各组均结扎30min,解除结扎再灌注30min。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ECG),以结扎后出现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耸,放松结扎后拾高的sT段下降1/2以上为缺血再灌注成功。记录心电图肢体Ⅱ导联ST段抬高情况,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宽胸逐瘀汤和复方丹参片均可降低心电图Ⅱ导联抬高的ST段,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T段抬高程度较轻(P〈0.01),宽胸逐瘀汤的作用优于复方丹参片(P〈0.01);宽胸逐瘀汤和复方丹参片均可降低血清CK含量,升高血清SOD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宽胸逐瘀汤的作用优于复方丹参片(P〈0.05)。结论:宽胸逐瘀汤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耿直  丁霞  沈洁 《河北医学》2010,16(6):646-649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分别检测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及58例对照组的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并随访重症脑梗死患者三个月的全因死亡情况。结果:重症脑梗死组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3.3%、36.7%和76.7%,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为88.3%,对照组中cTnI、CKMB和MYO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7.2%、12.1%和22.4%,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为20.7%,两组相比,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肌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脑梗死组中cTnI的增高与死亡有关。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合并有心肌损伤,cTnI的增高预示了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联合抗栓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ACS治疗效果。方法将非ST抬高型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化的“四抗疗法”。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1月内两组胸病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T及T波的改变,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胸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T及T波的改变,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19.
李祯祎  李宏申  马金霞 《黑龙江医学》2023,47(12):1469-1472
目的:探讨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检查的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对优化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ECG检查波形特征及疾病转归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价值。结果:(1) ECG异常波形:(1)明显ST-T段改变,面向梗死区域导联有典型病理性Q波(深度超过同一导联R波1/4),Q波时间≥0.04 s。(2)面向梗死区域导联有T波倒置,倒置T波尖变钝,起止角接近终止角。(3)损伤型ST段抬高及对应性ST段压低,弓背向上型,伴T波直立、高耸,波形变窄,连续3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0.20 mV,降支和升支对称性T波改变。(2)出院后12个月随访,均无脱落病例。100例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转归良好率为78.00%。(3)年龄71~80岁、超重、合并基础疾病、ECG异常波形、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450 pg/mL、吸烟史是年龄>60岁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转归不良独立危险因素。(4) lo...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做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其心电图表现,分析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STEMI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耸、双相、倒置多变,多合并心律失常;NSTEMI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导联、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ST-T改变持续存在和ST-T呈动态衍变两种情况;UA心电图表现形式多样,以发病时ST-T缺血性改变为主;2STEMI、NSTEMI患者病态狭窄血管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UA患者的3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3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联(χ2=5.68,ν=8,P<0.05),Pearson列联系数rp=0.570。结论:ACS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STEMI、NSTEMI患者发生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50%的概率较高,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