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制何首乌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10只SPF级C57BL/6品系的P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制何首乌组(n=6)。两组小鼠均于实验前3 d、前1 d及实验开始后每周腹腔注射CTLA-4抗体,同时分别给予0.9%NaCI溶液和何首乌连续灌胃42 d,第43天处死后留血和肝组织,进行生化、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组织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制何首乌组小鼠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为(43.2±15.5)U/L比(32.8±6.7)U/L和(32.3±7.5)U/L比(23.8±14.1)U/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炎症坏死灶,主要以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浸润为主;而制何首乌组的炎症坏死灶数量显著减少,为121.5(104.0,147.3)比24(17.5,61.5),(P=0.014),肝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CD4+T细胞数量亦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制何首乌组肝脏内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39±0.77)%比(1.37±0.28)%,(P=0.028),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58±0.11)%比(0.34±0.14)%,(P=0.025),且其分泌的TNF-α比例显著降低(30.15±10.69)%比(11.56±6.05)%,(P=0.012);CD4+T及CD8+T细胞比例虽没有显著变化,但CD4+T细胞活化比例显著降低(26.20±3.47)%比(16.74±6.95)%,(P=0.044),CD8+T细胞分泌颗粒酶B比例显著降低(77.05±4.23)%比(59.70±10.81)%,(P=0.020)。结论制何首乌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活化,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模型起到改善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 mAb)组。各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2周后,Anti-CTLA-4 mAb组每只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300 μg anti-CTLA-4 mAb,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6周杀鼠冲虫,计数每只小鼠虫荷及每克肝脏虫卵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s)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感染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理变化。结果Anti-CTLA-4 mAb组减虫率为18.99%,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 Tregs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Anti-CTLA-4 mAb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肝脏虫卵肉芽肿直径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Anti-CTLA-4 mAb使用同时增强Th1型和Th2型免疫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日本血吸虫但以损伤机体为代价。研究结果提示宿主CTLA-4利于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对FVB和BALB/c小鼠肝纤维化及DX5+NKT细胞的影响。方法解剖麦穗鱼,分离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分别灌胃感染FVB和BALB/c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肝脏、脾脏并采集外周血,HE和Masson染色法检测两种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X5+NKT细胞的比例。结果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4周后,FVB小鼠肝脏和脾脏均明显增大,肝纤维化程度较BALB/c小鼠严重。感染组BALB/c小鼠肝脏中DX5+NKT细胞比例为(5.40±0.40)%,外周血为(3.44±0.60)%,脾脏(2.27±0.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感染1、4、7周后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FVB小鼠的DX5+NKT细胞在肝脏、脾脏和外周血中的水平相似,为1.5%左右。其中肝脏和外周血DX5+NK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小鼠(P0.05或P0.01),脾脏DX5+NKT细胞在两种小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FVB小鼠肝脏DX5+NKT细胞比例为(3.54±0.15)%,对照组为(1.5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B/c和FVB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DX5+NKT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和分布,提示其可能在FVB小鼠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刀豆素A(ConA)能否诱发昆明小鼠特发性肝损害。方法:ConA将刀豆素A用于昆明小鼠,并成功地诱发了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肝脏损害。结果显示:该实验模型所造成的肝脏损害为ConA剂量依赖性:肝组织病理示,门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点片状肝细胞坏死。以环孢霉素A(CSA)预先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则未见肝脏损害,肝组甥病理也未发现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该实验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onA性肝损害为无种属特异性的T细胞依赖性肝损害模型,同时也为深人研究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肝病等病理机制提供了又一方便、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T细胞抗原受体(TCR)γδ+T细胞是一种表型和功能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检测TCR γδ+T细胞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比例变化,初步探讨TCRγδ+T细胞在该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利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小鼠外周血、肝脏及脾脏TCRγδ+T细胞的比例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全部在3~6天内死亡,小鼠外周血、脾脏及肝脏中的TCR γδ+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均在感染后48小时发生显著升高(P<0.05).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TCR 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CR γδ+T细胞可能在小鼠暴发型肝炎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小鼠暴发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病理组织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造模前14天,模型组、正常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h,正常组小鼠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 A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组织病理学(光镜)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小鼠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较轻;各药物干预组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有升高,以荣肝合剂最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下降(P0.05);各中药组均可升高CD4~+/CD8~+T细胞比例(P0.05)。同时,荣肝合剂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于其他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与联苯双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茵陈蒿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降酶作用,同时对于肝组织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组织的炎症与坏死,其机理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Cl_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肝脏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C57BL/6小鼠给予CCl_4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评价小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采集小鼠外周血清,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取小鼠肝脏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实验组小鼠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TG、LDL-C显著性升高,平均病理评分达到F3级。实验组小鼠库普弗细胞比例(13.33±1.91)%显著高于对照组(8.17±2.00)%,其中以CD11c+标记M1型库普弗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以CD206+标记M2型库普弗细胞无显著变化。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细胞比例(20.17±4.07)%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4.61)%;NKT细胞比例(8.71±1.37)%较对照组(23.41±3.38)%明显降低;而两组间NK细胞和B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CCl_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脏内库普弗细胞的明显增加是以具有促炎效应的M1型巨噬细胞为主,而NKT细胞和T细胞比例则明显减少。M1型巨噬细胞对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旋毛虫感染后 7、14、2 1、2 8、35天小鼠外周血CD+ 4 、CD+ 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免疫小鼠CD+ 4 、CD+ 8细胞增加 ,CD+ 4 /CD+ 8细胞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未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离子通道基因KCNJ15表达水平,探讨该疾病模型中KCNJ15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利用MHV-3病毒诱导的Balb/cJ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采用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肝脏KCNJ15表达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淋巴细胞亚群KCNJ15表达。结果随着MHV-3感染时间的延长,肝组织中KCNJ15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以感染后72小时最为显著。在肝脏CD4+T细胞,KCNJ15蛋白表达水平于48小时显著升高,达到25.17±7.68%,与0h(3.92±1.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后于72小时回落;肝脏表达KCNJ15的CD8+T细胞比例变化与CD4+T细胞趋势一致,于48h达到37.08±8.73%,与0h(6.98±3.4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而表达KCNJ15的肝脏NK细胞比例则从7.72±1.34%上升到感染后24小时的峰值19.80±4.25%(P<0.001),随后回落。结论肝组织及肝脏淋巴细胞过表达KCNJ15可能参与了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免疫诱导的肝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18-1723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其特异性配体GITRL结合后,所介导的下游信号既可以作为协同刺激分子,促进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与细胞因子分泌;还可以影响调节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效应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调控效应T淋巴细胞的炎症反应与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GITRL主要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且有胞内结构域,与GITR结合后,可以通过受体/配体逆向信号从而影响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在肝脏疾病中,GITRL/GITR信号不仅与肝移植术后和基因治疗中免疫排异反应有关,也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GITRL/GITR在其他肝脏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作ConA引发昆明小鼠T细胞介导的肝损害方法参考Tiegsetal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经尾静脉将ConA2mL(10,20,40mg/Kg)注入昆明小鼠(n=6)体内.8h后测定血清ALT及肝组织MDA,并作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对照组(n=6)仅采用溶剂PBS2mL另外,用环胞素A(CSA)130mg/kg预处理(-15h,-1h),并作同样检查,观察预防效果.结果成功地诱发了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肝脏损害,其肝脏损害为ConA剂量依赖性;肝组织病理示,门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点片状肝细胞坏死.以CSA预先抑制T细胞活化,则未见肝脏损害,肝组织病理也未发现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ConA诱发的肝损害为无种属特异性的T细胞介导的肝损害,他为深入研究病毒性与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又一方便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CD27+γδT淋巴细胞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2例远端胃癌患者,收集术后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制备单细胞悬液。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7+γδT细胞表达。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总生存期(OS)。分析胃癌组织中CD27+γδT淋巴细胞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胃癌组织中CD27+γδT淋巴细胞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CD27+γδT淋巴细胞表达判断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27+γδT淋巴细胞的占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27+γδ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高于Ⅰ~Ⅱ期、未分化及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d小鼠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实验组较正常组CD4^ T细胞减少,CD8^ T细胞增多,CD4^ /CD8^ 细胞比值下降(P<0.05),以感染后第14d最明显,直到感染后35d仍未见恢复。结论 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脏组织损伤后炎性细胞的浸润。方法通过皮下埋置植入式胶囊渗透压缓释泵,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AngⅡ1000ng/kg/min,制作小鼠高血压模型,7d后取心脏,采用HE染色、WGA和Masson染色观察AngⅡ灌注对心脏重塑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灌注组比,AngⅡ灌注明显引起心肌肥大和纤维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心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使用流式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心脏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索糖基转移酶Colgalt2基因敲除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小鼠模型中CD4 T细胞记忆和归巢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6~8周的基因敲除(Colgalt2-/-)小鼠与野生型Colgalt2+/+小鼠各18只,建立Con A诱导的AIH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体外磁珠分选脾脏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及分选后CD4+T细胞亚型比例。结果 与Colgalt2+/+小鼠相比,Con A刺激12 h Colgalt2-/-小鼠血清ALT [(15610±28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C)、亚硒酸钠(Na2SeO3)对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叉头样蛋白(Fox)p3和核转录因子(NF)-κB途径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甲醛诱导大鼠建立炎性疼痛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SeMC组、Na2SeO3组,每组10只。造模24 h后,L-SeMC组灌胃10μg/(kg·d)的L-SeMC,Na2SeO3组灌胃10μg/(kg·d)的Na2SeO3,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检测足跖肿胀率,Von-Frey针刺检测足底疼痛阈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水平,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并制备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背角Foxp3和离子钙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8例MAFLD患儿(MAFLD组)及同期20例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AIT淋巴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及其不同MAI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MAIT淋巴细胞、CD4-CD8-MAIT淋巴细胞、CD4-CD8+MAIT淋巴细胞和CD4+CD8+MAIT淋巴细胞)比例,表达PD-1、CD69、穿孔素、CD107α、CXCR3、CXCR6和CCR6的MAIT淋巴细胞比例,分析MAIT淋巴细胞频率与肝脏炎症、脂肪含量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和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5只,感染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感染后2、 4、 6、 8和10周,分别随机取两组小鼠各3只,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肝脏和脾脏的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CD3~+CD19~-)、 CD19~+B细胞(CD3~-CD19~+)、 CD4~+T细胞(CD3~+CD19~-CD4~+CD8~-)和CD8~+T细胞(CD3~+CD19~-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细胞群上的PD-L1表达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ANOVA检验。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8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CD3~+T细胞、 CD19~+B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均低于未感染组(P 0.05或0.01,P 0.05)。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的小鼠肝脏中CD8~+T细胞比例增加[(38.03±7.41)%],与未感染组[(23.37±3.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脾脏中无明显变化。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小鼠肝脏中CD19~+B细胞上PD-L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7.25±3.47)%],与未感染组[(22.77±8.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脾脏相对肝脏较晚,感染后8周CD19~+B细胞上PD-L1的表达被抑制[(22.37±4.01)%],与未感染组[(51.97±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此后在肝脏和脾脏中保持低水平表达。感染后2~10周,肝脏中的CD3~+T和CD4~+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低于未感染组(P 0.05或0.01, P 0.05),脾脏中的CD3~+T和CD4~+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分别于感染后4~8周和6~10周低于未感染组(P 0.05)。肝脏和脾脏中CD8~+T细胞上PD-L1的表达在感染早期无变化,感染后10周比例增加,为(34.80±3.68)%、(31.90±2.53)%,与未感染组[(25.5±0.80)%、(29.91±3.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后,肝脏和脾脏中CD19~+B、 CD3~+T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但对CD8~+T细胞比例影响不明显。感染对PD-L1在上述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也有相同的变化,在CD19~+B、CD3~+T和CD4~+T细胞上表达受抑制,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影响较小,且肝脏局部淋巴细胞的变化早于脾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陈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和茵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d,共4周,观察不同方式治疗后小鼠体重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以及Th17/Treg细胞比率;并通过RT-qPCR检测二者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肝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经治疗4周后,茵陈苓桂术甘汤各剂量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空泡样变性、脂肪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机制方面,与空白组比...  相似文献   

20.
衰老对小鼠脾CD4~+CD25~+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年轻鼠和老年鼠脾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脾CD4~+CD25~+ T细胞比例及其Foxp3和GITR表达;通过3H-TdR掺入测定脾CD4~+CD25~+T细胞的功能.结果 老年鼠脾CD4~+CD25~+T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增加,但是其抑制功能明显降低,并且表面GITR表达降低.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鼠脾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